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椰子织蛾是近期入侵中国的棕榈植物重要害虫,研究其天敌寄生蜂,能为椰子织蛾的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海南岛收集鉴定了椰子织蛾天敌寄生蜂,观察记录寄生蜂发育历期、雌雄性比、成虫寿命等基础生物学特性。【结果】经形态及分子鉴定,收集到的椰子织蛾寄生蜂有幼虫期寄生蜂麦蛾柔茧蜂、蛹期寄生蜂金刚钻大腿小蜂和周氏啮小蜂。在温度(26±2)℃、湿度(75±10)%RH、以椰子织蛾为寄主条件下,麦蛾柔茧蜂、金刚钻大腿小蜂和周氏啮小蜂发育历期分别为11.8、19.6和20.6 d;每头寄主的出蜂量分别为10.1、1.0和81.5头;雌蜂占比分别为26.6%、40.6%和89.8%;每种寄生蜂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结论】保护和利用椰子织蛾的3种本地寄生蜂,将有助于椰子织蛾的防控。  相似文献   
82.
应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研究柔红霉素在人敏感和抗三尖杉酯碱的HL-60细胞中分布和积聚变化。柔红霉素10μg/ml处理细胞1小时,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到:在敏感HL-60细胞中,柔红霉素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而在抗性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一侧。逆转抗药性的药物维拉帕米不改变柔红霉素在抗性细胞中的核质分布。流式细胞术显示:三尖杉酯碱和蛋白激酶C激活剂佛波脂处理细胞,使柔红霉素在抗性细胞内积聚降低;而粉防己碱和维拉帕米处理细胞1小时,柔红霉素在抗性细胞内积聚明显增加,但维拉帕米处理24小时,反而使积聚降低。结果表明:抗三尖杉酯碱的HL-60细胞改变桑红霉素的胞内分布,降低细胞内的积聚是抗药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3.
PEG沉淀法及DEAE-Sephacel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s-300凝胶层析提纯的抗急非淋M5型白血病单克隆抗体1A1(McAb1A1),纯度为99.9%。用葡聚糖作中间体将McAb1A1与柔红霉素偶联,制备的免疫偶合物仍保持较好的抗体活性及药物活性。表明此偶合物在体外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84.
85.
八种野豌豆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八种野豌豆的核型,并首次报道了长尖野豌豆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和新疆野豌豆的核型。同时提出了野豌豆属核型进化的两种趋势:原始基数的减少,从x=7→x=6→x=5;从多年生进化到一年生,核型的不对称性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86.
从莱姆病患者血液分离出螺旋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的18例神经系统损害的菜姆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出3株螺旋体。这3株螺旋体在形态学和免疫学上与伯氏包柔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极相似。所分离的螺旋体实验感染金黄地鼠出现发病症状并死亡,从其肝、脾、肾和脑组织可找到大量螺旋体。将21例神经系统损害的蓑姆病患者血清或血浆,用间接荧光试验检测菜姆炳IgG抗体,8例阳性,阳性率为38%。因此认为所分离的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87.
任菲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6,(8):901-905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柔膜菌科真菌材料进行了分类研究,在海南省发现一个新属,命名为华胶垫菌属Sinocalloriopsis,模式种为华胶垫菌S.guttulata。以下性状组合为该属区别于相近属的显著特征:子囊盘盘状至垫状,淡色,无柄;外囊盘被组织胶化,细胞及菌丝淡色;子囊孢子梭形,单细胞,内含油滴;侧丝顶端呈头状。对新属的属征及其与近似属的区别进行了讨论,对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图示。  相似文献   
88.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236-241
(1)确定rhizome的中文译名“根状茎”符合此术语的定义,同时认为另一中文译名“根茎”不符合有关定义,且易引起误解,应予废弃。(2)介绍了在中国植物学文献中稀见的2种属于有限花序类的花序类型,有限伞形花序和有限头状花序。根据有关欧美专家的花序研究,介绍了在中国植物学文献中放在无限花序类的隐头花序和柔荑花序系由聚伞花序演化而出,而应属于有限花序类的论断; 同时,作者提出楼梯草属梨序楼梯草组的雄隐头花序系由同属的骤尖楼梯草组的有限头状花序演化而出的论点。  相似文献   
89.
杨林林  姜亚洲  程家骅 《生态学报》2010,30(7):1825-1833
依据1997-2000年在东海(26°00′-33°00′N、120°30′-128°00′E)进行的4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广义相加模型(GAM),量化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于其种群成熟度指数(PMI)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东海均有分布;秋季PMI值最高,春季最低;4个季节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分布范围均较广,主要集中在东海外海受台湾暖流和黑潮控制的水域。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环境适应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其分布的底温范围为:春季14.70-18.30℃、夏季13.18-20.91℃、秋季13.96-24.67℃、冬季14.33-19.75℃。底盐范围为:春季29.52-34.63、夏季31.57-34.27、秋季32.26-34.72、冬季34.25-34.70。水深范围为:春季55-179m,夏季43-176m、秋季40-184m、冬季79-152m。综上所述,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时空分布具有广范围、多季度的特点,这种分布特征可有效降低其幼体间的种间竞争,为确保其种群繁衍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90.
冬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寒野  胡芬 《生态学杂志》2005,24(11):1299-1302
运用地统计学的方法,根据2002年12月东海区121个站位的资源监测调查数据,拟合变异函数最优模型,计算各向同性下的模型参数和不同方向上的分维数,分析了冬季东海北部和南部太平洋褶柔鱼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其空间格局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各向同性条件下,东海北部和南部具有相似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其变异函数均能用球状模型拟合,呈聚集空间格局,空间变程大约为440 km,随机性因素占空间异质性的30%左右,结构性因素占空间异质性的70%左右,处于主导地位。各向异性分析表明,在东海北部,135°和90°方向的分维数最高,分别为1.954和1.893,说明太平洋褶柔鱼在这两个方向上分布较均匀,空间依赖性较小,这与东南-西北方向的黄海暖流和西-东方向的长江冲淡水一致;而在东海南部,45°方向的分维数最高,为1.999,太平洋褶柔鱼在此方向分布上的同质性与西南-东北方向的黑潮主干及台湾暖流相对应。这说明,海流是影响较大尺度生态过程上太平洋褶柔鱼分布的主要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