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粪臭素与胃蛋白酶的结合作用。观测到粪臭素使胃蛋白酶的紫外吸收峰增强,特征荧光峰淬灭。Stern-Volmer淬灭曲线显示,粪臭素对胃蛋白酶的荧光淬灭很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淬灭过程。  相似文献   
82.
研究两种抗生素间甲氧嘧啶和蒽诺沙星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发现两种抗生素都对酶有抑制作用。利用双倒数作图法表明两种抗生素对酶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抑制,Dixon作图法求得Ki值分别为0.35和0.4 mmol/L。采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甲氧嘧啶和蒽诺沙星与酸性磷酸酶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间甲氧嘧啶和蒽诺沙星使酶的紫外吸收增强,荧光强度减弱,其中蒽诺沙星使酶的荧光光谱产生红移。说明这两种抗生素对酶的构象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天然棕色棉纤维色素光谱学特性及其化学结构初步推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纯化棕色棉纤维色素的基础上,测定了天然棕色棉纤维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UV光谱)、红外光谱(IR光谱)以及分析了pH值、浓度、诊断试剂对天然棕色棉纤维色素UV光谱的影响,发现天然棕色棉纤维色素UV光谱随着pH值和浓度不同而变化,诊断试剂对纤维色素UV光谱也有影响,但并不符合黄酮类化合物对诊断试剂的反应规律,红外光谱的主要吸收波数是3554、3477、3414、3289、1638、1618、1386、1073、617、478cm^-1。结合化学性质鉴定,以及和已知的白色棉种皮色素比较。初步推断棕色棉色素的化学结构,认为棕色棉纤维中的色素是由单宁物质氧化形成的醌类化合物。最后解释了棕色棉纤维具有颜色是因为棉纤维发育后期缩合单宁接触空气后氧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4.
食用调和油中花生油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等方法建立了食用调和油中花生油含量定量分析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采集食用调和油样品在4 000 cm-1~10 000 cm-1范围内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光谱经一阶导数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样品中花生油含量的定标模型,并用Leave-one-out内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相关系数为0.99961,校正均方根RMSEC为0.830%。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定标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一阶导数Corr.coeff最好。采用不同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定标模型中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最理想。  相似文献   
85.
【背景】土霉素属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医疗制药和动物养殖行业应用广泛。抗生素的滥用与残留极易导致环境中的益生菌产生耐药,各类益生菌通过食物进入机体后,可将耐药基因转移给致病菌。目前的耐药菌株筛选方法耗时较长,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也可能存在偏差,而且无法在抗菌机理及耐药机制方面提供线索。【目的】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探究土霉素与植物乳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为微生物耐药菌株的快速筛选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研究抗菌机理及耐药机制提供思路及方法。【方法】组装银纳米棒与石英后得到一种具有良好、稳定的SERS增强效应的固相基底;在植物乳杆菌菌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土霉素后各自分别孵育30、60和90 min,利用组装好的固相基底对细菌细胞进行SERS信号测定,拉曼光谱的出峰位置和峰强度变化可以体现不同土霉素浓度及作用时间条件下植物乳杆菌细胞成分的差异,可进一步推断土霉素对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0.5×MIC土霉素会造成SERS光谱强度的降低;1.0×MIC土霉素作用90 min后,SERS在1 612、1 630 c...  相似文献   
86.
【背景】目前利用共焦拉曼光谱技术进行成像和成分鉴别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如何快速检测与鉴别多种细菌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基于共焦拉曼光谱技术,建立一种在单细菌水平上实现病原微生物快速分类鉴定的方法。【方法】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共焦拉曼光谱技术在单细菌水平上进行了激发波长的优化试验,并研究了大肠杆菌存放时间对单细菌拉曼光谱信息的影响。同时,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共焦拉曼光谱测试,并对5种细菌进行单细菌拉曼光谱的归属分析,设计共焦拉曼光谱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学习算法,进行了5种细菌的快速分类鉴别。【结果】对于单细菌拉曼光谱探测,532、633和785 nm这3种常见的拉曼探测波长中,532 nm具有更好的激发效率和光谱信噪比。结合SVM模型对5种细菌的识别分类,SVM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达到了96.00%以上,整体准确率为98.25%。不同存放时间下大肠杆菌拉曼光谱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都很好,且SVM模型匹配率均在90.00%以上。【结论】单细菌拉曼光谱结合SVM模型可对5种细菌进行快...  相似文献   
87.
应用近红外光谱法估测小麦叶片糖氮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氮比能够反映作物碳氮代谢的协调程度,及时、准确地监测糖氮比对于作物氮素营养诊断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年份、品种、施氮水平的小麦大田试验为基础,获取鲜叶和粉末状干叶近红外(NIR)光谱及糖氮比信息,分别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和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 neural network, WNN)3种方法建立了小麦叶片糖氮比预测模型,并利用随机选择的样品集对所建模型进行测试和检验.结果表明: 小麦鲜叶光谱模型预测性能不佳;而干叶片预测模型表现了较好的准确性,在1655~2378 nm谱区范围内基于3种方法构建的干叶粉末糖氮比估算模型,其预测均方根误差均低于0.3%,决定系数均高于0.9.比较而言,WNN法表现最佳.总体显示,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准确预测小麦叶片糖氮比状况,为科学诊断糖氮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8.
瑞香狼毒是分布在青海省高寒草甸的主要毒害草之一,近年来其迅速蔓延对当地畜牧业危害严重并使草地生态系统日趋退化.在海北州祁连县选取狼毒分布的典型退化草甸,采用2012—2014年狼毒盛花期获取的实测光谱数据,分析狼毒与牧草的光谱差异性.结果表明: 在350~900 nm的可见光 近红外波段,狼毒顶花的光谱反射特征明显异于狼毒叶片和同期牧草等绿色背景,顶花与绿色背景的光谱反射率差异主要体现在红谷和蓝谷.随着盖度的增加,狼毒群落光谱反射率整体升高,在近红外反射峰处狼毒群落与牧草群落光谱反射率具有最大差值,且不同盖度狼毒群落之间的差异性最明显.顶花与绿色背景以及狼毒群落与牧草群落的一阶导数光谱差异均体现在黄边幅值和蓝边幅值.狼毒群落盖度与光谱特征参量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红谷与狼毒群落盖度的相关性最好(R2=0.94),反演狼毒群落盖度的精度最高.盛花期区分狼毒与牧草的主要光谱特征参量为红谷、蓝谷与近红外反射峰,其对应的红、蓝及近红外波段的组合可用于构建狼毒提取的敏感指数.  相似文献   
89.
大尺度不透水面遥感估算方法比较——以京津唐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玉娟  周伟奇  钱雨果  韩立建 《生态学报》2015,35(13):4390-4397
城市不透水面既是常用的城市化程度指标,也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采用遥感技术准确提取城市不透水面并分析其空间扩张过程,对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 5 TM影像,采用NDVI二元法和线性光谱分解法,分别提取北京、天津和唐山3个城市不透水面信息,并将不透水面估算结果与近同期的ALOS影像提取结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线性光谱分解法获取的不透水面结果较好,RMSE为20.6%,能有效提取大范围的不透水面信息。  相似文献   
90.
典型龟裂碱土土壤水分光谱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含水量的宁夏典型龟裂碱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土壤光谱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含水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壤光谱反射率逐渐降低,当土壤含水量高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光谱反射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土壤光谱反射率原始数据(r)、平滑后的反射率(R)和反射率对数(lgR)与龟裂碱土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整个波段R与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系数平均比r和lgR分别高0.0013和0.0397;反射率倒数(1/R)和反射率倒数的对数[lg(1/R)]2种变换形式与龟裂碱土水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950~1000 nm的相关系数平均比400~950 nm高0.2350;3种一阶微分变换形式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不稳定.基于r、lg(1/R)、反射率的一阶微分R’和反射率对数的一阶微分(lgR)’采用不同回归模式建立的龟裂碱土含水量预测模型平均决定系数分别为0.7610、0.8184、0.8524和0.8255,其中R’的幂函数模式决定系数高达0.9447,该模型预测的土壤含水量与室内实测值拟合度为0.8279,说明该模型预测精度最高,采用r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最低.研究结果可为龟裂碱土含水量预测和当地农田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