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Ⅱ(Peroxiredoxin Ⅱ,PrxII)是否可以克服昆明(Kunming)小鼠早胚体外发育2-细胞阻滞。方法取昆明小鼠1-细胞胚置于含PrxII蛋白的M16培养液中培养,观察PrxII对昆明小鼠早胚发育潜能和2-细胞胚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影响;同时比较昆明和B6C3F1小鼠1-细胞胚在M16中各自的发育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比较昆明与B6C3F1小鼠体外培养2-细胞胚内ROS水平以及昆明小鼠体外培养与体内发育2-细胞胚内ROS水平。结果M16培养液中添加PrxII蛋白(1nmol/L和100nMol/L)可以明显降低昆明小鼠体外培养2-细胞胚内ROS水平(P<0.05),但不能克服昆明小鼠体外发育2-细胞阻滞;昆明小鼠1-细胞胚在M16中培养存在2-细胞阻滞现象,而B6C3F1小鼠无2-细胞阻滞现象;昆明小鼠体外培养2-细胞胚内ROS水平显著低于体内发育2-细胞胚(P<0.05),亦略低于B6C3F1小鼠体外培养2-细胞胚内ROS水平(P>0.05)。结论M16培养液中添加PrxII可以明显降低2-细胞胚...  相似文献   
62.
血管外膜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ZY  Kong W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3):177-182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受损的内皮细胞释放粘附因子,吸引单核细胞粘附浸润到内膜下吞噬脂质,同时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迁移并形成新生内膜的过程,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血管外膜作为反应的先导者从外向内参与了这一过程。在诸多血管疾病模型中,均能检测到外膜的早期激活。成纤维细胞作为血管外膜的主要细胞成分,在血管损伤早期会进行增殖迁移至中膜和内膜,还可以通过释放活性氧、各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来影响炎症反应,导致内膜增生,最终促进了血管重塑及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外膜成纤维细胞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腹主动脉瘤等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对该领域新近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原子氧自由基阴离子(O-)对大肠杆菌的失活作用和形貌变化的影响.实验所用的O-自由基由新研制的O-发生器制备,其中[Ca24Al28O64]4· 4O-(缩写为C12A7-O-)材料是O-发生器中发射O-的部分.实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失活率随O-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在O-强度为1.5μA/cm2时,细胞的死亡率大大加强,作用120min后,细胞死亡率超过3个对数量级.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O-对细胞结构具有破坏作用.通过丙二醛(MDA)的形成证实了O-诱导大肠杆菌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的存在,这可能是大肠杆菌死亡的潜在原因.当1.5μA/cm2的O-流通入到大肠杆菌悬浊液后,丙二醛浓度开始升高,15min后达到最高值1.2μmol/g,然后缓慢下降.结果显示,原子氧自由基阴离子能失活大肠杆菌,诱导脂质过氧化反应,这对发展一种新的净化微生物污染方法和研究微生物与原子氧自由基阴离子相互作用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以流感病毒A/FM1/1/47(H1N1)鼠适应株,鼻腔内接种感染小鼠为模型,探讨了病毒感染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以及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感染病毒的小鼠肺组织中氧自由基水平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并与肺组织损伤和死亡率之间呈正相关.提示,氧自由基参与了病毒感染小鼠的致病过程,是造成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急性低氧和复氧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通过一个自制的用于低氧研究的装置,将细胞暴露于严重低氧条件下(PO2=5.3KPa)观察不同时间低氧和复氧时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和存活率的变化。研究显示随低氧时间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步降低,急性低氧后再复氧细胞存活率进一步降低。细胞超微结构损伤也随低氧时间延长逐步加重,低氧后再复氧超结构损伤程度进一步加重。实验观察到在急性低氧和复氧条件下,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损伤以脂质体和空泡的增加为其最明显特点,而不是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的肿胀和破裂。用SOD孵育(150μ/ml)能减少复氧引起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死亡(P<0.05),提示复氧时可能有超氧自由基产生,并在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6.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效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以X-XOD体系产生O2,Luminol作为发光增强,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12种黄酮单体清除O2,反应的速率常数(k3),其K3值在10^-5-10^-6(mol/L)^-1sec^-1之间,以k3值的大小作为比较指标,对黄酮体的结构与清O2活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同时又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这些黄酮试样在1mol/L浓度时对V -H2O2-C^2 - 酵母多糖体系产生的.OH的抑制,显示出黄酮类化合物在清除O2和.OH时的活性部位和作用机制并不完全相同,认为4-OH和双键是清O2的主要活性部位,而环邻二羟基(3,4,.-di-OH)则是清除.OH的关键功能团。  相似文献   
67.
应用微量生物测定法观察了丹酚酸A(salvinolic acid A,Sal.A)对慢性缺氧(5000m,10d)大鼠(200~300g)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发现,慢性缺氧可明显减弱大鼠肺内动脉ACh(10~(-8)~10~(-4)mol/L)舒张反应(P<0.01~0.001),在浴槽内先加入Sal.A(10~(-4)mol/L),缺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明显增强(P<0.01),而在浴槽内同时加入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灭活剂phenidon(5×10~(-5)mol/L),则Sal.A上述增强缺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作用消失。此外,本实验还发现,在以黄嘌呤(X,10~(-4)mol/ L)-黄嘌呤氧化酶(XO,0.01U/ml)系统产生氧自由基损伤正常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基础上,Sal.A(10~(-4)mol/L)同样可明显减弱氧自由基对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Sal.A可消除氧自由基对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EDRF的破坏作用而具有保护慢性缺氧鼠肺内动脉ACh舒张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异丙酚对家兔肝缺血/再灌注后抗氧化能力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氧自由基(OFR)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异丙酚对其的影响.方法: 实验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肝缺血/再灌注组和肝缺血/再灌注加异丙酚治疗组,分别在肝缺血前、缺血45 min、再灌注45 min共3个时相点,检测血浆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丙二醛( MDA)浓度及谷丙转氨酶(ALT)值,并行肝组织电镜观察.结果: 肝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浆XO、MDA及ALT显著高于、SOD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和P<0.01);肝组织XO及MDA显著高于、SOD明显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和P<0.01);肝组织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异丙酚可逆转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与肝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 OFR在HI/RI发生发展中起介导作用;异丙酚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增强SOD活性、减弱XO活性),拮抗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MDA浓度),从而减轻HIRI.  相似文献   
69.
氧自由基致豚鼠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变化的离子电流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旨在提示氧自由基参与缺血/再灌注性心委失常发生的离子电流基础。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技术,观察H2O2(1mmol/L)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和相关离子电流的影响。结果:H2O2使豚鼠心肌单细胞的静息电位(RP)降低,动作电位时程(ASD)显著缩短,对动作电位幅度(APA)和超射(OS)及钠电流的峰值(INa)均无明显影响;明显抑制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尤其在超极化时;增强延迟外  相似文献   
70.
过氧化氢对培养心肌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氧化应激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过氧化氢(H2O2)是有机体氧化代谢产物,同时是一种活性氧.应用不同浓度的H2O2,分别于不同作用时间,动态观察其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从实验结果看到,低浓度的H2O2(<0.1 mmol/L)作用2 h,使心肌细胞产生早期的生物化学的改变,如MDA产生堆积和细胞周期时相改变(G1期细胞增加,G2期细胞减少),此时心肌酶基本无泄漏,心肌细胞的死亡率很低,HE形态学观察基本无改变;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1~5 mmol/L)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进一步诱导细胞损伤加剧,LDH释放和MDA积累明显升高,细胞死亡率也明显增加,已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可观察到其病理形态学的坏死性改变;当10 mmol/L H2O2作用时,细胞大量死亡,形态学可见细胞极度收缩、脱落,形成大面积的细胞脱失区.因此,H2O2作为一种活性氧自由基,依其浓度和作用时间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的损伤.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可明显减少H2O2活性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