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4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75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多导睡眠描记术研究了例脑室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正常大鼠和去甲状腺大鼠睡眠-觉醒的影响。在正常大鼠,TRH引起觉醒增加,浅慢波睡眠(SWS_1)、深慢波睡眠(SWS_2)和总睡眠时间(TST)均减少,异相睡眠(PS)消失,SWS_1、SWS_2和PS的潜伏期均显著延长,给药后立即产生效应并在1h内达高峰。去甲状腺对大鼠的睡眠-觉醒无明显影响,注射TRH后引起的效应与正常大鼠相似。结果提示TRH有促进大鼠觉醒的作用,对各睡眠时相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下丘脑以外的中枢结构。  相似文献   
92.
多数重要的功能基因属于多基因家族,这些家族成员间存在功能冗余,高效的多基因干扰体系对研究多基因家族成员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pCAMBIA1301载体改造,构建了适用于植物的多基因干扰体系pCAMBIA1301m和pCAMBIA1301s。使用该多基因干扰体系构建了四基因的干扰载体pCAMBIA1301m:35S∷SlPP2C1-2-3-4,4个目标基因为来源于番茄PP2C家族A组的PP2C1PP2C2PP2C3PP2C4,并通过遗传转化导入番茄,用GUS染色和PCR检测转基因阳性植株,再利用RT-qPCR技术检测T1和T2代转基因植株中目标基因的干扰效率,用T2代种子分析转基因番茄对ABA敏感性。结果表明,应用该干扰体系成功获得了四基因干扰的转基因植株35S∷SlPP2C1-2-3-4。在转基因番茄中4个目标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其干扰效率均高于70%,转基因番茄种子萌发具有强烈的ABA不敏感性。多基因干扰体系能高效地同时沉默多个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93.
精胺对牛肝tRNA^lle氨基酰化的刺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用纯化的牛肝异亮氨酸tRNA(tRNA^Ile)和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研究了精胺对Ile-tRNA复合物形成及IleRS活性的作用。结果表明:精胺能特异地促使牛肝tRNA^Ile氨基酰化反应;对IleRS活性无影响;能明显地增加形成Ile-tRNA复合物反应的Vmax和tRNA^Ile的Km值。  相似文献   
94.
明确4-Scale模型模拟森林冠层反射率适用的空间尺度,有助于提高其应用于不同植被类型冠层反射率模拟时的精度,进而提升其开展叶面积指数、郁闭度和其他参数的反演精度。以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实验林场2块100 m×100 m森林样地(阔叶林与混交林各一块)为研究对象,分别分割为10、20、30、40和50 m空间尺度,使用4-Scale模型模拟森林冠层反射率,采用局部平均法、最邻近法、双线性内插法和立方卷积法对空间分辨率为10 m的Sentinel-2影像升尺度转换至其他尺度并评价,对比分析模拟冠层反射率和遥感像元反射率,明确混交林和阔叶林适合4-Scale模型高精度反演参数的空间尺度。结果表明:4-Scale模型整体低估了像元森林冠层反射率,混交林和阔叶林冠层反射率在20 m尺度的模拟效果均最差,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偏差(MAE)均较大;>20 m尺度的模拟效果开始变好,混交林40 m、阔叶林30 m时模型的适用性最佳,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下,模拟值与遥感像元反射率之差的均值和标准差最小,RMSE和MAE同样最小;10 m尺度混交林和阔叶林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95.
重离子辐射诱变具有诱变率高、诱变谱宽、突变体易稳定等优势,在微生物育种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对重离子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可以实现较为全面地了解突变体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多个层面的生物学信息。本文综述了利用重离子辐射诱变技术进行微生物育种的研究进展,以及联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重离子诱变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利用组学方法研究重离子诱变微生物的新思路,旨为重离子诱变微生物育种技术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6.
细菌S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7.
摘要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98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在ICU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121例)和死亡组(77例)。对重症肺炎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多药耐药G+耐药情况,多药耐药G-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98例重症肺炎患者中,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占比30.30 %,共分离出病原菌290株,其中多药耐药菌65株,占比22.41 %,其中占比比较高的有鲍曼不动杆菌(23.08 %)、铜绿假单胞菌(20.00 %)、金黄色葡萄球菌(20.00 %)、肠炎克雷伯菌(10.77 %);重症肺炎患者多药耐药G+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较为敏感;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G-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耐药性,其中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中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存活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存活组(均P<0.05),两组患者肺部基础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联合使用其他抗生素的占比,以及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无差异(均P>0.05);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568、1.203、2.812、1.674,均P<0.05),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542,P<0.05)。结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主要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且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8.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多点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择期行THA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0)、B组(n=40)、C组(n=40),三组均接受超声引导下多点髂筋膜间隙阻滞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B组、C组分别给予0.5 μg/kg、1.0 μg/kg、1.5 μg/kg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比三组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脑神经损伤情况,观察三组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的阻滞消退时间、拔管时间长于A组,首次下床时间短于A组(P<0.05)。B组、C组的阻滞消退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三组麻醉诱导后即刻(T1)~手术结束时(T3)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后降低(P<0.05)。B组、C组的T1~T3时间点HR、MAP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P<0.05)。三组T3时间点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升高(P<0.05)。B组、C组的T3时间点Cor、IL-6、TNF-α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P<0.05)。B组、C组的T3时间点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均低于A组,且B组低于C组(P<0.05)。B组、C组的T3时间点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均高于A组,且B组高于C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多点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1.0 μg/kg右美托咪定在THA中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可缩短首次下床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波动以及脑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9.
刺糖菌素是由土壤放线菌多刺糖多孢菌 (Saccharopolysporaspinosa)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是一种具有触杀及摄食毒性的广谱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而言 ,刺糖菌素是目前已发现的杀虫剂中选择性最高的化合物之一。文中就刺糖菌素的结构、生物合成、性质以及生产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0.
本文用LN及含其活性位点序列的合成肽段cYIGSR和RGDS对小鼠EPC细胞与LN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成肽段cYIGSR和RGDS能促进EPC粘附并具协同效应。cYIGSR还能促进EPC扩展与次生TGCs迁移。LNA链上RGD和B_1链上YIGSR两个活性位点协同地参与了LN对EPC的粘附、扩展以及次生TGCs的迁移的促进作用。cY R合用不能完全竞争性抑制EPC与LN的结合,说明还有其他作用位点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