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61.
本文阐述了近五年关于电针治疗腰稚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从疗效和机制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且认为,在疗效方面,取经验单穴疗效最佳,华佗夹脊穴略优于常规背俞穴;机制方面,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目前都有较好的镇痛机理解释.目前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机理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2.
中医药外治法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狭窄症是由于腰椎的骨与软组织因某种原因而发生形态与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化,造成椎管容积变小,导致脊神经根受到机械性压迫而出现特有的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文献的分析、总结,从针刺、推拿、注射、牵引等对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药外治现状进行总结,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5'-核苷酸酶(5'-NT)、血清内毒素(LPS)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表达.为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寻找更有效的检测指标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酶法速率法检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胆淤组)及健康妊娠者(对照组)血清5'-NT的活性,ELISA检测两者血清TNF-α的含量,并检测常规肝功能指标.结果:胆淤组患者血清5'-NT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胆淤组的血清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胆淤组常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ALP)均高于对照组,且5'-NT与ALT(r=0.763,P<0.05)、AST(r=0.68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5'-NT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水平密切相关,TNF-α在患者体内的高表达,提示在胆汁淤积期积极抗炎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64.
摘要 目的:构建一种可以分阶段释放药物的原位可注射水凝胶,通过直接注射在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伤口处,形成水凝胶敷料,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同时凝胶中的两种药物通过分阶段释放的方式,更好地促进伤口的无瘢痕愈合,为ESD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案。方法:在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S/β-GP)温敏水凝胶的体系中加入聚多巴胺(PDA),制备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聚多巴胺(CS/?β-GP/PDA)水凝胶。通过在载药水凝胶中加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纳米载药微粒制备CS/β-GP/PDA/NPs双载药水凝胶,通过两种载药体系的复合,实现药物的分阶段释放。通过流变学实验测定CS/β-GP、CS/β-GP/PDA、CS/β-GP/PDA/NPs凝胶体系的相转变温度以及凝胶强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CS/β-GP/PDA/NPs水凝胶中两种药物的释放动力学特征。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评价CS/β-GP/PDA、CS/β-GP/PDA/NPs温敏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外猪食管中,模拟ESD术后创口,通过内镜辅助将水凝胶母液注射在伤口处,并通过内镜观察水凝胶的凝胶状态。结果:得到了粘附性显著增强的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聚多巴胺(CS/β-GP/PDA)凝胶体系。流变学实验证明聚多巴胺(PDA)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水凝胶的凝胶温度,缩短原位成胶时间。CCK-8实验显示CS/β-GP/PDA、CS/β-GP/PDA/NPs凝胶体系无潜在的细胞毒性。在体外猪食管模拟实验中,将其凝胶母液注射在伤口处后,可原位形成凝胶,且凝胶贴合伤口,具有较强的粘附性。通过体外释药速率测定,验证了CS/β-GP/PDA/NPs水凝胶中所载两种药物释放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可实现药物的分阶段释放。结论:设计的CS/β-GP/PDA/NPs凝胶体系适用于ESD术后的伤口修复,并能够实现分阶段释药,对于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其变化不仅与各种肠道疾病相关,而且还与衰老性疾病(如肌少症)密切相关。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骨骼肌质量、力量和体力丧失的综合征。到目前为止,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通过其代谢产物来影响骨骼肌的动态平衡,这被认为是肌少症发生的可能的生物学基础。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肌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肠道菌群在肌少症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并展望肠道菌群在临床预防和治疗肌少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于洪炜 《蛇志》2007,19(2):102-102
特发性精子减少症是由于睾丸功能紊乱所致的男性不育症,包括精子密度低、活动率低或精子形态异常,是男性不育症的常见病因。作者近8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年龄24~36岁,平均31岁。不育1~6年,平均3·5年。配偶作妇科检  相似文献   
67.
蛋白酶3(proteinase 3,PR3)是中性粒细胞分泌的主要丝氨酸蛋白酶之一,其生物学功能广泛,不仅能降解多种组织蛋白,还可通过加工细胞因子、受体等调控炎症反应,与慢性炎症性疾病如血管炎性肉芽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囊肿性纤维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疾病防治靶点.本文主要综述了PR3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期望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8.
编码核层蛋白A(lamin A)的LMNA基因突变导致法尼基化的核层蛋白A前体(prelamin A)不能被进一步加工成成熟的核层蛋白A,从而导致一种Hutchinson-Gilford早老症综合征(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HGPS)。一种更严重的早老症——限制性皮肤病(restrictive dermopathy,RD),是由于缺失核层蛋白A前体加工过程中的剪切酶ZMPSTE24引起的。ZMPSTE24的缺失阻止了法尼基化的核层蛋白A前体不能正常加工成为成熟的核层蛋白A,同时导致法尼基化的核层蛋白A前体的堆积。在HGPS和RD病人的成纤维细胞中,发现法尼基化的核层蛋白A前体都定位在核膜,从而影响细胞核膜的完整性,并导致细胞核形的异常,进而导致衰老。最近研究表明经过法尼基酰转移酶抑制剂(farnesyltransferase inhibitor,FTI)处理后的细胞的核形异常减少。同时,FTI能够改善HGPS和RD小鼠的早老症状。本文就核层蛋白A前体的法尼基化对衰老的影响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血S100B蛋白和尿乳酸/肌酐对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动态检测术后24、48和72h的血S100B蛋白和尿乳酸/肌酐比值水平,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肝性脑病将受试者分为肝性脑病组与非肝性脑病组,并对肝性脑病组患者进行临床分度。结果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组72h内血S100B蛋白含量和24 h内尿乳酸/肌酐比值水平明显高于非肝性脑病组(P<0.001);72h内血S100B蛋白含量和24 h内尿乳酸/肌酐比值之间及与肝性脑病的临床分度呈正相关(P<0.001);当血S100B水平在28ng/L,尿乳酸/肌酐比值在0.47时,单独检测72h血S100B蛋白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2%、93.6%;尿乳酸/肌酐比值预测肝性脑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度以术后24h最高,分别为89.3%和91.7%;如检测72h血S100B蛋白的同时监测术后24h尿乳酸/肌酐比值可显著提高肝性脑病诊断的准确性,联合应用两项指标进行检测,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和98.6%,较两种方法单独应用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提高。结论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以临床表现为基础,同时监测72h内血S100B蛋白和24h尿乳酸/肌酐比值,对提高术后肝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度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估EB病毒抗体VCA-IgM、VCA-IgG、EA-IgG、EBNA-1-IgG及EBV-DNA载量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中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70例传单患儿和25例健康儿童血清中EBV四种抗体及PCR荧光定量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载量。结果传单患儿组EBV-DNA的阳性率为87.14%(61/70),对照组阳性率为8.00%(2/25),传单组与对照组EBV-DNA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抗体检测中,传单组的VCA-IgM阳性率最高,达91.43%(64/70),对照组VCA-IgM全部阴性。传单组EB病毒VCA-IgM和EBV-DN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97.1%。结论 EBV抗体和EBV-DNA载量检测对儿童传单的诊断有极高的价值,尤其是VCA-IgM抗体和EBV-DNA联合检测,可提高儿童传单的临床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