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0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01.
白腐菌对培养环境pH的调节及其产漆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种属白腐菌多孔菌属C1(Polyporussp.)、侧耳属B2(Pleurotussp.)、香菇属A3(Lentinusedodes)对培养环境pH的调节,及其与菌株产漆酶状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株白腐菌均可调节培养液酸化,培养环境的pH可分别由初始的4.5~5.0持续下降至培养结束时3.0~3.5水平,相应C1、B2、A3三者的漆酶合成与分泌在pH值较高(pH 4.5以上)时均表现较弱(酶活分别处于约1 500、200、50 U/mL以下的水平),在pH 3.2~4.5范围内的不同偏酸性条件下则得到较好表达(最高酶活分别达5 000、340、144 U/mL)。统计学分析指出,白腐菌调节环境pH状况与其产漆酶状况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但不同白腐菌调节培养环境pH的能力之间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2.
罗布麻资源利用与罗布麻植物分类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叙述了有关罗布麻分类的简要历史,讨论了我国罗布麻的植物分类问题,从植物分类学的依据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考虑,应将我国罗布麻植物划分为1属2种,即罗布麻属(Apocynum L.)和罗布红麻(A.venetum L.)及罗布白麻(A.hendersonii Hook.f.)2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用一种新制备的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鉴别生物学形态相近的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方法 用小鼠体内诱导法制备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单克隆抗体MAb03.2Cl-C2。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L—DMEM、H—DMEM、完全1640液、小牛血清诱导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芽管及菌丝形成,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都柏林念珠菌芽管或菌丝表面有无可与该单抗相结合的成分。收集临床口腔念珠菌病标本涂片,直接做IIF试验。结果 用不完全RP-MI1640培养液37℃,6h可同时最高效率地诱导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芽管或菌丝形成。单抗MAb03.2Cl-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都柏林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不能结合。结论 单抗MAh03.2Cl-C2可用于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实验室的速鉴别。  相似文献   
104.
白念珠菌芽管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念珠菌有酵母相及菌丝相两种形态,而在形态转变早期阶段可形成芽管,是该菌由定植菌向致病菌转变的标志。体内外很多因素可影响芽管的形成,对其表面特异抗原的检测仍然是一难题,芽管相关致病基因、蛋白以及致病机制等目前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上述内容作一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05.
以南瓜金辉一号(Cucurbita moschata' Jinhui1')为实验材料,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南瓜子叶节,研究了预培养时间、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S)浓度和共培养时间,抗生素羧苄青霉素(Carb)、头孢霉素(Cef)以及筛选剂卡那霉素(Kan)等因素对离体不定芽的影响,建立了南瓜最适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预培养0天,侵染时间30分钟,AS浓度为100mg·L^-1,共培养5天可获得最高遗传转化效率;最适除菌剂为Cef,其最适浓度为500mg·L^-1;最适Kan筛选浓度为100mg·L^-1;在MS培养基上培养抗性芽生根,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为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06.
使用半纤维素平板法从土壤分离菌中筛选到产半纤维素酶活较高的真菌。将这些菌株在含玉米芯半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发酵,鉴定发酵液中还原糖产量,从中筛选出3株产还原糖较多的菌。将其发酵产物经柱前衍生,HPLC检测,发现其中DHC菌株的发酵产物以木糖和阿拉伯糖为主,而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大部分被利用,可用于发酵法联产阿拉伯糖和木糖。对DHC菌株通过菌落形态、孢子形态以及ITS区基因序列测序分析,初步确定该菌为亮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对于亮白曲霉产生的半纤维素酶国内外尚较少研究报导,可为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正>更濒危的物种总能吸引更多的目光与投入,可遗憾的是,当许多动物真正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被重视时,却已错过了挽救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8.
取临床标本(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及用沙保氏琼脂平板分离培养、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出芽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菌种;小白鼠与家兔试验、荚膜肿胀试验、透射电镜等观察荚膜,观察白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菌株(C1-1、C1-2、C1-3、C1-4)的荚膜结构并探讨其形成条件。结果显示:(1)C1-1、C1-2、C1-3、C1-4四株临床分离菌株均为革兰阳性、念珠状菌;能形成芽管、假菌丝、厚膜孢子;能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又产气;发酵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2)在感染小白鼠及家兔体内均可形成荚膜,荚膜层的厚度可因不同环境而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边界明显;荚膜肿胀试验阳性。4株临床分离菌株均可被鉴定为具有荚膜的白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109.
白念珠菌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胞内的钙稳态及钙信号途径与宿主侵染、压力应答等诸多生理过程紧密相关。研究该菌的钙稳态系统及钙信号调控网络,对明确白念珠菌的侵染机制与耐药机理,以及开发具有新靶点的抗真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0.
采用GC-MS技术,对台琼海桐蒴果皮的水蒸气蒸馏油样,以及蒴果籽的索氏提取油样的甲酯化样品进行分析.样品中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在实验条件下,果皮油样共分离出24个峰,鉴定了17个,占总峰面积的94.70%.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24.27%)、y-榄香烯(8.30%)、β-榄香烯(17.13%)、α-榄香烯(16.02%)、长叶龙脑(15.52%)和α-松油醇(2.17%),α-石竹烯(1.88%).果籽油的甲酯化样品共分离出16个峰,鉴定了12个,占总峰面积的96.69%,其主要成分为棕榈油酸(34.83%)、反油酸(26.63%)、14-甲基-十五烷酸(17.08%),十八烷酸(1.88%),十四烷酸(1.61%).分析结果说明台琼海桐蒴果皮富含挥发性芳香油,而蒴果籽油含有多种脂肪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