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5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86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木质素高值转化对于提升生物炼制经济性,促进社会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木质素结构复杂且不均一,其高值化利用仍存在技术壁垒,使得木质素应用尚未形成规模。文中首先综述了当前生物炼制过程中木质素高值转化面临的主要挑战。然后通过比较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木质素分离、性质及其利用的主要影响,详细阐述了基于生物炼制理念发展的新型组合预处理技术。其次,针对木质素本征结构特性导致其利用效率低等问题,进一步详述了溶剂分级、膜分级、梯度沉淀分级等分级利用策略对克服木质素不均一性,改善其可加工性能的重要影响。再次,针对木质素利用策略,系统比较了木质素热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结合生物质预处理及木质素分级,阐述了以生物炼制理念进行木质素高值转化的新策略。最后,总结了木质素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挑战性问题,展望了木质素高效分离、分级及转化过程发展的新策略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新型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是人类重要致病真菌,主要毒性因子之一漆酶的表达受葡糖糖阻遏,机制未知。本文拟寻找参与葡萄糖阻遏的关键基因。【方法】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Agrobacterium tumefan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建立一个容量约200000的随即插入突变文库,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从中筛选葡萄糖去阻遏的突变株。通过Southern确定突变株中T-DNA的拷贝数,利用反向PCR获得依赖葡萄糖的漆酶阻遏基因序列。【结果】筛选到了30株葡萄糖去阻遏突变株,Southern blot发现83%的葡萄糖去抑制突变株含有单个T-DNA拷贝。初步鉴定了可能参与漆酶阻遏的10个不同生物学功能基因,如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固醇的合成,几丁质的合成,GPI脂锚钩的合成等等。【结论】ATMT突变策略可以找到一些参与漆酶葡萄糖阻遏的关键基因,为理解漆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工业改进漆酶活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文章综述了桉树胚状体发生过程中基因型、外植体材料、培养基、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配比以及其他添加物对外植体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以及胚状体发生的影响,探讨了影响桉树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因素,并对近年来桉树胚状体再生和转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以3~4周大小的蒺藜苜蓿R108.1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将MtROP5启动子与GUS报告基因的融合构建导入蒺藜苜蓿中,该转化系统经体胚发生产生转化的再生植株。利用PCR扩增对转化植株进行初步鉴定,并通过GUS4J6学染色法分析MtROP5启动子的组织表达特性。结果表~)]MtROP5启动子主要在蒺藜苜蓿根、花、果荚、叶片和种子中表达。  相似文献   
995.
《生物磁学》2012,(25):I0002-I0002
波士顿布里格姆妇科医院的研究者奥菲尤o巴克斯顿等人让21名健康试验对象在受控环境中度过近6周。其间,试验对象的饮食和活动水平保持稳定。在研究开始阶段,每名试验对象保持正常作息规律。在随后3周内,他们每24小时只睡眠五六个小时,睡眠有时在白天,有时在黑夜,以模拟昼夜倒班员工的作息时间。研究人员随后还通过改变试验对象的睡眠时间,模拟4小时航空飞行时差的影响。在研究结束前,试验对象通过9个夜晚的“修复睡眠”恢复正常作息。  相似文献   
996.
《生物磁学》2012,(27):I0002-I0002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晔光研究组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012年2月3日,其研究组在《细胞》(Cell)子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发表了题为“BMP4 Signaling Actsvia 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9 to Control ERK Activity in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胚胎干细胞如何维持自我更新能力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97.
几种主要食用菌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明  姚方杰  陈影  王晓娥 《菌物研究》2012,10(3):195-200
对平菇、香菇、草菇、银耳、双孢蘑菇的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以GUS基因在子叶节区的瞬时表达为依据,通过探讨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因素,优化了大豆子叶节非组织培养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该体系对冀豆16号进行Bar基因的遗传转化,并使用针刺法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草铵膦筛选.结果表明,侵染液中附加3%蔗糖、OD600=0.6、以脱脂棉作为菌液附着介质同时不添加表面活性剂Silwet L-77、侵染1次的GUS阳性率最高达到62.13%.草铵膦抗性植株经PCR检测获得T0阳性植株10个,转化率为2.5%.经PCR和RT-PCR鉴定共获得3株T1阳性植株,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蝉蜕、僵蚕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法制备的MsPG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蝉蜕高剂量组、蝉蜕低剂量组、僵蚕高剂量组、僵蚕低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用药5周、8周后检测大鼠24h尿蛋白;8周后处死大鼠,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和肾组织HE染色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用药5周后蝉蜕、僵蚕高剂量组显著降低大鼠24h蛋白尿(P<0.01);8周后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量,24h蛋白尿和血清胆固醇均显著下降,蝉蜕高、低剂量组血清白蛋白均有所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肾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蝉蜕、僵蚕高剂量组个别区域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系膜区轻度增宽,管腔无挤压现象,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蝉蜕、僵蚕均能有效降低MsPGN大鼠24h尿蛋白,改善脂质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红白血病为临床少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亚型,白血病克隆转换不常见,在国内外文献中有关报道少见.通过对一例由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转化的急性红白血病(acute erythroid leukemias,AEL)的病例分析,学习并探讨急性红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提高对急性红白血病疾病特点及白血病克隆转化的认识.方法:报道一例初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后转为急性红白血病的患者.期间对其进行持续的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监测.结果:患者首次入院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经过一个疗程化疗后,骨穿显示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转为急性红白血病.随后再进行了一个疗程化疗,化疗结束后患者好转出院.后因经济原因,患者未继续治疗,2月后随访,患者死亡.结论:本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化疗后转为红白血病.究其机制,可能有:一.发病是粒-单定向祖细胞和红系定向祖细胞同时受损,只是早期单核细胞系异常表现明显,红系异常早期表现不明显.或疾病起源于更早期造血干细胞,导致单核系和红系均有异常.二.在疾病过程中,骨髓微环境的变化,诱导红系异常而导致红白血病的发生.经过分析,本病例中,疾病可能起源于更早期造血干细胞的可能性较大,而骨髓微环境在疾病变化过程中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结果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研究和肯定.提醒临床医生,提高动态的诊断和治疗意识,将有助于该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