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性别控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并已见初效.现就鱼类性别的控制,包括性反转法、人工雌核发育、雄核发育、种间杂交法、三倍体不育性的利用,简述如下:一、性反转法首先,Yamamoto(1968)在金鱼上用甲基睾丸素进行性反转的试验,并证明金鱼的性决定为XY型.Schreck(1974)综述了在鱼类上用性激素来处理控制性别是有效的.Hunter(1983)也总结了性反转法及其在鱼类养殖上的应用.菲律宾的Guerrero  相似文献   

2.
黄鳝自然性反转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黄鳝特别引起生物学家的兴趣,因为它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具有性反转现象的硬骨鱼类。    相似文献   

3.
周波ZHOU  Bo 《遗传》1995,17(4):43-48
性选择最初是达尔文〔1〕提出的,以解释某一性别(一般为♂)第二性征的进化。第二性征如雄鹿夸张的角、雄鸟鲜艳的羽毛,对其个体的生存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由于异性(一般为♀)偏爱才使得此类特征没有被自然选择所淘汰。异性偏爱具有此类特征的个体并与之交配,进而繁...  相似文献   

4.
性双型的特征通常被认为产生于种内争夺交配优先权的斗争。例如,现生和化石的雄性长鼻类动物具有较大的体型和较粗壮的上门齿。本研究阐释了如下现象:化石象型类动物(Elephantiformes,长鼻类的主要类群)一些性双型特征与其进化历史具有相关性,而与性别竞争并非直接相关。在中新世的葛氏铲齿象(Platybelodon grangeri)和狭齿嵌齿象(Gomphotherium angustidens)中,雄性比雌性倾向于具有进化中更进步的特征,如同雄性在进化中领先雌性一步。这种现象可能与雌性偏好的机制相耦合。在象型类动物进化的早期(繁荣期),性别选择压促使雄性比雌性产生更加显著的进步特征;然而,在它们进化的晚期(衰退期),性别选择压似乎减弱,性别的异时进化也减少。这种新的发现或许在大型有蹄类的演化过程中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因为那些繁荣的类群中通常性双型显著,如鹿科和牛科;而衰落的类群中通常性双型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鸟类性别决定候选基因在性反转鸡胚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江霞  杨宁 《遗传》2007,29(1):81-86
DMRT1、PKCIW和FET1是鸟类性别决定过程中重要的候选基因。以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的鸡胚为实验材料, 对这3个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整个性别决定关键时期(E4.5 ~ E10.5), DMRT1在雄性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 并且在ZW性反转鸡胚中表达大幅上升, 表明DMRT1的上调表达是与睾丸形成相关的。PKCIW基因在雌性特异表达并在性反转鸡胚表达上升, 这可能与其特殊作用模式有关, 即使性反转鸡胚PKCIW代偿性的表达升高, 却也未能阻止睾丸的形成。此外, FET1为雌性特异表达, 但在性反转鸡胚中表达无变化。综上, 实验结果支持了DMRT1是鸟类睾丸发育决定因子的假说。  相似文献   

6.
几何形态学是通过定量分析手段对生物的形态特征在几何空间中的变化进行测量, 并将这些测量得到的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达到形态特征间比较的目的, 目前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探索生物的特征进化和多样性研究。先前的研究通常提取、比对生物的间断性特征信息用以类群之间的划分, 针对连续性特征研究的缺乏使得有关生物进化和形态学的相关知识变得匮乏。锹甲(鞘翅目: 锹甲科)由于其性二型、雄虫多型性和独特的习性成为形态学研究的重要类群。基于此, 本研究中我们提供了一个包含1,302种锹甲成虫(涵盖全世界99%已知种)的形态学数据集, 数据集包含锹甲的典型的连续性特征, 即前胸背板和鞘翅的外轮廓形态。我们提供的数据集为甲虫的生物多样性、系统发育和进化生物学在内的多个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田鼠身体大小的性二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都玉蓉  苏建平  刘季科 《兽类学报》2001,21(3):236-239,215
在雌雄异体的有性生物中 ,反映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某些变量在两性之间常常出现固有的和明显的差别 ,使得人们能够以此为根据判断一个个体的性别 ,这种现象被称为性二型 (sexualdimor phism)。国外大量研究表明 ,哺乳动物性二型现象十分普遍 ,并且 ,在大多数情况下 ,雄性个体大于雌性个体[1] ;国内同类研究还不多 ,仅见周立等[2 ] 、盛和林[3] 、陈国芳[4 ] 、杜铭章[5] 分别对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黄鼬 (Mustelasibirica)、摇蚊和海蛇的性二型现象作过报道 ,但均未分析其产生原…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物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分类学知识,这些内容是以一种或几种生物为代表分别进行阐述的,其重点是各类生物的主要特征,而各类生物之间又存在着许多共性之处,有一定的系统性。为此,在进行此类知识的测试命题时,认真疏理教材的知识体系,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编...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1. 以XY型性别决定为例,使学生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决定的。2. 以人的红绿色盲为实例,使学生了解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特殊遗传现象。3. 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对学生进行有关性知识及近亲婚配危害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0.
雌雄异株植物对环境胁迫响应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比例 雌雄异株植物在性特征(繁殖器官)和次级性特征(植物的特征)均表现出性二态。形态、生理与生态特征等次级性特征的性别差异,通常在繁殖成本和其他功能性状之间存在着权衡。尽管有证据表明性二态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不一定存在于所有植物中,但次级性特征的权衡可能受到环境胁迫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性二态时,不同的物种与胁迫因子可以导致性别特异性的响应。因此,胁迫作用对雌雄异株植物影响的概括性研究是必须的。另外,性二态可能会影响雌雄异株植物沿着环境梯度的频率和分布,引起生态位分化与性别空间分异。目前,控制性别比例偏差的原因和机制还知之甚少。本综述旨在讨论不利环境下的性别特异性响应与性别比例偏差,有利于深入的理解性二态对环境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