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5篇
  免费   629篇
  国内免费   127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287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203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目的:从产品开发角度分析免疫细胞治疗类药物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方法:检索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的Cortellis数据库的数据,利用定量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目前已有2种免疫细胞治疗类药物上市,1种免疫细胞治疗类药物处于预注册阶段,4种药物处于临床Ⅲ期,同时大量处于临床Ⅱ/Ⅰ期药物显示未来市场上将有更多免疫细胞治疗类药物。产品交易方面,目前在免疫细胞治疗类药物的商业交易也趋向频繁。通过列举分析目前已发生的交易金额前十的交易,发现其中药物开发及商业化许可是最主要的交易模式。结论:目前免疫细胞治疗类药物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改进,相信未来有更多的药物进入商用市场,为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不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时机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60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CRRT治疗时机分为早期组(1-2期,n=30)和晚期组(3期,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等临床资料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肾功能恢复率及28 d病死率等。结果:与早期组比较,晚期组治疗后WBC计数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12 h、24 h、72 h,早期组ACHEⅡ评分较晚期组显著降低(P0.05)。与晚期组比较,早期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肾功能恢复明显升高,28d内病死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早期启动CRRT治疗,最佳介入时间是KDIGO-AKI 3期之前,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前梯度蛋白-2(AGR2)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作对照组。膀胱癌患者择期行腹腔镜根治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采用ELISA法检测膀胱癌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血清AGR2水平的变化。术后随访至2017年12月25日,分析血清AGR2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80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根治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死亡,手术时间(359.8±45.7)min,术中出血量(423.8±109.4)mL,术后肠道排气时间(3.2±1.4)d,术后住院时间(12.9±2.4)d。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AGR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3.5±9.4) vs.(8.5±2.1)ng/m L,P0.05],术后4周血清AGR2较术前显著降低[(17.8±4.1) vs.(33.5±9.4) ng/mL,P0.05]。术后4周血清AGR2低水平患者PFS(23vs14月,P0.05)和OS (36vs23月,P0.05)均显著大于高水平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AGR2水平。血清AGR2水平的变化有助于腹腔镜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十年来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病历资料,总结治疗该病的最佳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保守治疗300例的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115例)予以50 mg/次甲氨蝶呤(MTX)+200 mg/d米非司酮+中药治疗,B组(92例)采用50 mg/次MTX+100 mg/d米非司酮+中药治疗,C组(93例)采用200 mg/d米非司酮+中药治疗。观察记录三组患者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盆腔内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记录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间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B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6.52%、85.87%、86.02%,三组患者治愈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治愈率均高于B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治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1%(12/111)、16.30%(15/92)、11.83%(11/93),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MTX和大剂量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疗程短,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比腹膜后腹腔镜手术起步阶段和相对成熟阶段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提高应用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起步阶段腹膜后腹腔镜手术65例患者,及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相对成熟阶段腹膜后腹腔镜手术1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步阶段:中转开放手术5例,术后发热及切口延迟愈合7例;相对成熟阶段:中转开放手术4例,术后发热及切口延迟愈合6例,无大血管破裂、腹腔内脏器损伤、死亡等并发症。在肾囊肿去顶减压手术及肾上腺手术中,成熟阶段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放手术比例、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起步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技术适于治疗上尿路及肾上腺疾病,具有患者创伤小、安全、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早期起步阶段适合选择简单术式,随着手术技术的熟练可逐步开展复杂的手术。  相似文献   
996.
重症哮喘是指在过去一年中超过50%的时间需要给予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白三烯调节剂或全身激素治疗,才能维持哮喘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状的疾病。重症哮喘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多,治疗困难,是临床热点和难点问题。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重症哮喘疾病发生中处于重要地位,多种炎症细胞和前炎性因子介导的免疫应激均参与了重症哮喘的发生和发展。本综述对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重症哮喘炎症病理改变做了分析,有助于深入研究重症哮喘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诊断和寻找更为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策略。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特异性免疫不同方式给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变应原疫苗皮下免疫治疗,观察组给予变应原滴剂舌下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体征积分、RQLQ评分的改善情况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RQL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采用皮下免疫法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舌下免疫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症状和体征,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高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上消化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研究组予以高剂量生长抑素治疗,其余奥美拉唑及止血芳酸用法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止血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30%vs.74.42%](P0.05),而平均止血时间、再止血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WBC)、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及血小板计数(PLT)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其能够更有效缩短止血时间,避免再出血,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99.
强迫症是以具有反复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一种心理障碍疾病。该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强迫症病因比较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社会氛围、个人受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个体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及个性特点等因素与强迫症的产生密切相关。对强迫症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相关基因的研究上,其中五羟色胺和多巴胺在强迫症中的作用机制相对来说研究的比较多,也比较成熟,近年来又发现谷氨酸通路和白细胞介素-10也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与此同时一些治疗强迫症的方法也涌现了出来,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本文拟从强迫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影响因素、生物学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但十分棘手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现代治疗多采用西医治疗,效果显著,但复发率高、不良反应较大。大量研究表明,祖国医学对治疗胃溃疡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是大大降低了胃溃疡的复发率。关于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方式非常成熟且规范全面,主要包括辨证论治、专方加减、专药治疗、其他中医治法等,说明中医药治疗胃溃疡具有一定的特色及广阔的前景,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医务人员共同思考并解决。现将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