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2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Effects of leaf shape plasticity on leaf surface tempera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2):202
干旱区植物叶片形态可塑性是植物适应高温干旱环境的重要生存策略, 但目前仍缺乏直观的数据予以证明。该研究应用热成像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 同步测定真实叶片与模拟叶片的叶温、形态及风速、辐射和温度等环境参数。研究结果显示: 在干旱、高温环境下, 除了蒸腾, 叶片形态变化也是调控叶温的重要因子。干旱区植物叶片变小, 有利于加速叶片与环境的物质及热量交换, 从而达到降低叶温的目的。样地数据显示, 在高温、低风速环境下, 叶片宽度每减少1 cm, 叶片表面温度降低约2.1 ℃, 而模拟叶片叶宽度每减少1 cm, 叶片表面温度降低0.60-0.86 ℃。该研究对深入理解植物生存策略与环境适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以冬虫夏草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及弹性蛋白酶活性抑制试验来考察冬虫夏草在生化水平上的抗衰活性,以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三磷酸腺苷(ATP)和透明质酸(HA)的合成试验来考察冬虫夏草在细胞水平上的抗衰活性。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能有效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促进人永生化表皮细胞表达透明质酸和三磷酸腺苷,说明冬虫夏草具有一定的抗衰活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大鼠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肾实质ADC值变化规律。方法:将2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12只,正常对照组(NC组)8只;DN组给予60 mg/kg链尿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NC组按照相同方法、相同剂量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并对最终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并且存活的8只DN大鼠、8只NC大鼠进行MRI扫描,包括常规轴位T1WI、T2WI扫描及DWI扫描;扫描结束后收集血液送血肌酐及双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测量每只大鼠双肾皮、髓质的ADC值。结果:造模后,DN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尿量明显增加、体重明显减低,DN组大鼠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损伤,符合早期DN病理改变。DN组大鼠肾脏皮、髓质ADC值分别为1.522±0.913×10^-3 mm^2/s、1.268±0.388×10^-3 mm^2/s,较NC组肾脏皮、髓质ADC值1.276±0.341×10^-3 mm^2/s、1.011±0.217×10^-3 mm^2/s增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成像ADC值可能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月到1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CT检查与CT血管成像,记录成像特征与相关血流储备分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60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淋巴结转移20例,非淋巴结转移40例。转移组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空泡征等CT征象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的肺动脉BF、BV值显著低于非转移组(P0.05),MTT值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在60例患者中,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MTT成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BF、BV值成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CT血管成像在肺癌中的应用能反映患者的血流储备分数状况,有利于判断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术用于肾移植患者术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分为A、B、C三组,A组(27例,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B组(20例,术后发生过敏肾功能异常病变但治疗后肾功恢复正常)、C组(13例,术后血肌酐水平持续增高肾功能异常者),三组均采用超微血管流成像术检测血管指数,比较不同组患者的血管指数并分析其与血肌酐水平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的肾移植长径、前后径、左右径、皮质厚度、叶间动脉阻力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的肾皮质血管指数(23.34±6.03%)明显低于A组(33.23±3.45%)、B组(31.23±4.23%)(P0.05)。肾功能异常患者肾皮质的血管指数较低,且随着血肌酐水平的升高而下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23,P0.05)。结论:超声微血流成像术用于肾移植患者术后评估可较好地反映肾皮质血供及术后肾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6.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用于肿瘤可视化光治疗的多功能Mn3O4@CuS核壳型纳米粒,在磁共振成像的引导下,使用近红外光定点辐照,实现局部光热消融治疗。方法:(1)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油胺稳定的Mn3O4纳米粒,在其表面构建CuS壳层,并进行聚乙二醇修饰,得到分散于水相中的Mn3O4@CuS核壳型纳米粒。(2)通过透射电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该纳米粒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并研究其体外磁共振成像、光热升温等性能。结果:制备的水相分散的Mn3O4@CuS纳米粒,粒径均一且分散性较好,形态为近圆形,粒径为9.30±2.29 nm;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图表明Mn3O4@CuS纳米粒在近红外区有较强吸收,最大吸收峰位于1100~1200 nm范围;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可计算出Mn3O4@CuS纳米粒的纵向弛豫率r1为1.662 mM-1s-1,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磁共振增强造影效果;光热升温曲线显示Mn3O4@CuS纳米粒可在785 nm近红外激光下升温至73.5 ℃,具备较好的光热治疗潜力。结论:本文成功制备出水相分散的Mn3O4@CuS核壳型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磁共振造影成像性能和光热升温效应,有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引导下的肿瘤可视化光治疗。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9月到2019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下拟诊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11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诊断,记录影像学特征与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118例患者中,最终确诊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98例,无骨折20例,其中腕关节骨折34例,踝关节骨折22例,膝关节骨折15例,肘关节骨折15例,肩关节骨折8例,髋关节骨折4例。在98例确诊的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中,MRI三维重建显示双边征、骨质破坏、充气征、软组织影等比例显著都高于CT (P<0.05)。CT与MRI三维重建诊断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敏感性为89.8 %和99.0 %,特异性为95.0 %和100.0 %,误诊率分别为9.3 %和0.8 %,MRI三维重建诊断的敏感性高于CT ,漏诊率低于CT。结论:CT与MRI扫描三维重建在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都有很好的价值,特别是MRI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骨折特征,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能减少漏诊率,可作为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直肠癌术前T、N分期和系膜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本溪中心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诊的80例直肠癌患者,均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DCE-MRI、DWI扫描,获得DCE-MRI、DWI定量参数[转运常数(K trans )、细胞外血管外空间的体积分数(V e )、速率常数(K ep )、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不同T、N分期、不同性质系膜淋巴结DCE-MRI、DWI参数,及其对T、N分期和系膜淋巴结性质的诊断效能。结果:直肠癌癌灶K trans 、 K ep 、V e 高于正常肠壁,ADC低于正常肠壁(P<0.05)。TNM分期为TⅢ~Ⅳ期的患者K trans 、 K ep 、V e 高于TⅠ~Ⅱ期,ADC低于TⅠ~Ⅱ期(P<0.05);TNM分期为N1期的患者K trans 、K ep 、V e 高于N0期,ADC低于N0期(P<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结论:DCE-MRI联合DW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系膜淋巴结性质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9.
超声波作为一种机械振动波,兼具波动效应、力学效应和热效应.这3种效应在临床中均有较大应用价值,可用于疾病的成像诊断、辅助给药、调控以及热消融治疗等.超声技术所具有的非侵入性、穿透力强、空间分辨率高等特性,使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大量学者将超声技术应用于抑郁症诊疗.本文主要从超声成像、超声定点给药、超声调控、超声诱导抑郁几个方面总结近十年来超声技术在抑郁症中的应用,以期为研究抑郁症发病机制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量及与脑组织水含量变化的趋势。方法:选取5只成年SD雄性大鼠(n=5),参照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 h后拔出线栓。利用PeriCam PSI血流灌注成像系统实时监测大鼠在缺血前及缺血5 min、30 min、1 h、2 h、再灌注5 min、30 min、1 h、2 h、4 h、6 h及24 h的血流灌注量,记录在ROI(感兴趣区)测量的数值。再选取15只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Control组、缺血2 h、再灌注30 min、4 h及24 h组(n=3)。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按上述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取新鲜脑组织用干湿重法测定其左、右半球的水含量。结果:栓塞时缺血侧血流量逐渐下降,缺血2 h下降最低(P<0.05);再灌注早期血流量恢复较大(P<0.05),30 min时显著下降(P<0.05),4 h明显上升(P<0.05),24 h再次上升(P<0.05)但低于缺血前血流量(P>0.05)。脑组织水含量测量,缺血2 h组和再灌注30 min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再灌4 h组和再灌24 h组明显增高(P<0.05),且再灌24 h组明显高于再灌4 h组(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量和脑组织中水含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且脑组织中水含量与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量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