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1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00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PCR技术在对虾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42.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HPV-18序列中引物HP_1、HP_2之间的片段(F)进行扩增,通过两组阴、阳性对照实验证明扩增片段的特异性。用不同Mg浓度的缓冲系统进行PCR反应发现,缓冲系统中Mg浓度高低是影响HPV-18/HP_1、HP_2特异扩增的重要因素,高浓度Mg导致扩增特异性降低。对17例宫颈癌组织DNA进行PCR检测,有9例检出F片段,其检出率是53%,为HPV-18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3.
HBIG,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效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血清HBV复制标志阳性的慢乙肝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7例进行HBIG、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治疗组为无环鸟苷第一周按25~20mg/kg/d计后改17~15mg/kg/d×53天,共60天;人白细胞干扰素1×106U肌注每周3次×4周,后改1.0×106U肌注每周2次×6周,共10周;HBIG400U肌注隔日1次,共10周,对照组仅给予一般“保肝”药物。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进行治后半年到2年追踪观察,结果近、远期HBcAg、DNAP、HBV-DNA阴转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近、远期HBcAg,HBV-DNA阴转率均达4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近、远期各有4例及2例HBsAg阴转,而对照组则无一例阴转,从近、远期综合抗病毒效应观察,治疗组全阴率分别为33.3%、44.4%,而对照组分别为3.79%及0%,P<0.01,治疗组无明显毒副反应。对比单用无环鸟苷,全阴率31.8%;无环鸟苷加干扰素两药联合全阴率37.5%,均有所提高,达到44.4%,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4.
关于无丝分裂在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中涉及的都很少,高中生物(必修本)仅在第33页和第40页上有所提及,在教学参考书上的论述也较为简单,在讲解此内容时,如果仅照教材和参考书讲,易使学生产生下列误解:①无丝分裂仅有缢裂一种方式。②发生无丝分裂的组织和部位只有蛙的红细胞。③无丝分裂是细胞增殖的一种重要的和正常的方式。④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不发生变化。下面笔者就上述四个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5.
在致突变试验中应重视对纺锤体毒物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沛永GAO  Pei-Yong 《遗传》1993,15(6):38-40
  相似文献   
46.
本文应用近年发展起来的生化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其第一向为等电聚焦,第二向为SDS凝胶电泳),将小鼠腹水细胞核糖体蛋进行了指纹分离。并利用蛋白质印迹转移(Western blotting),将转移后的硝酸纤维膜与交联了碱性磷酸酶的第二抗体和抗酵母EF-3抗体反应,证实该核糖体蛋白含有EF-3同源片段,进而制备了蛋白质合成无细胞体系。通过测定PolyU指导下3 H-phe掺入活力的免疫失活实验,初步证实此同源片段是小鼠腹水细胞蛋白质合成所必需。 The ribosomal proteins of H22a cell,were separated with the method of two-D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first dimention is isoelectric focus and the second is SDS PAGE).Then the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the transferred nitrocellulose sheet was treated with antiyeast EF-3 antibody and the second antibody bonded with alklinephosphoesteras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ibosomal proteins have a homologous fragment to yeast EF-3 factor.The cell-free system of protein synthesis was also established.By determing the activity of polyU direeted 3H-phe intervention in immunodeactivitive experiment,it is primaril confirmed that this fragment is the esscntial for the protein biosynthesis in H22a cell.  相似文献   
47.
艾滋病是本世纪8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烈性传染病,5年病死率为100%,致病因子为人免疫缺陷病毒,该病毒的蛋白酶在病毒复制和成熟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未获得艾滋病病毒蛋白酶的高效表达的重组子及活性检测系统,限制了它的研究与应用。本文利用PCR技术修饰了艾滋病病毒蛋白酶的基因,使其具有便于克隆及表达用的限制酶切位点及转录终止码,井在其C末端设置了一个可用于检验该酶活性的特殊序列。DNA序列分析揭示上述突变策略成功,将修饰后的艾滋病病毒蛋白酶基因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并获得高效表达(>30%),Western-Bolt鉴定结果表明所表达的蛋白为艾滋病病毒所特有,并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8.
废水毒性检测的细菌学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加,水资源越来趋显得溃乏。在废水的净化处理工艺中,生物降解处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保证一个生物处理场的正常运行是当前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欧美的某些处理场常因原废水中突然含有一些毒性物质,而导致活性污泥上浮,沉淀分离能力下降,严重的还会造成活性污泥失活和新的环境污染。对于原废水中的毒物,采用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困难是很大的。这是由于化学毒物的偶然性及废水组分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其速度快,方  相似文献   
49.
PCR技术在支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支原体(Mycoplasma)是界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分类学上是一个独立的纲——柔膜体纲( Mollicute)。 1989年Nocard与Roux从牛的胸膜肺炎病灶中首先分离到,以后又从病人、家畜标本中查出。迄今发现的支原体有100多种,确定对人致病的有五种。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能引起人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解脲脲原体( Ureaplasma urealyticum)能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绒毛膜羊膜炎、早产及低体重新生儿,人型支原体(M.hominis)主要引起肾孟肾  相似文献   
50.
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LI)常引起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血样下痢或突然死亡,严重损害养猪业。猪群感染该菌在肠道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较少。因该菌胞内寄生,基于细菌不同感染阶段动物免疫应答特点,检测方法会有所侧重。本文重点阐述了胞内劳森菌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的特点,并对其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检测技术研发及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