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性反转     
性反转(sex reversal)是指生物个体从一种性别特征转变为另一种相反的性别特征的性别转变现象。性反转只有雌雄异体的生物才会出现的现象,雌雄同体的生物并没有此类现象发生。性反转有2种类型:1)获得性性反转:此类性反  相似文献   
62.
SoxB1基因家族编码一类含有HMG DNA结合结构域的转录因子。目前,已经鉴定出的SoxB1家族成员包括脊椎动物中共有的Sox1a/b、Sox2、Sox3以及硬骨鱼类中特有的Sox19a/19b,它们在性别决定、神经元特化、"干"性细胞自我更新及全能性维持、胚层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向小鼠成纤维细胞中导入四个关键因子Sox2、Oct4、c-Myc及Klf4,可以成功地将体细胞诱导成具有分化全能性的干细胞,证明了SoxB1因子在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也极大地推动了关于SoxB1家族基因的研究。该文将围绕SoxB1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索科线虫是一类具有很大生防潜力的昆虫(如棉铃虫等)天敌资源,但由于其体外培养尚未获得成功,阻碍了商业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体外培养的线虫不能完成雌雄性别分化。因此,研究该类线虫性别分化机制成为近年本领域的热点课题。该文以中华卵索线虫为实验材料,采用mRNA差异显示的方法,分析了中华卵索线虫性别分化关键时期雌、雄寄生后期幼线虫的基因表达差异。在雌雄线虫体内得到具有表达差异的基因片段20条。其中8条在雄虫体内特异性表达,12条在雌虫体内特异性表达。利用信息生物学技术对所分离到的差异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其中,Ensembl分析发现4个片段与秀丽线虫X染色体具有可匹配片段,推测这些片段可能是影响中华卵索线虫性别分化的重要基因。这些结果将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4.
Yang B  Jia LL  Zhao DC  Meng LY  Liu XF  Zhang YJ  Zhang WG  Li JQ 《遗传》2012,34(7):895-900
文章旨在建立一种奶山羊无角间性综合征(Polled intersex syndrome,PIS)遗传缺陷基因检测方法。根据PIS基因序列(AF404302)分别设计PIS、PIS+、NEI 3对扩增引物,利用PCR技术鉴定奶山羊PIS遗传缺陷基因型。基因型为PIS PIS+与PIS PIS+的表型正常个体分别扩增出(141,300 bp)和(141,449,300 bp)的片段组合,隐性纯合间性山羊(PIS+PIS+)扩增出(449,300 bp)的片段组合。利用该方法检测一个224个体的奶山羊群体,结果显示:PIS PIS、PIS PIS+和PIS+PIS+个体分别为70、150和4个。该群体中PIS PIS+基因型频率高达66.9%,PIS+基因频率为35.3%,其子代群体出现间性山羊的可能性将超过12%。文章所开发的奶山羊PIS遗传缺陷基因检测方法可直接准确判别种公羊的基因型,从而避免缺陷基因携带者种公羊的使用。该方法易操作且准确性高,对奶山羊的标记辅助选择及奶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新西兰兔的初次筛选合格率、二次筛选合格率的影响。方法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进行测定。结果初次筛选结果中,不同季节、体重值、性别、湿度新西兰兔的筛选率都有显著性差异,筛选时间在7~9月、体重值为1.7~2.0 kg、雄性的新西兰兔、在湿度为61~70%的条件下初次筛选率较高;在二次筛选结果中,不同季节、室温、湿度条件下新西兰兔的筛选率都有显著性差异,筛选时间在1~3月、在室温为22.1~23.0℃、湿度为61~70%的条件下新西兰兔的二次筛选率较高。结论在不同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新西兰兔的初次筛选合格率、二次筛选合格率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6.
温度、盐度和pH对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贞  王辉  强俊  徐跑  李瑞伟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893-2899
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温度(20~36℃)、盐度(0 ~16)和pH(5.5 ~8.5)3个主要环境因子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和二次效应分别对吉富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显著.盐度和pH的一次和二次效应分别对吉富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不显著,3个环境因子中任意2个因子之间的互作效应都不显著.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的雄性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温度为36℃、盐度为8、pH为8.5时,吉富罗非鱼最大雄性率可达80%.建立雄性率与温度、盐度和pH三者之间关系的模型方程,并剔除相关不显著的因子后,得到雄性率与温度之间的模型方程,可用于预测吉富罗非鱼雄性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7.
植物繁殖生态学的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模式,并根据过程解释模式,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在植物繁殖生态学领域内,人们已经总结了一些重要的模式,包括普遍的雌雄同体、分离的花果期、较低的结实率、大量的同时开花、胁迫生境更易出现的异交、生活史性状与交配系统的相互作用、花序内的花分化,以及花内的雄蕊分化(异型雄蕊)等.对这些模式如何从机理上予以解释,还需要植物繁殖生态学家的艰苦努力.本文着重强调了植物许多重要繁殖特征都可以通过植株、花序以及花各层次上的资源分配而得到很好的解释,尤其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协调其他不同侧重点研究得到的矛盾结论.在今后逐渐强调多因素、多尺度对花部特征与传粉系统的适应与进化的研究中,从直接决定花部特征与交配系统的资源分配出发,将是促进人们准确理解与预测花部特征适应与进化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8.
目的性别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中是一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研究揭示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激酶5(GRK5)缺陷引起的相关GPCRs脱敏障碍在早期AD病理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GRK5敲除/缺陷(GRK5KO)小鼠表现出早期AD样病理特征和短时期记忆功能损害。但这种病理变化在不同性别间有无差异,目前不得而知。本研究旨在探讨GRK5KO小鼠出现的AD样病理变化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用Campbell-Switzer银染来观察老龄GRK5KO小鼠海马内肿胀轴突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内突触蛋白水平和数个胆碱能标记物的变化;同时对上述改变在不同性别间进行深入比较。结果雌性GRK5KO小鼠海马内肿胀轴突数目比雄性小鼠高出2.5倍;而且雌性GRK5KO小鼠海马内数个突触蛋白水平比雄性小鼠显著减低。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性别和GRK5缺陷双因素之间呈显著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了雌性GRK5KO小鼠轴突缺陷和部分突触蛋白水平的降低。另外,胆碱能标记物检测显示,雌性GRK5KO小鼠毒蕈碱受体2、4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水平较雄性小鼠显著增高。结论在促进早期AD病理发生的过程中,GRK5缺陷和性别双因素表现出协同效应,共同加剧了雌性GRK5KO小鼠脑内的AD样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9.
李巍 《遗传》2008,30(7)
问:我朋友18岁时开始患有牛皮癣,他父亲在四十岁之后出现牛皮癣,其叔叔也是在中年时开始患牛皮癣。请问他与没有患牛皮癣的人结婚所生小孩是否也会患牛皮癣?几率是多大?男女有差别吗?  相似文献   
70.
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相关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雄异株植物是植物性别决定机制及演化的重要研究材料,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性别决定的相关基因是揭示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近10年来已经分离到了多个性染色体连锁的基因DD44X/Y、SlX/Y3、SlX/Y4、MROS3、SLZPT2-1、SLZPT4-1.尽管这些基因都存在于性染色体上,但是对其功能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并不是性别决定的关键基因,而是性别决定控制系统中的成员之一.另外MADS-box基因也和性别特征器官的建成有关.本文对这些基因的结构及在性别决定中的功能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对可能的新的研究方向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