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5篇
  免费   1238篇
  国内免费   2116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于2006-2011期间的4次野外发掘中,在泥河湾盆地的山神庙咀遗址发现了大量犬科化石,材料包括残破颅骨、前颌骨、上颌骨、若干下颌骨及头后骨骼的主要部件,其中的头后骨骼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早期犬属化石中最为完整的.依据有关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将其归入直隶狼(Canis chihliensis).具体特征如下:体形较大,I3强大,P4窄长,原尖发育,M1前后向变扁并具宽阔的齿带状次尖,m1具下后尖和下内尖,相对其M1大小而言,上、下第二臼齿较大,m2下跟座宽阔等.其头部骨骼及牙齿测量数据与现代灰狼的较为接近,但头后骨骼数据较后者明显为小.该种的最大特征是其下臼齿舌侧齿尖的退化和P4窄长及M1前后方向变扁.但山神庙咀犬属材料的ml舌侧齿尖的发育程度变异较大,因此,仅仅依据ml的特征不足以区分直隶狼和拟豺(Xenocyon dubius (=Cuon dubius)),尽管后者的鉴定与分类问题尚存争议,但直隶狼与被归入拟豺的材料有更多相似之处,它们与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差异很大.山神庙咀遗址化石层与邻近的小长梁遗址文化层时代相当或稍晚,大约为1.3 Ma.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成年C57BL/6小鼠海马内的分布及其与突触后致密区(PSD)蛋白成员的共定位,为揭示HDAC2与PSD蛋白复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海马相关的学习记忆过程中可能起到的调控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DAC2在C57BL/6小鼠海马各区的表达分布。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HDAC2与PSD蛋白成员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1(NR1)、PSD-95之间是否存在共定位。结果 HDAC2在小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均具有明显表达,而在各区的始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以及齿状回多形细胞层表达均较少。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图片的重叠表明,HDAC2与NR1、PSD-95在小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均可见显著共表达现象,其他区域偶见散在分布的双染神经元。结论 HDAC2在小鼠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表达丰富,并与PSD蛋白成员间存在共定位现象。本实验结果为探讨HDAC2对谷氨酸能突触后神经元依赖的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表达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PRN蛋白,并以此建立检测Bb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参照GenBank公布的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rn基因序列(AY376325)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出相应的核苷酸片段。将PCR扩增产物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以E.coli BL21(DE3)为表达菌株进行诱导表达,以纯化重组蛋白PRN作为诊断抗原,通过探索最佳抗原包被量和抗体血清稀释倍数等,建立检测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成功克隆了prn全基因序列,并在E.coli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经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PRN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应用重组蛋白PRN为抗原建立了检测Bb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试验确定重组蛋白PRN抗原的包被浓度为500ng/mL,最适血清稀释度为1∶40。结论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不仅为Bb抗体检测提供了实用的血清学检测手段,也为进一步开发Bb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C-MSC)与聚吡咯共培养后,在不同通电条件下形态学变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并进行鉴定。循环伏安法制备聚吡咯(polypyrrole,PPy)薄膜。选择第3~6代的hUC-MSC与PPy共培养,分别采用控制电压和控制电流的方法对细胞进行刺激,利用电镜及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不通电组作为阴性对照。结果电刺激对细胞贴附、形态有较大影响,不同形式的电刺激对细胞形态影响的比较类似。结论电刺激结合生物导电材料对细胞的贴附和形态可造成显著改变,可作为调控细胞生长的手段之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995.
附着体载体可以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不整合到基因组上而是以附着体的形式存在,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安全、附着体表达载体。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由S/MAR(Scaffold/Matrix Attachment Region,S/MAR)元件介导的质粒。虽然此类载体均能介导载体附着存在,但是转基因的表达量不同。最近研究发现,载体的启动子、骨架结构、CpG基序以及表达系统等方面能够影响转基因的表达,针对以上内容作一综述,希望据此进一步优化载体,为临床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大鼠蓝斑神经元β-catenin(β-连环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刺激建立大鼠PTSD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100 只,随机分为连续单一刺激( 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 模型1 d、4 d、7 d、14 d 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TSD 大鼠蓝斑神经元β-catenin的表达变化;透射电镜观察PTSD大鼠蓝斑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经SPS 刺激后大鼠蓝斑神经元细胞内β-catenin于1d开始逐渐减少,14d表达最少;蓝斑神经元出现细胞凋亡改变.结论 蓝斑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PTSD 患者蓝斑功能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本文分析使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经皮电刺激对神经周围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丹迪Keypoint型肌电图仪对40例上肢周围神经不全损伤的患者,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检测电刺激前、后神经周围微循环血流改变情况,并分析电刺激对微循环的影响.同时在治疗前、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比检测,并对不同病程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作对比分析.利用以上分析手段观察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40例臂丛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不全损伤的患者,经2-10个疗程的治疗后,受损神经功能治愈率达63% (25/40),有效率为90% (36/40).LDF检测结果显示电刺激后神经周围微循环血流量较刺激前增加23.36%-26.96%,改善受损神经局部微循环,神经肌电检测结果显示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在不同病程的患者中进行比较,病程越短者,效果越好.结论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提高受损神经肌肉的兴奋度,促进受损神经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周围神经的再生.运动疗法的干预,能改善肌萎缩,增强肌协调力,预防关节僵硬,保持关节活动度,最终取得对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满意疗效.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测得电刺激前、后神经周围微循环出现明显的血流量增加,证实电刺激能改善受损神经局部微循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ATB(Automatic testing bacteriology)法和FCST(Flow Cytometry Susceptibility Testing)法在检测常见几类酵母样真菌对抗生素敏感性中的一致性。方法应用ATB法和FCST法检测153株酵母样真菌氟胞嘧啶、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的敏感性。结果白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的Kappa检验值分别为0.593、1.000、0.542、0.624、0.467(P〈0.01);其他酵母样真菌一致性较好。结论相对于ATB常规药敏试验,FCST具有快速、准确、稳定等优点,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从大连海域患“腐皮综合症”的养殖刺参肠道中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细菌LNUB415,经人工回接感染试验确定其对刺参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被初步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从多种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草药中筛选到抑菌效果最好的黄连,可使刺参死亡率降低30%.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应用微电极阵列芯片(microelectrode arrays chip,MEA)技术评价48 h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犬左、右心耳(LAA、RAA)的电生理特性。方法随意来源犬12只,以600次/分起搏右心房建立AF模型,分为48 h AF组(n=6)和对照组(n=6)。造模成功后迅速开胸剪取LAA、RAA,置于盛有台式液的MEA中,分别记录AF组及对照组LAA、RAA场电位(field action potential,FAP)形态、振幅、放电频率及激动传导情况。结果 AF组LAA、RAA组织FAP节律绝对不齐,LAA(185.22±25.62)次/分,较对照组(156.44±8.88)次/分增加15.67%(P〈0.01),RAA(102.39±16)次/分,较对照组(156.44±8.88)次/分减慢34.62%(P〈0.01)。48 h AF组LAA组织电压(458.33±26.73)μV较对照组(740.55±18.93)μV降低38.11%(P〈0.01),RAA(504.83±39.93)μV较对照组(840.56±18.93)μV明显降低(P〈0.01),48 h房颤组LAA组织FAP时程(45.28±8.59)ms较对照组(70.77±6.98)ms缩短15 ms(P〈0.01)。RAA(61.78±7.1)ms较对照组(75.83±7.63)ms缩短14 ms(P〈0.01)。48 h AF组LAA、RAA FAP传导异质性增加。结论应用MEA技术可反映心肌组织片场电位电生理特性,48 h AF后LAA放电频率增加,频率绝对不齐,LAA、RAA电压降低,场电位时程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