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46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描述了台湾天牛新种林氏直脊天牛,给出了成虫整体彩色照片和外生殖器照片,并提供了生态照片.正模标本保存在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副模标本分批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数个私人收藏馆.  相似文献   
152.
冀西北坝上地区灯下蛾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冀西北坝上地区蛾类进行了逐日灯诱监测,以微软系统的Excel列表、作图,进行蛾类群落的种-多度曲线作图及群落多样性(H')、均匀度(J')、物种丰富度(S)和个体数(N)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处理,并做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蛾类已知16科173属247种,夜蛾科是该区蛾类的优势类群,旋幽夜蛾、网锥蛾野螟(草地螟)和小菜蛾为当地优势种。从5月到9月蛾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r=0.9477)、物种数(r=0.7785)、个体数(r=0.9704)相一致。不同月份间的蛾类相似程度差异较大,种-多度关系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研究认为坝上地区蛾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稳定,生态环境条件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153.
次氯酸钠(NaClO)离析法主要用于植物叶片表皮的观测,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法也可用于叶片脉序的观测。以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为实验材料,采用二次正交设计方法对水煮时间、NaOH浓度、NaOH处理时间、NaClO浓度、NaClO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各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筛选,以期得到适合于甘蓝叶片脉序观测的最佳处理条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新鲜甘蓝叶片水煮3分钟,10%的NaOH溶液60°C水浴处理2.5小时,3%的NaClO溶液40°C水浴离析2小时,叶片脉序的观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4.
Logistic模型预测东北越冬代水稻二化螟发生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1~2003年在吉林省柳河县绿色大米生产稻区,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越冬代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有效积温和诱捕器诱蛾百分率的关系。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性。由模型拟合结果预测当地越冬代二化螟发蛾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275.9,358.4和440.8日.度,可以适时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155.
重阳木是世界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树种之一,近年来重阳木帆锦斑蛾BischofiapoiycarpaCramer对其危害日益突出。该害虫在我国许多省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06年在安徽省合肥地区暴发成灾。经过室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分析了其暴发成灾的原因,明确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该虫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主要以幼虫在重阳木枝干的树皮、裂缝等处越冬。越冬幼虫至次年4月开始活动。在7月和8月份,以第2代和第3代幼虫危害最重。建议采用植物检疫、人工捕杀、微生物农药及化学杀虫剂等多种方法加以防治,自然天敌对其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6.
本文记述中国尺蛾亚科3新记录属及3新记录种: 羚尺蛾Absala dorcada Swinhoe,双弓尺蛾Calleremites subornata Warren,巨尺蛾Pachista superans (Butler)。总结了每个属、种的形态特征;为羚尺蛾 Absala dorcada Swinhoe和巨尺蛾 Pachista superans (Butler) 指定了选模。  相似文献   
157.
中华青荚叶的一个新环烯醚萜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山茱萸科中华青荚叶(Helwingia chinensis)的乙酸乙酯部份分离得到一个新环烯醚萜和三个已知环烯醚萜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为10-O-trans—cinnamoyl。leoside(1),10-hydroxyoleoside 11-methylester(2),jasminoside(3)and 10-hydroxyoleumpein(4)。  相似文献   
158.
采用解剖学方法,研究了水龙骨科鹿角蕨亚科石韦属(Pyrrosia)17种植物的脉序特征,并与该科其它3亚科8属8个代表种的脉序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石韦属植物的脉序属于结合脉序,并可进一步细分为弯脉蕨型和拟槲蕨型。根据脉序特征的聚类分析表明,石韦属植物的结合脉序与水龙骨科其它属植物的结合脉序具有显著差异,且此脉序特征是石韦属内较稳定的分类性状,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本研究还基于脉序特征,讨论了石蕨(P.angustissimum(Giesenh.ex Diels)TagawaK.lwats.)、抱树石韦(P.piloselloides M.G.Price Kalikasan)与其它石韦属植物的亲缘与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9.
本文对思茅新木蛾Neospastis simaona Wang幼虫的取食行为、取食偏好性以及明暗条件对其取食量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研究,为该昆虫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新木蛾幼虫随着龄期的增加,取食次数增多,取食总时间增加,但一次取食时间无明显变化;思茅新木蛾幼虫对木荷(Schima superba)有强烈嗜食性,4龄幼虫喜食木荷幼叶,5、6龄幼虫对木荷幼叶、成熟叶无明显偏好性;明暗条件对思茅新木蛾4至6龄幼虫的取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0.
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试验,对榆木蠹蛾HolcocerusvicariusWalke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榆木蠹蛾在宁夏3年发生1代,幼虫主要危害枝干和根颈部,幼虫在蛀道内越冬,5月下旬老熟幼虫在被害树周围5—10cm深的沙土内分散化蛹,蛹期(21±5)d。6月初成虫开始出现,有2个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交尾当天或第2天产卵,每雌蛾产卵最多达720粒,卵期(17±5)d,孵化率为72%~88%。未交尾雌雄成虫寿命为5—6d,交尾后雌雄成虫寿命缩短为3—5d。初孵幼虫于6月中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幼虫孵化后,先危害韧皮部,常10多条聚集在一起,稍大一点即蛀入木质部。本研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榆木蠹蛾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