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对黄秋葵进行无土基质漂浮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黄秋葵采用漂浮育苗易于管理,且培养苗质量好,移栽方便,成活率高,并能有效控制黄秋葵幼苗期病虫害。  相似文献   
22.
以18个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acephala DC.)F_1杂交种(表1)为试材,研究了几种影响小孢子胚发生的因素。试验于2005~2006年在本校蔬菜试验基地进行。分温室盆栽和露地栽培2部分。温室盆栽于2005年7月15日以穴盘播种育苗;8月25日移栽于花盆;11月5日移到  相似文献   
23.
利用皇竹草处理城市污泥生产植物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生物量植物——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处理城市污泥高效生产有用的植物产品。通过小型田间试验,采用根兜分株移栽和直接扦插方式种植皇竹草,比较土壤、新鲜污泥、土壤+新鲜污泥等体积混合、植物处理后的污泥4种介质的适应性,测定了皇竹草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以及污泥自身性质的变化;通过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进一步探讨育苗后移栽在新鲜污泥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新鲜污泥上直接扦插的皇竹草无一存活,即使是根兜分株移栽其成活率也仅为16.67%,生长较差。而对于土壤+污泥混合物或植物处理后的污泥,采用直接扦插方式,皇竹草的成活率也分别达58.33%、75.00%,两个月干草产量达22.20、19.80 t/hm2,为土壤上的5.11、4.55倍。皇竹草吸收K较明显,3个有污泥的处理皇竹草K含量接近40 g/kg干重,N、P2O5、K2O的总含量大于70 g/kg,可作为有机K肥原料;皇竹草重金属Cu、Zn、Pb、Cd含量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作为饲料是安全的。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表明,采用育苗后移栽的方式,皇竹草在新鲜污泥上的成活率达66.67%以上。因此,城市污泥直接种植皇竹草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采用插床育苗、薄膜覆盖的方法对泰顺杜鹃插穗进行不同剂型生根粉、不同浸泡时间、不同年龄、不同插穗长度和不同品种对比的扦插实验。结果表明:(1)生长调节剂GGR 6号相对于萘乙酸、清水生根率和不定根数较多;(2)按照高浓度速蘸低浓度浸泡原则,同激素的GGR 6号在同一浓度100 mg/L进行浸泡,以1.5 h~2h效果显著;(3)对于不同年龄生的插穗,一年生、两年生和三年生的虽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一年生插穗生根性状指标还是略高于其他;(4)对于不同规格的插穗,长度6~10 cm的生根率明显好于其他规格;(5)不同品种杜鹃生根状况存在差异,实验结果刺毛杜鹃整体性状优于泰顺杜鹃。  相似文献   
25.
杜鹃花属植物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有着丰富的杜鹃花资源,但有关其繁殖应用的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种子育苗耗时长,组培育苗成本和技术要求高,都不适于杜鹃花属植物的大面积生产。扦插繁殖快,还可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从插条的选择,准备,插条的生根激素处理,扦插基质的选择,外界环境条件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及扦插后的养护管理等六个方面对杜鹃的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推进杜鹃花属植物,尤其是中国野生杜鹃的引种驯化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采用速蘸法研究了高质量浓度(3 000、5 000、7 000和9 000 mg.L-1)IBA对兔眼蓝浆果(Vaccinium asheiReade)品种‘粉蓝’(‘Powderblue’)、‘梯芙蓝’(‘Tifblue’)和‘芭尔德温’(‘Baldwin’)插条生根率和开始生根时间的影响,并对木质化程度不同的‘顶峰’(‘Climax’)和‘雾达德’(‘Woodard’)插条的生根率和开始生根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3 000~9 000 mg.L-1IBA溶液速蘸3 s,3个品种插条的生根率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P<0.05),开始生根时间则较对照明显提前,但不同品种有明显差异;随IBA质量浓度的提高,‘粉蓝’和‘芭尔德温’的生根率逐渐增加,开始生根时间逐渐提早,以9 000 mg.L-1IBA处理组的生根率最高(分别为93.98%和86.46%),开始生根时间最早(分别为15和21 d);品种‘梯芙蓝’插条的生根率则以5 000 mg.L-1IBA处理组最高(88.02%),开始生根时间最早(18 d)。木质化程度不同的插条生根率有显著差异(P<0.05),木质化程度越低,插条的生根率越高且开始生根时间越早;采用木质化程度低的插条,品种‘顶峰’和‘雾达德’插条的生根率分别达到88.54%和77.60%,开始生根时间分别为25和29 d。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IBA速蘸法是兔眼蓝浆果扦插生根的有效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IBA浓度;从木质化程度及插条可取数量两方面考虑宜选用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条。  相似文献   
27.
《生物学通报》2009,44(4):26-26
由广西海洋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方格星虫规模化育苗技术研究”课题取得重大突破:两年培育了3~5cm的大规格苗种985万条,平均成活率为65.30%。这是记者2月24日从广西科技厅主持的课题鉴定会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28.
不同育苗方式对移栽后侧柏和白榆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苗木,具有不同的根系结构特征,其根系结构也将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侧柏和白榆为研究对象,对移栽18个月后的种基盘苗与营养钵苗根系的生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侧柏种基盘苗的总根长和平均直径比营养钵苗分别增加了316.20 cm和0.05mm,白榆苗则分别增加了651.54 cm和0.88mm。侧柏和白榆种基盘苗的根系表面积比营养钵苗分别增加了40.05%和73.04%。侧柏种基盘苗的根系总体积与营养钵苗的差异不显著,而白榆种基盘苗的根系总体积则比营养钵苗增加了54.70%。侧柏和白榆营养钵苗的一级侧根数量大于种基盘苗,增幅分别为42.31%和30.65%。对于侧柏来说,营养钵苗的根尖总数比种基盘苗的增加324个,但白榆苗差异不显著。各种处理的幼苗总根长与根系表面积都有显著相关性,但与根体积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营养钵苗的根系平均直径和根尖数量具有相对独立性,而种基盘的根系平均直径与总根长以及根体积均表现为显著相关。种基盘苗能提高侧柏、白榆幼苗的根冠比,促进幼苗株高、地径和主根的生长。采用种基盘苗进行植被恢复,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根表面积和根长度,林木便具有了较大的吸收水分和营养的能力,以及较高的固结表层土壤能力。  相似文献   
29.
南方红豆杉种子产量低,休眠期长,自然存有量和栽植数量少,人工造林种苗需求量大。为促进南方红豆杉的可持续利用,对南方红豆杉不同扦插时间繁殖作进一步探索。通过试验,插床的蔽光度为60%,用清水沙做基质、一年生枝条做插条,经过药剂处理,湿度保持在70%~80%,得出南方红豆杉以11月下旬扦插繁殖效果较好,成活率达78%。能批量生产,满足人工造林的种苗需求。  相似文献   
30.
虎颜花的无菌播种和试管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虎颜花(TigridiopalmamagnificaC.Chen)。2材料类别种子。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MS;(2)1/2MS(大量元素用量减半);(3)1/4MS(大量元素用量为1/4);(4)1/8MS(大量元素用量为1/8);(5)1/4MS+NAA0.5mg·L-1(单位下同);(6)1/4MS+100mL·L-1椰子乳。丛生芽增殖培养基:(7)MS+6-BA10.0+NAA1.0;(8)MS+6-BA5.0+NAA0.5。壮苗培养基:(9)MS+6-BA2.0+NAA0.2;(10)MS+6-BA1.0+NAA0.1。生根培养基:(11)MS+NAA0.5;(12)MS+NAA0.5+0.1%活性炭;(13)MS+NAA0.5+0.2%活性炭。以上培养基均附加MS培养基的维生素和肌醇成分、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