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天童常绿阔叶林中常绿与落叶物种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度分布是对群落内不同物种多度情况的数量描述, 作为理解群落性质的基石, 其形成机制受到广泛关注。常绿与落叶物种是两类有着不同物候性状与生长策略的物种集合, 它们普遍共存于常绿阔叶林中。在天童20 ha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内, 虽然常绿物种在物种多度和胸高断面积等指标上占有绝对优势, 但其在物种丰富度上却不及落叶物种。分析两者在常绿阔叶林中的物种多度分布特征, 能够为理解常绿阔叶林内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为此, 我们基于天童样地的植被调查数据, 一方面利用累积经验分布函数对两类生活型植物的物种多度分布进行描述, 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K-S检验)判断其差异性; 另一方面, 采用纯统计模型、生态位模型和中性理论模型对二者的物种多度分布曲线进行拟合, 并基于K-S检验的结果以及AIC值进行最优模型的筛选。结果显示: (1)常绿与落叶物种的物种多度分布曲线间并无显著差异。(2)在选用的3类模型中, 中性理论模型对于两类物种多度分布曲线的拟合效果都最好, 而生态位模型的拟合效果则一般。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尽管常绿与落叶物种在物种数量和多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但它们却有着近似的物种多度分布格局以及相近的多样性维持机制。然而, 鉴于模型拟合的结果只能作为理解群落多样性构建机制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故而只能初步判定中性过程对于常绿与落叶物种的物种多样性格局影响更大, 却不能排除或衡量诸如生态位分化等其他过程在两类生活型多样性格局形成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微生物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研究了微生物固定化菌剂对土壤中菲、蒽、芘、(艹屈)和苯并(a)芘的降解动态,并且采用Michaelis-Menton和Monod动力学模型对结果进行拟合.结果显示,4种处理(TB02、TB07、TBB03、TBB08)均有降解菲、蒽、芘、(艹屈)和苯并(a)芘的能力.其中,处理TB02的降解能力强、降解速率快、半衰期短且处理成本低,而处理TB07则需要较长时间作用于PAHs污染土壤,其降解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当菲、蒽、芘、(艹屈)和苯并(a)芘的初始浓度均为20 mg·kg-1时,42 d后,TB02对菲、蒽、芘、(艹屈)和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84.32%、85.24%、82.59%、43.75%和62.25%; 133 d后,TB07对5种污染物的降解率分别为95.00%、95.24%、90.93%、74.82%和72.20%.通过比较5种污染物半衰期,其可降解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菲、蒽、芘、苯并(a)芘、(艹屈).  相似文献   
13.
杜仲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重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为了阐明人工杜仲林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特征及其与降雨特征的关系,2002-2005年在典型的杜仲人工林设置径流小区,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研究区主要以降雨量(R)<25 mm、降雨强度(I)<5 mm·h-1的降雨为主;2)降雨量(R)、降雨量与降雨强度的乘积(R·I)、降雨侵蚀力(R30)与土壤侵蚀量和径流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对特定的降雨条件下的坡面侵蚀进行预测的时候,用R30进行预测比用R·I更接近通用土壤流失方程降雨影响因子的内涵;3)对杜仲人工林径流深(Rd)与降雨侵蚀力(R30)的乘积(Rd·R30)与土壤侵蚀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二者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性(r=0.685,P<0.01),比单一用径流进行坡面侵蚀预测更符合水蚀产沙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宣城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三代繁殖鳄1982—2003年繁殖力有关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年来繁殖研究中心扬子鳄产卵量明显减少;亲代受精率为(83.80±2.37)%、孵化率为(89.53±0.86)%;发现F1受精率为(79.38±2.74)%、孵化率为(83.78±1.95)%;F2代个体受精率为(68.7±1.84)%、孵化率为(88.16±1.68)%;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F(受精率)=4.33(P<0.05)、F(孵化率)=4.56(P<0.05)差异显著。分析影响扬子鳄繁殖的因素发现:产卵量明显减少可能与亲代鳄逐渐退出繁殖期、F1代鳄整体产卵能力有下降趋势、F2代鳄没有大规模进入繁殖期有关;分析历史资料发现扬子鳄产卵窝数与4月份的温度相关性高(R=0.979,P<0.01);作者认为F1、F2代个体与亲代之间的受精率、孵化率有显著差异,近交衰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有密切关系。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建立理想状态下饲养扬子鳄种群数量估计模型,预测10年内扬子鳄饲养将可能达到19000尾;根据该种群增长模式及种群年龄结构特点,应扩大饲养规模,特别是育成鳄饲养池及幼鳄饲养池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累积沉降法对合流污水悬浮固体(SS)进行自然沉降试验研究及与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合流污水沉降30 min, SS 的去除率即达到88.69%, 在沉降初期可去除大部分污染物; 经沉降 120 min, SS 的去除率即可达96.14%, COD、TN、TP 和NH4+-N 的去除率分别为90.63%、54.22%、66.95%和4.1%; 在自然沉降过程中, 合流污水中的污染物COD、TN、TP 浓度变化规律与SS 的浓度变化规律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线性方程分别为y=79.99+0.66x、y=21.58+0.65x、y=5.44+0.17x, 相关系数R2 分别达到0.974、0.961、0.989, 而NH4+-N 在合流污水中基本上都是以溶解态存在, 与SS 的沉降关联不大, 去除率随SS 的去除变化较小; 初始SS 浓度对合流污水沉降性能影响显著, 初始浓度越高, 一定时间内去除率越高, 并通过对各污染物沉降规律的函数拟合得出COD、TN、TP、SS 自然沉降规律函数分别为y=1020.61e(–x/10.05)+92.49、y=28.2e(–x/6.92)+22.56、y=13.24e(–x/10.0)+5.69、y=1533.22e(–x/8.58)+47.03, 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72、R2=0.936、R2=0.938、R2=0.914。  相似文献   
16.
岱海水质咸化过程中若干生态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1996年夏季对岱海的综合调查基础上,结合自50年代以来关于岱海的地理学、水文学和水生生物学资料,对岱海水质咸化中的若干生态因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岱海pH值为933,这已经接近生物适应范围的最上限;总碱度也逐年增长,而且增长极为明显;氯离子的含量也已经远远超过了1000mg/L的极限指标。上述变化清晰地说明,岱海的水质咸化过程正在加强。同时,钙镁比率越来越失调,水的硬度也不断增加,这些变化对渔业生产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典型湖泊富营养化现状与区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全面科学地综合评估全国富营养化现状, 以全国五大湖区22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 科学评估了其富营养化状态, 分析了全国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区域性差异, 并探讨了富营养化状态与总磷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2010—2011年, 59.1%的调研湖泊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 其中云贵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 蒙新湖区的富营养化呈两极分化状态, 东北山地-平原湖区与东部湖区的湖泊基本均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之间, 青藏高原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最低。通过分析日照数、无霜期、气温、水深、海拔、降雨与湖泊营养状态的关系, 揭示了湖泊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基本因素, 具有区域性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全国范围内湖泊中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其中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山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和云贵高原湖区的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符合三次曲线方程, 蒙新湖区的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符合S型曲线方程; 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山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叶绿素浓度随着总磷浓度的增加, 首先出现1个极小值点, 然后出现1个极大值点, 其中3个湖区极小值点对应的总磷浓度分别为: 0.054、0.089和0.072 mg/L, 可为我国对应湖区的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医用非线性曲线模型拟合改进的遗传算法,以指数曲线模型为例,选择了一组标样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各类医用非线性曲线拟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讨论了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效果的区别,给出了相应的估算方法,同时也讨论了抽样观测值大小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说明如何从一组模型中选择一预测效果最好的模型.对1992年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实验基地和绍兴县测产样本点的数据,得到预测效果较好的模型为:产量预测值=理论产量 线性纠正估计,其中线性纠正的形式对两组数据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医用非线性曲线模型拟合的进化规划,并以指数曲线模型为例,选择了一组标样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进行规划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各类医用非线性曲线拟合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