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中国迁徙鸣禽类的保护面对着与世界其他地区如欧洲和北美洲鸟类保护相似的挑战.迁徙鸣禽类具有复杂生活周期和很大的空间关联.迁徙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对迁徙鸣禽类种群动态具有决定作用.对于鸣禽类迁徙中途停歇期的生态,比如停歇期的长短,能量的积累,生境的利用等,了解还非常有限.在中国东北部的一个鸟类迁徙停歇地对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的中途停歇生态包括迁徙时间、停歇时间、能量状态和性比进行了研究.2002年秋和2003年春分别捕获了1751只和684只红胁蓝尾鸲.红胁蓝尾鸲的体重在秋季迁徙时要比在春季迁徙时重.春季雌性红胁蓝尾鸲停歇时的能量状态指数最低;而秋季的红胁蓝尾鸲比春季的红胁蓝尾鸲停歇时间更长.无论季节和性别,红胁蓝尾鸲的能量状态指数和第1次捕获的时间早晚成正相关,间接证明红胁蓝尾鸲在停歇期间能够比较快地积累能量.秋季雄性红胁蓝尾鸲日体重净增率最大.估测秋季停歇期的每日能量净增能维持红胁蓝尾鸲雌性0.6h和雄性3.1h的飞行.红胁蓝尾鸲的中途停歇生态与北美和欧洲一些迁徙鸣禽类很相似.比如,春季迁徙过境的时间和脂肪积累的变化与自然选择对雄性的要求:当食物和气候适宜时尽快到达繁殖地的假设是一致的.对迁徙中途的停歇生态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和更有效地保护迁徙鸣禽类.  相似文献   
102.
《人与生物圈》2006,(2):28-31
一个迁徙而来微型群体 大约300多年前,一支赶着驯鹿群的鄂温克告别西伯利亚勒拿河上游的森林,辗转迁徙,落脚上额尔古纳河右岸。他们离开勒拿河上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3.
《生物学通报》2012,(1):16-16
如今,整个南极洲都被企鹅统治着。不过,恐龙也曾在这块当时草木丛生的陆地上漫步过。这些恐龙从当时曾与南极大陆相连的澳大利亚其他大陆析块迁徙至此。此前,人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南极恐龙的化石,包括一只甲龙类恐龙和一小部分类似鸟类的恐龙。现在科学家们又报道  相似文献   
104.
《植物杂志》2010,(5):66-69
2009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天气也格外的冷,11月,西伯利亚的寒流将华北平原最后一丝秋意扫荡殆尽,也让犹豫不决的普通鸳、鹞等猛禽打定主意向南继续迁徙,寻找更合适的越冬地。每年,白尾海雕、秃鹫、猎隼等大型猛禽都是最晚到达北京,它们不打算继续南下,就在这华北平原的东缘度过寒冷的冬季。  相似文献   
105.
黑龙江兴凯湖位于中俄交界,该地区水鸟的迁徙路线及其保护状况受到我国及相邻国家政府和保护组织的高度关注。我们整理了兴凯湖水鸟的环志回收数据,对水鸟的迁徙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10年至2019年兴凯湖共环志鹤鹳类和雁鸭类968只,回收记录共29只次,其中白枕鹤(Grus vipio)6只次、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8只次、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3只次、绿头鸭(A. platyrhynchos)3只次、琵嘴鸭(A. clypeata)7只次、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1只次和豆雁(Anser fabalis)1只次。水鸟环志回收数据揭示了兴凯湖鹤鹳类和雁鸭类的主要迁徙规律,证实了兴凯湖作为东北亚水鸟迁徙廊道的重要性,为我国与相邻国家开展水鸟的联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刘彬  安玉亭  薛丹丹  王立波  许鹏  鲁长虎 《生态学报》2021,41(19):7870-7878
江苏盐城沿海具有广阔的平原与湿地滩涂,但缺少自然林地。经过多年的防风林建设,沿海海堤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南北走向的条带林生境,为迁徙鸟类提供了通道和停歇地,是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的理想地点。柳莺属鸟类个体小,野外种类识别难,其迁徙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两个秋季,采用雾网法对盐城沿海海堤林带柳莺属鸟类的迁徙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秋季共捕获柳莺属鸟类8种608只,其中极北柳莺(Phylloscopus borealis)、冕柳莺(P. coronatus)、淡脚柳莺(P. tenellipes)和黄眉柳莺(P. inornatus)的捕获数量分别为245只、131只、107只和94只,占捕获总数量的95%,是秋季迁徙期的优势种。对优势种柳莺日捕获率进行比较:2019年极北柳莺的日捕获率显著高于淡脚柳莺和黄眉柳莺(U test,P<0.05)。对捕获数量随时间变化进行分析,4种柳莺都以集中在短时间内快速通过的迁徙策略穿越盐城沿海海堤林带,符合秋季小型雀形目鸟类迁徙采取时间最小化假说。不同种类的柳莺在通过盐城沿海海堤林带的时间顺序上存在显著差异(K-W test,P<0.05),2018年和2019年均以黄眉柳莺通过最晚。随着时间的推移,四种柳莺的脂肪度都逐渐下降。繁殖地纬度的差异可能是导致4种柳莺通过盐城沿海海堤林带时间差异的原因。盐城沿海海堤林带为柳莺属等雀形目小型鸟类的迁徙提供了非常理想的迁徙通道,应当加强海堤林带在鸟类迁徙和保护中的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7.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挑战。广东省丰富的水土资源孕育了大量的生物物种, 然而快速的城市扩张又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明确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 以便在未来城市规划布局中更好地实施保护, 缓解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空间分布格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基础, 本文以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鸟类数据为基础, 基于MaxEnt模型进行空间化(空间分辨率为100 m × 100 m), 通过识别热点地区, 并与现有国土规划中三条管控线对比, 识别保护空缺。本文主要有以下结果: (1)广东省建模鸟类共有13目45科173种, 其空间丰富度格局主要呈三片区分布: ①南岭片区; ②粤东片区; ③江门、阳江、云浮片区; (2)影响鸟类空间格局的环境因子在不同物种间差异明显, 总体来看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年均温度差等因素占主导地位; (3)保护鸟类与全部鸟类的热点地区分布相似, 但空间上更为聚集, 两者的空间重叠率达63.0%, 主要分布于南岭片区、粤东片区; (4)留鸟类和迁徙鸟类的热点地区存在明显空间差异, 重叠区域仅25.3%, 留鸟类分布相对靠北而迁徙鸟类相对趋南; (5)鸟类热点分区统计对比中, 与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叠率明显高于生态保护红线, 极少量分布于城镇开发边界内部, 全部鸟类、保护鸟类、留鸟类、迁徙鸟类均存在明显的保护空缺。本研究得到了精细尺度下鸟类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与保护空缺结果, 为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内的生物多样性分区保护、管控政策实施提供了有效支撑, 为广东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规划调整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8.
2008年10月~2009年4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嘉陵江南充段冬季水鸟的迁徙时序及数量变化进行了监测.在记录到的26种冬季迁徙水鸟中(针尾鸭除外),10月迁入该地的有斑嘴鸭、白骨顶等6种;11月迁入的水鸟种类最多,包括红嘴鸥、赤麻鸭等11种;12月迁入的有凤头潜鸭、普通秋沙鸭等6种;1月迁入该地的有翘鼻麻鸭和罗纹鸭2种;...  相似文献   
109.
赵艳 《植物杂志》2011,(4):64-73
候鸟迁徙是一个漫长.而又危险的旅程,这些随著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年复一年地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有规律、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长距离的往返移居。曾经轰动世界影坛的法国纪录片《鸟的迁徙》,以真实而质朴的镜头记录了大量鸟在迁徙途中的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110.
三月底,一声鹤戾划破北方寒冷而深沉的夜空,严寒中观鸟人嗅到了春天的气息。白鹤、白头鹤——春季北迁鸟类的先行者盘桓于草原、玉米地,等待着又一次的启程……不约而同在河北衡水湖、北京野鸭湖、天津、山东日照……观鸟人的望远镜都捕捉到了那黑白色的飞羽,黑翅长脚鹬回来了——它拉开了淡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