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4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94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干种子高质量总RNA的快速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快速提取高质量的种子RNA是种子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现有的提取方法难以高效快速地从种子中得到高质量的总RNA。本试验有机地将改进SDS法和异硫氰酸胍法相结合,采用改进的酸性SDS提取液、不溶性PVPP(聚乙烯聚吡咯烷酮)阻止酚类氧化、KAc去除多糖、异丙醇沉淀RNA,可以高效地从0.01~0.1g水稻、大豆、蚕豆、芸豆、花生等干种子中提取到高质量总RNA。此法提取的总RNA,能够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可以进行反转录和RT-PCR反应,用于基因表达研究,并为从具相似成分的其他物种干种子提取总RNA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大麦麦芽总黄铜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比色法和标准曲线法测定了国内外63份大麦品种子粒总黄酮和发芽后总黄酮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麦中总黄酮含量(mg/100g)有差异,发芽子粒(59.7±1.10)高于未发芽子粒(51.4±0.87);未发芽品种中:裸大麦(56.3±0.97)高于皮大麦(50.0±0.79),多棱大麦(54.4±0.91)高于二棱大麦(51.1±0.81);发芽品种中:裸大麦(63.2±1.64)高于皮大麦(58.7±0.89),二棱大麦(60.0 4±1.00)高于多棱大麦(57.9±1.60),其中发芽大麦青海黄(79.7±0.98)、澳选2号(83.5±0.36)、甘啤3号总黄酮平均含量高,变异系数分别12.98%、11.98%、4.76%.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选育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大麦品种提供了资源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两株地理隔离的桦褐孔菌中国牡丹江菌株(IOM)和芬兰万塔菌株(IOV)在深层培养过程中主要代谢产物组成的差异。IOM和IOV两菌株在培养过程中积累菌丝体生物量、菌丝体酚类(TMP)以及三萜化合物(TMT)的过程相似,但IOM菌株产生较高水平的TMP。代谢产物组成动力学比较结果表明,IOM在第3天含有较高水平的硬毛素类似物、桦褐孔菌二糖和TMT,但在第5天均有所下降。导致这些差异的代谢产物为fuscoparianolD,21,24-羊毛甾-7,9(11),23-三烯-3β,22,25-三醇,羊毛甾-8,23-二烯-3β,22,25-三醇,23,24-环戊羊毛甾-3β,21,25-三醇-8-烯,桦褐孔菌二糖,phelligridinsC,D及H,甲基地花菌素A和C,地花菌素B,davallialactone及methyl davallialactone。这些代谢产物在IOV的提取物中均参与清除自由基,而在IOM的提取物中主要是酚类化合物参与自由基的清除。两菌株的这些差异反应了环境条件对桦褐孔菌生长及代谢的影响,即不仅影响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还影响代谢产物在防止细胞氧化损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蒙古栎种壳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及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俞  刘婷婷  刘洋  杨磊  祖元刚 《植物研究》2010,30(5):623-628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对蒙古栎种壳多酚进行了提取。对超声提取过程中的各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 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法进行了得率与纯度双响应值的优化,得到蒙古栎种壳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56%,液料比30.72∶1 mL·g-1,提取时间42.39 min,在此条件下蒙古栎种壳多酚平均得率为0.38%,平均纯度为18.8%,该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值为176 μg·mL-1,高于合成抗氧化剂BHA和BHT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栽脂蛋白B/我脂蛋白A1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简便、客观的指标.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痛患者81例,其中单支病变组21例,多支病变组60例,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7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测定血清脂联素、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水平,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和冠心病的关系.结果:血清脂联素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负相关,载脂蛋白B/栽脂蛋白A1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而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高.结论:血清脂联素、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于冠心痛的诊断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快讯     
<正>武汉病毒所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报道microRNA与病毒复制的机制来自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武汉病毒所肿瘤病毒研究组、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韩国Konkuk大学生  相似文献   
997.
增强UV-B辐射和氮素互作对植物生长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氮源条件下,UV-B辐射增强能改变植株对氮的吸收利用以及植株叶片的碳氢比和碳氮比,增加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缺氮条件下, UV-B辐射增强使植物叶片中SOD、POD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氮素过量时,UV-B辐射增强会降低植物对UV-B辐射的耐性.UV-B辐射增强和氮缺乏相互作用会降低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降低生物量.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UV-B辐射增强与氮素相互作用对植物抗氧化系统、氮代谢、光合作用、生物量和形态结构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8.
海水胁迫下CoCl2对油菜生长和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高油605'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室内水培实验考察了不同浓度CoCl2处理对海水胁迫下油菜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Hoagland+30%海水(CK3)处理的油菜种子萌发和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但添加50~100 μmol·L-1 CoCl2处理的油菜种子发芽率比CK3显著提高31.98%~32.91%,发芽势极显著增加54.17%~59.03%(P<0.01),鲜重显著增加25.49%~50.98%;而添加150~1 000 μmol·L-1 CoCl2则对油菜遭受海水胁迫的缓解作用减弱,抑制了油菜幼苗的根系生长.(2)CK3幼苗的抗坏血酸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但添加10~100 μmol·L-1 CoCl2处理的抗坏血酸含量比CK3极显著提高1.26~1.87倍,添加30、50和100 μmol·L-1 CoCl2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比CK3显著提高;但200~1 000 μmol·L-1 CoCl2使油菜幼苗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降低,1 000 μmol·L-1 CoCl2使幼苗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3)10 μmol·L-1 CoCl2处理幼苗的POD和SOD活性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60.2%和18.19%,APX活性却降低6.20%;10~70 μmol·L-1 CoCl2使油菜幼苗POD活性降低,SOD和APX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显著缓解了海水胁迫压力;而100~1 000 μmol·L-1 CoCl2使POD先升后降,SOD和APX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研究发现,适宜浓度CoCl2能够显著提高海水胁迫下油菜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其清除活性氧能力,降低膜质过氧化作用,从而有效缓解海水胁迫伤害,诱导增强其耐盐性,促进幼苗生长;10~100 μmol·L-1 CoCl2对30%海水胁迫的缓解效果最好,更高浓度的CoCl2反而对油菜幼苗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柿子渣中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柿子渣中总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采用DPPH法检测了柿子渣多酚提取液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1)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总多酚含量影响显著,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总多酚含量影响不显著;柿子渣总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20:1(mL·g-1),提取温度90℃,乙醇浓度40%,提取时间4 h.(2)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总多酚的提取量可达到21.402 mg·g-1,高于正交试验中任何一组.(3)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当柿子渣多酚提取液质量浓度为0.24 mg·mL-1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5.4%,与对照Vc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表明在该优化工艺下提取的柿子渣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提高夜间护理工作质量;催化临床高年资护师(取得护师资格≥3年)综合能力提升;帮助低年资护士(工龄1~3年)应急能力的提高。方法 设置住院总护士岗位,制定岗位管理制度,在高年资护师中遴选6位护士夜间履行住院总护士岗位职责。结果 住院总护士制实施半年来,为临床解决各种护理事件255 起;住院总护士在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住院总护士能缓解护士长的压力,为夜间低年资值班护士在心理、体力、技术上提供支持和帮助,并且有力地促进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提高。结论 住院总护士岗位设置,对夜间护理服务不足进行了有效补充,保障了夜间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