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8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189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吴晓敏  郝瑞娟  王丽卿  潘宏博 《生态学报》2018,38(15):5541-5553
为了解载玻片法获取的周丛生纤毛虫群落可否用于监测景观水体,于2015年利用载玻片采样法对上海东南角的一处景观水体的周丛生纤毛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周年调查,并对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共检出12目51种周丛生纤毛虫。周丛生纤毛虫的年平均密度为127.29个/cm~2,2月密度最低,为24.27个/cm~2,5月密度最高,为248.57个/cm~2;其群落结构应对水体环境的变化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动。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总磷浓度和水温(T)均是影响周丛生纤毛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作为周丛生纤毛虫最主要的类群,缘毛目纤毛虫的密度与透明度(SD)和电导率(Spc)呈显著正相关,与T呈极显著正相关;丁丁目、毛口目和侧口目纤毛虫的密度与SD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丁丁目纤毛虫的密度与T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丁丁目纤毛虫的密度与总氮(T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冗余分析显示,优势种钟形钟虫、钟虫sp.2、聚缩虫sp.1、亨氏累枝虫、沟钟虫和螅状独缩虫的密度与环境因子具有较好相关性。研究表明,载玻片法采集的周丛生纤毛虫能很好的反映水质变化,该方法可以作为景观水体水质监测方法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992.
赵连春  赵成章  王小鹏  文军 《生态学报》2018,38(10):3422-3431
环境因子与植被分布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揭示植物种群的形成机制和生态适应策略、预测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小尺度下干旱区湿地生境中环境因子对柽柳(Tamarix gansuensis H.Z.Zhang)空间分布的影响,在秦王川国家湿地保育区,基于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运用Maxent模型分析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离河流距离、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等7个环境变量对柽柳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柽柳在秦王川国家湿地保育区内呈聚集分布,多分布在土壤含水量15%—30%、土壤导电率≤5 ms/cm、离河流18—70 m、海拔1890—1913 m、沟间地或沟坡地上;其空间分布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和离河流距离3个环境变量的影响;海拔、坡度和离河流距离3个环境变量与土壤含水量、含盐量负相关(P0.05),坡位变量则与之相反。土壤水、盐含量等土壤因子是影响湿地植被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水文因子和地形因子通过控制湿地土壤水、盐含量,改变局部环境条件,间接影响湿地植被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3.
李春明  张会  HAKLAYMuki 《生态学报》2018,38(6):2239-2245
近十年来以大量公众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为特征的公众科学在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公众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程度不同出现了以贡献型、协作型和共创型为主的应用模式,并在生物多样性调查、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管理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潜在价值。通过对欧美公众科学在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分析了其概念内涵,概括了其项目的组成结构和应用模式,指出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结论如下:(1)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便携式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普及使得公众获取周边生态环境信息的能力日益增强,种类也日益多样。(2)公众科学项目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数据获取范围,也能加深公众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和提高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水平。(3)公众提供的数据种类,数据质量,以及公众激励机制,都是该模式持续和高质量运行时所要面临的挑战。(4)欧美一些"科研单位-公众机构-公民团体"等纷纷联合起来形成公众科学协会,同时政府部门已制定了公众科学发展计划和法规,来规范和促进公众科学项目的应用。(5)我国相关研究和管理部门应建立统一协作平台,进一步引导公众科学参与和提高协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4.
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分布范围广、海拔梯度大,也是人类活动的伴随物种。对中国837个样本的10个形态特征与温度、日照、海拔和风速等4个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树麻雀的体重、嘴裂、翅长、尾长、跗跖长、脑骨宽、眼间距与日照因子显著相关(P0.05),体重、体长、翅长、尾长、跗跖长与海拔因子显著相关(P0.05),体重、嘴峰、翅长、脑骨长与温度因子显著相关(P0.05),表明树麻雀的形态指标易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控制经度和海拔两个变量,对形态指标与纬度的偏相关分析表明,体重、翅长、脑骨长和脑骨宽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体表突出部分嘴峰、嘴裂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即随着纬度的升高,树麻雀身体逐渐变大,符合贝格曼规律;体表突出部分嘴峰和嘴裂随纬度升高变短,符合阿伦规律。飞行能力与海拔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n=92,r=0.217,P=0.038),表明树麻雀在高海拔地区具有更强的飞行能力,这也许是它成为广布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究环境丰容和食物丰容对岩羊行为和活动节律的影响,于2017年3月—7月,以上海动物园的5只雌性岩羊(Pseudois nayaur)为研究对象,设计环境丰容和食物丰容试验,利用瞬时扫描法对岩羊进行行为学观察,分析岩羊丰容前后昼间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环境丰容,岩羊的运动行为和反刍行为显著增加,卧息行为和其他行为显著减少,取食行为无明显变化。在环境丰容基础上,开展食物丰容后,运动行为明显减少,取食行为明显增加。卧息行为有所减少、反刍行为和其他行为有所增加,但变化均不明显。丰容后岩羊的昼间活动节律也发生了变化。取食行为呈现2个高峰期(8:00—11:00和15:00—18:00),取食行为普遍提高;运动行为在13:30—17:30时段较丰容前提前一个小时左右发生;卧息行为有相似的波动规律,但丰容后其昼间发生频次在16:00之前均降低;反刍行为波动最大,呈现出明显的2个高峰期(6:00—9:00和10:00—15:00)。试验表明,在进行环境和食物丰容后,岩羊的活动增加,优化了时间分配,福利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996.
封面说明     
《应用生态学报》2018,(5):1541-1541
封面图片是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玉强于2017年5月拍摄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北部.阿鲁科尔沁旗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更是我国治沙生态问题的主战场,对生态战略的要求极高.由于滥垦和滥牧,目前该区退化草地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开垦荒地和过度放牧利用,致使一部分农田和草牧场出现了沙化、退化现象,突出表现为野生植被低矮稀疏,农作物和牧草产量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  相似文献   
997.
代谢组学是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的一门新学科。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中的研究备受关注,特别是为感染性疾病发生机制及防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代谢组学技术在水产动物感染性疾病、细菌耐药及环境应激等方面应用进行综述,分析了代谢组学在水产动物疾病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水产动物代谢组学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代谢组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发病机制和药物研发方面更深入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动物体色变化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国勇 《生物学通报》1996,31(11):22-24
某些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等,在短时间内改变自身体色,是由于其皮肤中普遍存在的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运动所致。动物体肤产生的种种色彩与色素细胞内含的色素、色素色有关。特别是光反射性虹色素细胞、白色素细胞颗粒的物理作用,使动物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相似文献   
999.
渤海晚冰期以来环境变化的化石介形类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渤海中央盆地B92-3孔(芯长420cm)、B92-1孔(芯长420cm)以及莱州湾B92-2孔(芯长330cm)柱状样进行了介形类属种、丰度和分异度分析,并将B92-3孔和B92-1孔的介形类划分出6个组合带。根据渤、黄海地区不同沉积环境中现代介形类的分布,将剖面中的介形类分成滨岸-河口区的Sinocytheridea组合和近岸区的Munseyella组合。按照地层14C年代以及剖面中Sinocytheridea组合分子和Munseyella组合分子的相对丰度变化,讨论了渤海晚冰期后期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历史:晚冰期为河流、湖沼环境;大约10000aB.P.开始海侵,早全新世属滨岸-河口沉积;8700aB.P.前后开始水深加大,盐度提高;2400aBP以后水深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晚更新世以来呼伦湖地区孢粉植物群发展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呼伦湖是我国纬度最高的湖泊。晚更新世以来,由于气候冷暖干湿的多次波动,湖相及河流,风成为主的水上沉各佼替变化。通过对该区东露天煤矿沉积剖面113块样品进行系统孢粉百分比及浓度分析,划分出8个孢粉组合带。结合^14C测年数据,确定了该区20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