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运用套式PCR检测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保守TK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域,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外引物和一对内引物,建立并优化了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DNA的套式PCR法.通过检测ILTV感染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室病料和临床病料,结果表明,套式PCR法能检测出ILTV感染后的非免疫鸡胚和SPF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磨液中的被稀释了105倍的病毒(约1fg的ILTVDNA),攻毒后第10天还能从非免疫鸡和SPF鸡气管拭子中检出ILTV,第10天非免疫鸡气管拭子中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7/10,第10天SPF鸡气管拭子中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8/10.对非免疫鸡和SPF鸡的气管拭子中ILTV最佳检出时间均在攻毒后第5天.对临床样品中的ILTV的最大检出率为7/7.经过核酸杂交验证,套式PCR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从分子水平探讨ILTV的发病机理、临床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52.
鸡痘病毒载体启动子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提高外源基因在鸡痘病毒(FPV)载体的表达量,必须使用强启动子来控制表达。为构建较强的启动子组合,根据痘苗病毒天然启动子P7.5的结构,人工合成4条寡核苷酸,形成一个早期启动子和一个晚期启动子,其首尾可相互连接。利用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方法把合成的启动子进行不同组合,最终形成10个较有代表性的启动子组合PS1 ̄10。在其下游插入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酸基因LacZ,并进一步构建成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F  相似文献   
53.
潘瑞琴  冷欣夫 《动物学报》1998,44(2):179-185
研究了神经毒性杀虫剂———溴氰菊酯对体内源性蛋白质磷酸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5mol/L溴氰菊酯明显抑制正常鸡和经三甲基苯基磷酸酯处理的鸡脑突触膜中55kD和60kD两种蛋白的磷酸化。而025mmol/LCa2+加025mmol/L的钙调蛋白则明显地促进这两种蛋白质的磷酸化,但较低浓度(10-6mol/L)时,溴氰菊酯明显抑制48kD蛋白的磷酸化。而003mmol/LCa2+加003mmol/L的钙调蛋白则明显地增强48kD和45kD两种蛋白的磷酸化。此外,还发现溴氰菊酯可抑制鸡脑突触膜中CaATP酶活力。  相似文献   
54.
从中国发病鸡中分离的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ggDropSyndromVirus,EDSV)弱毒株(AA-2),其基因组全长约为33kb。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水解EDSV全基因组,构建了以pBluescriptⅡ(KS+)为载体的右末端片段的克隆(约4.2kb),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和结构分析。该片段全长4183个碱基对(bp),位于基因组右末端87.3m.u.-100m.u.。结果显示,该片段与哺乳动物腺病毒右末端E4区结构不同,与禽Ⅰ型腺病毒代表株CELO右末端片段亦无同源性。本文为深入了解EDSV基因组结构特点,EDSV与其他腺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进化关系和EDSV载体的构建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5.
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研究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青萍  杨荣鉴 《生命科学》1998,10(5):252-254
当用某种抗原免疫产卵母鸡时,鸡可产生相应的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储存于卵黄中。母鸡经免疫应答后,可从其不断产出的鸡卵的卵黄中得到大量的、均一的、高效价的IgY。IgY类似于哺乳动物的IgG,但又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年来国外对IgY的研究比较活跃。本文对IgY的特点、制备提纯及其在检测诊断上和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IgY的应用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次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增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次代鸡胚成纤维细胞(SCEF)增殖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可能性。在研究了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PCEF)与SCEF的生长特性的基础上,就各种培养方式采用PCEF与SCEF增殖IBDV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可用SCEF代替PCEF进行IBDV的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57.
鸡生长激素基因5′端部分调控区的克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技术扩增、克隆、测序了7个跨越不同生长速度的鸡品种(系)的生长激素(GH)基因的5′端部分调控区。这7个品种(系)分别为:高生长速度的宝罗肉鸡父本;较高生长速度和一定的产蛋性能的宝罗肉鸡母本;肉蛋兼用型的芦花鸡;中等生长速度和中等体重的蛋鸡品种洛岛红和农大褐;生长速度较慢体重较轻的蛋鸡品种北京白鸡和生长速度很慢但又不是矮小型的地方品种丝毛乌骨鸡。所扩增的片段长度为760bp,包括了转录起始位点5′端侧翼区的473bp、两个可能的TATA框、组织特异性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第一个外显子和部分第一内含子。所有克隆的鸡GH基因5′端调控区与Tanaka发表的序列相比,均在-34碱基的位置上缺失一个胞嘧啶C,在 160与 161碱基之间多1个胸腺嘧啶丁,在 175碱基的位置上出现了以腺嘌呤A替换了鸟嘌呤G的情况。7个品种(系)之间的比较显示,鸡GH基因启动区具有极高的保守性,在具有不同生长速度的鸡品种间不存在任何差异。说明鸡的不同生长速度和成年体重,不是由于生长激素5′调控区变异造成的。鸡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差异可能受到内含子或3′端侧翼序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PCR-RFLP检测LDL受体基因TaqⅠ多态性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人类LDL受体基因外显子4-内含子4-外显子5片段,PCR产物为1.55kb,DNA片段经序列鉴定后,进行TaqI酶切位点的RFLP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汉族人群LDL受体基因中存在着TaqⅠ酶切位点多态性; 200个LDL受体等位基因中TaqⅠ酶切位点出现的频率为0.515,该点频率较为适中, 可作为中国汉族人群LDL受体基 因的遗传标志来进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基因诊断。所建立起的LDL受体基因TaqⅠ位点的PCR -RFLP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在FH的基因诊断上有应用价值。 Abstract:To develop rapid and sensitive technique for detectin the TaqI polymorphism at the human LDL receptor gene in Chinese,the exon4-intron4-exon5 of the human LDL receptor gene was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The PCR products were directly analysed 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qI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the LDL receptor gene in Chinese of Han nationality;The frequency of T= allele (presence of TaqI cutting site)is 0.515 in 200 LDL receptor alleles.This technique may be used for rapid and sensitive screening of the LDL receptor gene for the TaqI polymorphism.  相似文献   
59.
细胞色素P450 2D6缺陷型等位基因的家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等位基因特民扩增法(ASA)为基础的基因分型法,对细胞色素P4502D6 (CYP2D6)缺陷型等位基因携带者的9个家庭共38个进行了基因分型,并与用右旋美沙芬为 探针的表型分型法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CYP2D6酶缺陷型等位基因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bstract:A genotyping metho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 and a phenotyping procedure with dextromethorphan as a probe were employed in familial study of nine families with 38 members for the cytochrome P450 2D6(CYP2D6)deficient alleles——CYP2D6A,CYP2D6B,CYP2D6D and CYP2D6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YP2D6 deficient alleles were inherited a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trait.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