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7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通过研究二苯乙烯苷(TSG)对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探明二苯乙烯苷抗氧化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组、辛伐他汀组、TSG组,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ICAM-1及VCAM-1 mRNA与其蛋白的表达.结果:200 μmol· L-1的H2O2作用内皮细胞24h后,ICAM-1和V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200μmol· L-1的H2O2作用前用1μmol· L-1二苯乙烯苷预处理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h,结果显示二苯乙烯苷能抑制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VCAM-1的mRNA和VCAM-1的蛋白水平表达,与H2O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I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H2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ICAM-1和VCAM-1的mRNA及其蛋白水平表达降低,与H2O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实验结果表明二苯乙烯苷可抑制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VCAM-1表达.结论:二苯乙烯苷可通过降低细胞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保护氧化应激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5-脱氧杂氮胞苷(5-aza-CdR)对HepG2细胞生长抑制及beclin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肿瘤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5-aza-CdR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药物浓度下不同时间段的肝癌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5-Aza-CdR对抑癌基因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5-aza-CdR可抑制HepG2细胞生长,呈剂量依赖性,并上调beclin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02.4umol/L5-aza-C-dR作用72小时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可达(84.3±3.31)%,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aza-CdR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恢复某些抑癌基因的表达,上调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93.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马铃薯传入我国后产生了许多变种、变型和适合当地种植的地方品种,尤其是块茎的皮色和肉色出现了红色、紫色、黑色品种。"黑美人"马铃薯是甘肃省特有的经航空育种技术培育的新型马铃薯品种,经分析测定"黑美人"马铃薯中花色素含量非常丰富,其富含的花青素还具有抗癌、抗衰老、美容和防止高血压等多种保健作用。因此,"黑美人"马铃薯中花色苷提取工艺的研究,对于花色苷的应用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以甘肃"黑美人"马铃薯为原料,对其所含花色苷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温度,pH,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等)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0%,温度75℃,pH 1.0,时间1 h,料液比1:20,提取3次。在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下,"黑美人"马铃薯的花色苷提取率得到提高,花色苷含量可达到33.05 mg/100g。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的测定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1年11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肾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另设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尿RBP、Cystatin C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尿NAG测定采用对硝基苯酚(PNP)比色法检测.结果:观察组中尿RBP、NAG、CystatinC的测定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通过ROC曲线、诊断试验结果显示:尿RBP的曲线下面积为0.962,95%可信区间为0.921~0.983,较尿NAG、Cystatin C更具有敏感性(P<0.001).结论:检测尿RBP有助于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监测,对预防高血压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5.
花色苷是有色稻种皮和颖壳里呈现颜色的主要物质,属于类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性。本研究围绕水稻种子形成过程中花色苷含量的变化以及其对稻谷储藏特性变化的影响,探讨花色苷在稻谷储藏中延长种子寿命的作用。结果显示:选取的3个品种中,水稻种子的花色苷形成主要在发育初期,随着颖果体积的增大,颖果花色苷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而颖壳的花色苷含量变化不显著,将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后,仍只有颖果的花色苷含量出现下降的趋势,表明种子在老化过程中颖壳的花色苷不参与抗老化的各项代谢反应。老化种子SOD活性分析显示,花色苷含量低的中籼9311可能是通过SOD酶活性增加,削减高温高湿胁迫对种子衰老的影响;由稻谷感染霉菌情况显示在3个水稻品种中,花色苷含量高的品种的抗霉菌能力要稍优于花色苷含量低的品种。但综合来看,花色苷含量高低并不是决定种子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黄芩种质资源ISSR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野生或栽培居群共147份黄芩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51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8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和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485条清晰的条带,其中466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6.08%,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244 4和0.388 9,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93 8和1.383 9,遗传分化指数Gst=0.122 3,遗传一致度(I)和遗传距离(D)分别为0.951 5和0.050 1,说明收集的黄芩种质资源在总体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交流,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分子聚类结果表明,同一地区的种质并没有按照收集来源完全聚类,可能与种质不同起源或民间栽培引种有关。在DNA分子水平揭示黄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将为进一步黄芩种质资源评价、保存和新品种选育等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桑葚花色苷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MDA-MB-231和MCF-7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利用超声辅助乙醇萃取法提取桑葚花色苷,pH示差法测定提取物花色苷总含量,以50、100和150 mg/mL桑葚花色苷提取物作用三种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53和MCF-7 24h,采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变化,JC-1探针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MDA-MB-45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结果:凋亡分析结果表明,桑葚花色苷提取物作用后三种乳腺癌细胞凋亡率均升高,显示出促凋亡效应,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100和150 mg/mL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桑葚花色苷提取物作用24h,可使MDA-MB-45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表现为红色/绿色荧光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桑葚花色苷提取物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并促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8.
《生命世界》2012,(2):30-31
葡萄成熟过程中芳香物质变化特征研究果树生理与遗传规律研究组以葡萄研究为主,是国内著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的研究单位。近5年来,围绕100余份重要的葡萄种质资源(不同种与品种),对糖、酸、花色苷、香气、白藜芦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槐角中槐角苷含量测定方法并检测不同来源槐角中槐角苷的含量。方法:Luna 5u C18(2)100A柱(250 mm×4.60 mm,5μm),柱温为35℃,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冰醋酸(40:5:5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槐角苷质量浓度在14.58 mg/L~53.46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10353x-274717(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27%;不同来源槐角中槐角苷含量范围4.27%~8.7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靠;不同来源的槐角中槐角苷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以陕北黄土高原品种含量最高,可为槐角的质量保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抗组胺类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和西替利嗪片,对照组只给予西替利嗪片,疗程14d.评价1周和2周时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表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末和2周末两组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周末和2周末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末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0%和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末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6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