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9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115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大鼠的脑室内注入TRH(三肽酰胺),观察其对大鼠肝胆汁分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侧脑室内注入TRH对胆汁分泌量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且随TRH剂量加大其作用逐渐增强.而且在侧脑室内注入TRH期间,胆汁中K+、Cl-、Na+、HCO3-离子的排出量亦有增加.其机理在于,侧脑室内注入TRH,激活中枢胆碱能系统,并通过送走神经而使肝的新陈代谢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2.
ELISA技术筛选200种中草药抗HBsAg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ELISA技术对200种中草药水提取物进行抗HBsAg的实验研究,共筛出有效药物7种(占总数的3.5%)。若按5种不同剂量(0.3、0.6、1.2、2.5、5.0mg/100μl)的药物、2种不同浓度的HBsAg(10.92、14.26P/N值)与3种不同接触时间(立即、1h、2h)的10项P/N值均数来综合评价药效指数时,7种有效药物的次序为青蒿(1.67P/N值)、大蒜(2.19P/N值)、红孩儿(2.31P/N值)、仙鹤草(2.31)、魔芋(2.32P/N值)、冬瓜皮(2.63P/N值)和猕猴桃(2.89P/N值)。  相似文献   
103.
本实验以二甲基氨基偶氮苯(DAB)诱发大白鼠肝癌的动物模型为材料,观察了在诱癌过程中和肝癌形成后大白鼠肝细胞质膜上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肝细胞质膜,分光光度法对酶活性进行定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诱无病癌过程中,肝细胞质膜上5′-AMPase活性上降,γ-GTase活性显著升高。γ-GTase活性升高幅度与病理变化正相关,并且在诱癌早期就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报道了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九例患者过程中,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凋亡细胞的发生,结果提示,照射后凋亡细胞百分率为(6.43±5.07%)与照射前比较(0.38±0.53%),p<0.05。  相似文献   
105.
采后大蒜鳞茎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后大蒜鳞茎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技术刘淑娴,李月标,陈芳,张东林,蒋跃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摘要大蒜鳞茎在室温下贮藏2个月后,胚芽开始生长.随着胚芽生长,呼吸速率、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增高;而可溶性糖和干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6.
阐明化学物致畸等发育毒性的作用机理,对建立人类畸或发育毒物的鉴定手段和防治工作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发育基因或发育调控基因的发现和功能的阐明,发育异常的机理研究也取得一些突破。本文简要概述了几个主要进展。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哺乳动物发育的着床前胚胎阶段是诱发实验性先天畸形的不敏感期。因此,现行化学物致畸性测试均规定在胚胎着庆后的器官形成期给予受试物。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着床前期给予某些化学物可导致胎儿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和出生后行为功能异常等发育毒性,这对传统的概念是一个大的冲击,即胚胎早期可能也是致畸等毒性的敏感期。如果确实如此,将意味着现行化学物致畸性测试方案需修改,而且以往常的机理现有两种假设,一种是甲基亚硝酸脲的研究认为,胚泡阶段发生了微小的非致死性突变;另一种是基于环氧乙烷等化学物对受精卵的损伤,原发性损害是非遗传性的,是由于干扰早期胚胎基因表达的原定程序。据估计,人类胚胎至少有60%在出生前死亡,其中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只有约15%在着床后死亡,但长期以来对出生前死亡的原因所知甚少,仅知道流产儿中染色体畸变率高。近年来通过基因的插入突变和基因打靶使某一基因失效等方法,发现某些基因损伤可导致不同阶段胚胎发育异常和死亡。通过分析揭示:只有少数发育障碍可导致胚胎和胎儿死亡。着床前小鼠胚胎主要由于影响了胚胎完成着床前发育和形成能生成囊泡的能力而致死。器官形成早期胚胎由于中胚层不发育或不能发育成一个正常功能的心脏,或由于不能建立和维持胚胎血循环而致死。而早期或中期胎儿主要由于心脏发育缺陷不能形成心血管特环而致死;由于卵黄囊造血功能和卵黄囊过渡到肝脏作为造血器官的障碍也可使胎儿致死。很多胚胎器官或系统的发育异常不危及胚胎或胎儿的存活,这些结果对探讨人体出生前死亡的原因和发育异常的机理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往研究发育异常时仅观察革一发育基因的改变,实际上先天缺陷是众多基因改变的结果。近期有人观察了致畸物苯妥因作用后一组与神经系统和颅面发育有关基因的变化,首次观察到转录模式中有多种基因的变化。认为基因表达的协调变化,无论是轻微或是显著地干扰正常形态发生程序,都与选择性先天缺陷的发生有关。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7.
基因工程人β干扰素工程菌经发酵培养、纯化后获得纯的制品,采用斑点杂交技术,用非放射性地高辛标记超声裂解的全工程菌DNA作为探针,检测基因工程人β干扰素纯品,结果显示:基因工程人β干扰素纯品中的外源DNA含量小于100pg/剂。  相似文献   
108.
多聚酶链反应(PCR)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高效的特点,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对408例疑似淋病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作了PCR检测淋球菌的探索,结果170例阳性,占41.7%,而培养阳性(21.6%),PCR法显著高于培养法(P<0.01)。  相似文献   
109.
Forskolin(FSK)是一种植物二萜类化合物,为腺苷酸环化酶的特异激活剂,实验发现:FSK和作为参照的诱导分化剂维甲酸(RA)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可升高胞浆蛋白激酶C(PKC)活性,并降低膜PKC活性,FSK可使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P3-1,4,5)水平降低至对照组的44.4%至67%;FSK与RA合用可显著降低成骨样细胞特征蛋白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以上结果表明,FSK对成骨样细胞内磷脂酰肌醇信息传递体系有深刻影响,可能与其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经SephadexG-50和SP-SephadexC-25两次柱层析,从河南淅川马氏钳蝎毒素中分得一种碱性神经毒素BmKMI8.等电聚焦和SDS电泳显示单一组分,其pI为9.1,Mr为7100.毒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组分对小白鼠有较强的毒性,对昆虫也有一定的毒性,已获得该毒素的两种晶型的大单晶,并测定其空间群为P2_12_12_1,晶胞参数为:BmKMI8-A:a=36.7,b=26.6,c=52.0,BmKMI8-B:a=36.64A,b=37.31,c=37.95,已收集了BmKMI8-B分辨率为1.74的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