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前期发现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 RSV)可与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体内的HiPV病毒(Himetobi P virus, HiPV)互作。本研究旨在制备HiPV外壳蛋白VP1的多克隆抗体,并评估其在HiPV病毒检测中的可用性,以为深入研究HiPV-RSV和HiPV-灰飞虱的互作机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RT-PCR方法从灰飞虱成虫体内扩增HiPV主要外壳蛋白基因VP1,然后将VP1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表达载体pET-VP1。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经IPTG诱导、Ni2+-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体。【结果】从灰飞虱体内克隆到774 bp的HiPV外壳蛋白基因VP1,经原核表达、纯化,获得分子量约47.5 kD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获得VP1多克隆抗体。该抗体间接ELISA效价达1∶819 200,与HiPV外壳蛋白VP1有特异性反应,而与灰飞虱蛋白无交叉反应。利用该多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单头灰飞虱成虫体内HiPV的Western blot和免疫捕获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HiPV在携带和不携带RSV的灰飞虱高亲和性群体内均广泛存在。【结论】利用制备的HiPV的VP1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检测灰飞虱体内HiPV。本研究为HiPV病毒的快速检测以及HiPV-RSV互作、HiPV-灰飞虱互作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2.
灰茶尺蠖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器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明确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以探讨灰茶尺蠖的行为机制。【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灰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和5龄幼虫头部感器的超微结构。【结果】灰茶尺蠖成虫触角上分布有8种感器,分别是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毛形感器(Ⅰ-Ⅳ)、B?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Ⅰ和Ⅱ)、鳞形感器、锥形感器(Ⅰ和Ⅱ)和刺形感器。其中,栓锥形感器仅分布在雌蛾触角上,耳形感器、毛形感器(STⅠ-Ⅲ)仅分布在雄虫触角上。5龄幼虫触角上着生1个栓锥形感器、1个锥形感器和2个刺形感器;上唇着生有6对刺形感器,内唇着生有3对刺形感器和1对指形感器;上颚基部外侧着生有2个刺形感器;下颚及下颚须着生有5个刺形感器、9个锥形感器和2个栓锥形感器;下唇须着生有1个锥形感器和1个刺形感器;吐丝器前端着生有1对刺形感器。【结论】灰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性,且雄虫上感器种类和数量较多,据此推测雄虫感受寄主植物或性信息素的能力较强;幼虫头部感器具有嗅觉和味觉功能,在其判断食物的种类和适应性等生态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刺五加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刺五加Eleutherococcussenticosus(SupretMaxin.)Maxim,雄株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正常,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多不正常,雄花具5个花药,花药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绒毡层细胞多具2核。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面体形四分体,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3细胞型,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上胚珠和下胚珠,上胚珠退化,下胚珠倒生具单珠被  相似文献   
34.
三种稻飞虱在恒定高温胁迫下的生态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揭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3种稻飞虱的不同虫态在38℃恒温下,暴露不同时间后的生存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卵孵化率明显下降,卵历期延长。褐飞虱、白背飞虱卵在38℃恒温下暴露12h后.卵孵化率比对照分别低34%和45%;暴露24h后,两种稻飞虱的卵孵化率均比对照低25%;致死中时值LT50分别为11h和10h。3种稻飞虱8日龄若虫及羽化后3天的雌雄成虫的生存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显著下降趋势,褐飞虱、自背飞虱和灰飞虱若虫的致死中时值LT50依次为15.6h、17.8h和25.9h,长翅型雌成虫依次为34.7h、17.1h和43.2h.长翅型雄成虫依次为28.9h、23.2h和54.5h。另外,高温处理过的若虫,其羽化出成虫的体重明显下降,在高温下暴露30h后,白背飞虱长趣型雌成虫的体重比对照低32%,褐飞虱短翅型雌成虫低50%;高温处理后存活的白背飞虱雌成虫产出的卵块较小,总产卵量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5.
用高温强度-高温作用时间模拟模型分析35℃-40℃高温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3种稻飞虱高龄若虫生存的影响,发现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并比常用的Probit和Logit分析方法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本次试验所函含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模拟的3种稻飞虱高龄若虫的死亡概率为一曲面,其总的走势十分相似。但总体上看,以灰飞虱较耐高温。在40℃下,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的LT50值依次为23h,22.5h和25h,37.5℃下依次为62h,63h和81h。  相似文献   
36.
云南天牛科三新种记述:鞘翅目:天牛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采自云南的沟胫天牛亚科3新种:齿尾毡天牛Thylacusdentipennis、黑斑灰天牛Blepephaeusnigrostigma和云南刺锦天牛Sternohammusyunnana。其中,刺锦天牛属SternohammusBreuning为我国首次记载。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37.
南岭南北坡灰蝶的区系组成与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发源地和保存地,研究南岭蝴蝶的区系和生态分布对保护蝴蝶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岭中段南北坡的灰蝶进行多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南岭保护区共记录到灰蝶101种,82.178%的种分布在东洋区。按中国动物区系划分,南岭灰蝶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西南三个区。从灰蝶在南岭南北坡的分布来看,2012-2014年在南北坡调查点共发现灰蝶865头,分别属于31个种,其中南坡共发现470头(隶属于27个种)、北坡228头(隶属于13个种)。这说明南坡的灰蝶种数多,是北坡种数的2倍;南坡的种群密度也比北坡高,是北坡的2.06倍。从同一坡向不同海拔来看,南坡1000-1100 m与500-600 m两个海拔的灰蝶种类数相同,但前者的种群密度为后者的1.55倍;北坡灰蝶种数与种群密度1000-1100 m均高于500-600 m;山顶灰蝶种类少。  相似文献   
38.
枣品种资源的营养特性评价与种质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测定分析了50个枣品种的黄酮、三萜酸、多糖、Vc、环磷酸腺苷(cAMP)及环磷酸鸟苷(cGMP)等6种功能性营养成分含量,明确了各成分的含量范围:黄酮含量为1.78~59.84 mg/g;三萜酸含量为3.99~15.73 mg/g;多糖含量为30.55~201.20 mg/g;Vc含量为221.58~758.06 mg/100g;cAMP含量为16.92~622.61μg/g;cGMP含量为4.23~220.90μg/g。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了各功能性营养成分的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黄酮、cAMP与cGMP的含量在品种间差异大,三萜酸、多糖和Vc差异较小;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MP与cGMP呈极显著正相关(α=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4.20%,基本概括了全部6个功能性营养成分的的主要信息;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确定各成分的权重值,对各品种果实功能性营养特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选出高功能性营养特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9.
一株多花黄精内生真菌的鉴别及其抗菌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能代谢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从浙江庆元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分离获得1株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zjqy610。【方法】通过形态和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变灰青霉(Penicillium canescens)。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和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紫外光或碘蒸汽显迹,配合活性追踪等,从zjqy610发酵液中分离获得3个具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结果】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将其结构鉴定为:乙基氧苯氨基亚胺乙酸(o-acetylbenzeneamidinocarboxylic acid)、灰黄霉素(griseofulvin)和[1,2-b]呋喃2-甲基3-羧甲基4-羟基-5-甲氧基萘(naphtho[1,2-b]furan-3-carboxylic acid,4-hydroxy-5-methoxy-2-methyl-)。抑菌活性测试表明,3个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zjqy610D-4对番茄灰葡萄孢、圆形炭疽菌、泻根亚隔孢壳和核盘菌4种病原真菌的活性最强,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0.68、0.38、0.91和0.61mg/L。【结论】该化合物具有开发成农用抗生素的价值。  相似文献   
40.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链霉亲和素的放线菌ZG0429,根据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判定该菌株为链霉菌属中的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经发酵,ZG0429的链霉亲和素产量可达201.0mg/L。进一步采用硫铵沉淀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链霉亲和素的回收率为76.87%,纯度可以达到97.03%。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得到高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目的蛋白,为链霉亲和素发酵产品的大规模纯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