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2-喹诺酮类Polo样激酶1(Plk1)抑制剂。方法:以Plk1抑制剂ON 01910为先导化合物,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一系列2-喹诺酮类衍生物,用Autodock软件将该类化合物与Plk1进行分子对接和虚拟筛选,计算结合自由能;以取代的氯(溴)苄为起始原料,先后经巯基乙酸取代、双氧水氧化、与(对甲氧基)苯胺酰化,再经环合、水解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设计的化合物大多数与Plk1的结合自由能均比ON 01910的低,结合强度高、稳定性好;合成了16个2-喹诺酮类衍生物,产物结构经1H-NMR确证。结论:所得化合物中有15个为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虚拟筛选结果良好,为后续实体筛选和化合物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瓜实蝇是世界性检疫害虫,被列入我国口岸常年监测计划中。本研究以检疫性有害生物瓜实蝇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地理种群瓜实蝇的转录组发现特异性的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序列,分析我国口岸监测的瓜实蝇样本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4个不同地理来源的瓜实蝇转录组进行分析,发现了特异性的SSR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引物,选用我国11个省市的49个瓜实蝇监测样本进行测试及验证,使用NTsys和Popgene 32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筛选出15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UPGMA聚类分析显示,新疆、四川和广西种群归为一支,浙江、广东、江苏种群归为一支,上海、云南、海南、天津种群归为一支,北京种群单独聚为一支。[结论]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个不同省市的瓜实蝇监测样本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6712,表明不同口岸的瓜实蝇监测样本间的遗传分化较大,可能具有不同的来源地,可为进一步开发监测样本溯源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瘤胫实蝇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寄主范围广、危害大,形态与其同属近缘种相似,传统鉴定方法是将果蔬上的各虫态饲养至成虫后进行分类鉴定,鉴定周期较长,影响口岸进境果蔬快速通关,而采用分子鉴定不仅快速且不受虫态影响。[方法]选用瘤胫实蝇为鉴定靶标,番石榴实蝇、锈红果实蝇等19种实蝇作阴性对照,应用种特异性技术,基于mtDNA COⅠ线粒体基因序列,研究筛选并设计一对种特异性引物(SS-COⅠ) LJF400和LJR564,进行PCR扩增并将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结果]种特异性引物仅对靶标种瘤胫实蝇的COⅠ基因有扩增能力,能扩增出一条单一的长度约165 bp清晰的条带,而对其余阴性对照种均不具有扩增效果,未出现任何条带。[结论]设计的种特异性引物具高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鉴定瘤胫实蝇,适用于各种虫态,对瘤胫实蝇的检疫鉴定和进境果蔬的快速通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T-A cloning takes advantage of the unpaired adenosyl residue added to the 3' terminus of amplified DNAs by Taq and other thermostable DNA polymerase and uses a Ilnearlzed plasmld vector with a protruding 3' thymldylate residue at each of Its 3' termini to clon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derived DNA fragments. It Is a simple, reliable, and efficient Ilgatlon-dependent cloning method for PCR products, but the drawback of variable cloning efficiency occurs during application.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 T-A cloning efficiency and the different 5' end nucleotlde base of primers used In PCR amplification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cloning efficiency was obtained with different primer pairs containing A, T, C and G at the 5' terminus respectively. The data shows that when the 5' end base of primer pair was adenosyl, more white colonies could be obtained In cloning the corresponding PCR product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bases. And the least white colonies were formed when using the primer pair with 5' cytldylate end. The gluanylate end primers resulted In almost the same cloning efficiency In the white colonies amount as the thymldylate end primer did, and this efficiency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adenosyl end primers. This presumably is a consequence of variability In 3'dA addition to PCR products mediated by Taq polymerase. Our results offer instructions for primer design for researchers who choose T-A cloning to clone PCR products.  相似文献   
106.
设计用于SYBR Green I法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mRNA的引物。从基因库获取靶基因及相关序列,充分收集争分析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应用Oligo 6.22设计出一对长度为21bp的引物,其GG含量为52.4%;上下游引物3’最稳定二聚体和及发夹结构的能量分别为-1.5、-0.40 kcal/mol和-3.5、-O.90 kcal/mol,引物间最稳定二聚体为-3.1 kcal/mol。5’端和中间△G值较高,高于3’端△G;引发效率分别455和403。实验证明,该引物能够高效、特异地实现对靶序列的检测,适用于SYBR Green I法实时定量检测(uPA)mRNA。  相似文献   
107.
秦川母牛群体遗传特性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从DNA分子水平揭示秦川牛群体遗传多态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寻找可用于秦川牛的微卫星标记,本研究选择了12个普通牛(Bos taurus)微卫星标记检测了90头秦川母牛各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变异及多态性。结果表明,在秦川母牛群体中,12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了247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13(INRA005)~33个(HEL13)之间,平均每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个;总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每个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分为142.6229和11.8852。各位点平均基因频率取样方差(V(pij))为2.6036×10^-4。12个微卫星位点平均观察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7842(INRA005)~0.9775(BM315)和0.7952(BM315)~0.9446(HEL13)之间。12个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7653(INRA005)~0.9420(HEL13)之间,平均为0.8965.12个微卫星位点均属于高度多态位点,这表明秦川母牛群体中所检测各微卫星位点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具备较大的选择潜力。1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固定指数(F)为-0.0076,即各位点杂合子的缺陷度不高,即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有效的定点突变技术。方法:根据突变位点附近的DNA序列推导出氨基酸序列,再以此氨基酸序列进行逆翻译,这样在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可以得到数目巨大的隐性突变体(silent mutants),这些突变体中包含大量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选择合适的酶切位点设计引物用PCR技术扩增两侧DNA片段,然后以相应酶切融合这两个片段即可完成定点突变。结果:用该方法成功地在人工合成的含有缺失的可溶性组织因子基因的472位插入C,T两个碱基,校正了阅读框架,获得了预期的目的基因。结论:该方法简便、有效, 避免了多轮PCR和合成长引物导致突变的可能性,这种改进的PCR 定点诱变技术我们称之为“设计限制酶辅助突变”(Designed Restriction Enzyme Assisted Mutagenesis, DREAM)。此技术简单方便, 诱变的成功率高, 适于实验室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09.
Galactomyces geotrichum Y25产脂肪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响应面法对Galactomyces geotrichumY25液体发酵产脂肪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产酶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黄豆粉、玉米浆和发酵时间3个对产酶影响显著的因素。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产酶区域后,利用响应面设计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得出黄豆粉、玉米浆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2.51%、2.12%,最佳发酵时间101.95 h。优化后液体发酵液中脂肪酶活力提高到34.65 U/mL,比初始酶活力9.6 U/mL提高了3.61倍。表明响应面法可显著优化Galactomyces geotrichumY25液体发酵产脂肪酶条件。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吸附法将生物酶负载在γ-Al2O3小球载体上,并对生物酶/γ-Al2O3及载体进行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分析(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圆二色谱(CD)表征。结果表明:生物酶被吸附在载体上。将制备的生物酶/γ-Al2O3催化真实柴油氧化脱硫,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流速和酶溶液浓度对真实柴油脱硫效果的影响,并对脱硫效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进一步对脱硫工艺条件进行响应面设计优化,找出最优反应条件。实验结果显示:反应温度49℃、反应流速1.0 mL/min、酶溶液浓度15.5%(酶载量为28.13 g),得出的最优脱硫率为93.16%;最后考察了该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能,该催化剂使用7次活性无明显降低,表明该固定化酶催化氧化柴油脱硫效果显著,具有潜在的工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