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2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72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邓超 《动物学研究》1992,13(2):100-100,108
据文献报道,鸟类端脑有可能存在三个视觉代表区,上纹状体视区(Visual area in hyperstriatum)是其中之一。迄今虽在解剖学、生理学方面对上纹状体视区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有关视神经元对光刺激的反应特征却尚未见报道。本工作就家鸽上纹状体视神经元对光刺激的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2.
杨亚敏  李东明 《菌物学报》2020,39(8):1451-1475
镰刀菌主要为植物致病菌,但也可引起严重人类感染。镰刀菌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本文主要综述相关的皮肤感染,分为局限性皮肤感染及播散性感染,诊断多较困难。由于该属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天然耐药,播散性镰刀菌病死亡率可达80%-90%。本文对Medline和中文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查阅和分析,综合归纳了镰刀菌所致皮肤感染的致病种、地域分布、危险因子、临床表现形式、药物敏感性及其诊疗方案等,该综述对全面了解镰刀菌病的特征及对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祖述冲 《植物研究》2020,40(2):308-313
应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干式酶法松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干式酶法提取松籽油最佳制备工艺为:0.2%淀粉酶、料液比为6:1、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8 h,所得最大出油率为90.2%,残油率为6.2%。经检测最佳制备条件提取的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90.09%,其中油酸含量为26.84%,介酸含量为2.41%、亚油酸含量为46.25%、皮诺敛酸为14.59%;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为6.5%、硬脂酸为3.41%。松籽油酸价为2.61 mg·g-1、过氧化值为1.56 mmol·kg-1、丙二醛含量为0.41 mg·kg-1。所有检测结果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行业标准LS/T 3242-2014》松籽油中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提高实验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能力及对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结果的判断能力,对送检至北京市东城区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的268份HIV抗体待确定样本进行确证实验及结果分析。按照试剂说明书和实验室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操作对送检的全部样本进行WB确证实验;了解HIV筛查实验结果与确证实验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送检机构、送检人群样本的检测结果差异以及不同试剂、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显示在筛查出抗体待确定的268份样本中,确证阳性170份,阳性率63.43%;确证阴性51份,阴性率19.03%;不确定结果47份,占筛查有反应的17.54%。确证阳性病例来自监管场所、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VCT)和医疗机构,不同送检单位及不同人群的阳性样本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WB确证阳性样本带型以全条带和次全条带为主,且所有确证阳性标本均来自双试剂阳性样本。不同检测方法阳性样本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化学发光法的样本阳性率占46.27%,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占88.29%,胶体硒法占43.48%。本研究结果提示,对潜在HIV感染者,应扩大检测面,加强医疗机构检测,并提供一种以上方法的多次检测,以减少漏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不同术前皮肤准备方案与手术切口感染(SSI)的关系,为降低临床SSI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1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析因设计表,将因素A:是否剃毛(1不剃毛;2剃毛),B:清洁方式(1清水清洁;2肥皂水清洁),C:术前备皮时间(1术前1 d;2术前2 h)配对分为8个组:A1B1C1组226例,A1B2C1组229例,A1B1C2组216例,A1B2C2组232例,A2B1C1组221例,A2B2C1组241例,A2B1C2组221例,A2B2C2组224例,比较各组手术部位及切口类型分布、术后SSI发生率,并采用析因分析法分析术前皮肤准备后各组菌落计数的相关性及交互作用。结果:各组患者的手术部位及切口类型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1B1C1组及A2B1C1组的SSI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2.83%和14.48%。A1水平的SSI发生率是8.75%,与A2水平的8.27%相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1、C1水平的SSI发生率分别是11.31%、10.03%,明显高于B2、C2水平的5.83%、6.94%,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皮肤准备后的菌落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B、C单因素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A与C,B与C间具有交互作用,而A、B、C间具有二级交互作用(P0.05)。结论:术前皮肤准备对降低SSI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实际操作时,建议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肥皂水或其他消毒水进行皮肤清洗并完成备皮。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TEAS,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认知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 d、术后5 d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5 d CD3+、CD4+/CD8+、CD4+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术后7 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d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S联合全身麻醉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免疫抑制,同时还可降低对机体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110.
本科教学实验室是开展本科生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如何通过实验室的管理有效提升学生实验素养值得探索。文中主要介绍了将“6S (整理 (Seiri)、整顿 (Seiton)、清扫 (Seiso)、清洁 (Seiketsu)、素养 (Shitsuke)、安全 (Safety) 六项要素) 管理”理念引入本科教学实验室管理的应用实践与效果,特别是实验室环境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物品定位管理、试剂和耗材管理、学生培训和考核等方面的具体做法。通过实施“6S管理”,实验室环境得以改善,学生的实验素养得到提高,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这为高校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有效管理提供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