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栽培模式(常规栽培、覆草栽培、地膜覆盖)和3种施氮水平(施纯氮0、120和240 kg/hm2)下旗叶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CK)相比较,覆草栽培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始终较高(P<0.05),叶片衰老速度缓慢,代谢强度旺盛,有利于籽粒灌浆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产量显著增加(P<0.05).在灌浆前期,地膜覆盖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P<0.05),叶片保护性酶活性(POD、CAT)提高,膜脂过氧化程度低;但在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叶片衰老速度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产量仍显著增加(P<0.05).施用氮肥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POD、CAT),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施氮量为120 kg/hm2时,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最高,叶片衰老迟缓,代谢强度降低缓慢,膜脂过氧化程度低,有利于小麦后期生长和籽粒灌浆,在3种栽培模式下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62.
p66ShcA蛋白是哺乳动物原癌基因Shc家族成员中的一员,除具有该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PTB和SH2)外,在N端具有特有的CH2结构域。当细胞在外界压力(H2O2、UV)刺激条件下,p66ShcA蛋白CH2结构域中36位的苏氨酸磷酸化,参与p53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近年的研究阐明了氧应激引起的细胞凋亡和机体衰老之间的关系,因此,p66ShcA蛋白是联系细胞凋亡和衰老的交汇点。目前通过对p66ShcA蛋白转录方式的研究发现,p66ShcA蛋白启动子甲基化和p66ShcA蛋白的表达有负调控作用,所以对p66ShcA蛋白表达的调控,为延缓机体衰老及治疗由衰老引起的各种疾病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3.
H2O2是细胞正常代谢的产物,调节多种生理和生化过程.它通常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有许多与H2O2有关的酶参与和维持,其中过氧化氢酶是细胞内H2O2的重要清除剂,许多研究证实它的变化将导致H2O2的动态失衡,使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反应,表现出特殊的形态特征.文章综述了过氧化氢酶在衰老和疾病发生方面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4.
刘倩  陈敬贤  王明丽 《生命科学》2007,19(5):543-546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老年人群中感染普遍。现已发现,HCMV感染可加速老年人群免疫衰老的进程。免疫风险表型(immunological risk phenotypes,IRP)是一组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与HCMV等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该指标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老年人群的免疫状态,而且通过对其指标,如CD4/CD8比例、CD28分子的监测可以提前预测疾病的发生,为延缓免疫衰老、免疫干预等提供客观依据。因此,该指标日益受到广泛关注。HCMV长期潜伏感染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HCMV感染通常可以导致多项IRP指标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可能是引起多种老年性疾病的原因。本文就近年来关于HCMV感染与IPR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动物生活史进化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生活史性状、生活史对策、权衡、适合度及进化种群统计学等动物生活史进化领域的进展。权衡是生活史性状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分为生理权衡与进化权衡。适合度是相对的,与个体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有关,性状进化与适合度之间关系紧密。适合度是生活史进化理论研究的焦点。探讨动物生活史对策的理论很多,影响最大的是MacArthur和Wilson提出的r对策及K对策理论。随年龄的增长,动物存活率及繁殖率逐步下降的过程,称为衰老;解释衰老的进化理论主要有突变-选择平衡假设和多效对抗假设。进化种群统计学将种群统计学应用于生活史进化研究,为探讨表型适合度的进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将进化种群统计学、数量遗传学及特定种系效应理论进行整合,建立完整的动物生活史进化综合理论体系,是当代此领域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66.
测定紫叶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桂紫-(?)S’及其配组杂种生育后期与叶片光合及衰老相关生理指标、杂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结果表明:‘桂紫-(?)S’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光合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比对照绿叶水稻不育系‘GD-(?)S’高,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较低,显示其未表现出早衰现象;其配组的杂种间叶片衰老生理指标差异较大,部分优于对照品种‘博优253’,也未出现早衰:籼粳中间型父本所配杂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显著优于对照品种‘博优253’。  相似文献   
67.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能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多能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SCs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很多细胞一样,MSCs在长期体外扩增过程中会逐渐衰老,出现迁徙能力减弱、增殖速度减慢和分化潜能下降等干性减退的现象,这极大地阻碍了MSCs的应用。目前公认的引起MSCs复制性衰老的因素之一就是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新近研究显示,外源性给药、氧浓度调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构建等最新技术都可以通过模拟或者调控微环境来改善干细胞的行为,延缓干细胞复制性衰老。本文首先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SCs复制性衰老特征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总结了通过改变微环境来保持MSCs干性的技术和方法,旨在为未来MSCs制剂大规模应用于组织工程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细胞衰老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特征表现为线粒体结构功能障碍、端粒缩短、炎症微环境、蛋白稳态失衡、表观遗传改变、DNA损伤修复异常等,进而导致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损伤并诱发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衰老既包括增龄引起的生理性衰老,还包括多种因素所诱发的病理性衰老。值得注意的是,肺作为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的靶器官更易于遭受多种刺激而出现病理性早衰,即肺衰老。研究发现在大多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肺内都存在一定比例的衰老细胞,但是这些衰老细胞诱导肺衰老及其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作用的内在机制仍很不清楚。本文重点描述了肺衰老的诱因和分类、肺衰老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内在机制及抗衰老治疗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有望为临床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是哺乳动物中与酵母沉默信息调节蛋白2(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2)高度同源的蛋白质,它是一种依赖NAD+的III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 III),在细胞分化、衰老、凋亡、DNA损伤修复、能量及内分泌代谢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在基因沉默、表观遗传学修饰、转录调控及信号转导调节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对其近年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70.
衰老是任何生物都无法避免的生理现象,它由多种因素引起,其过程极其复杂.酵母细胞是目前衰老研究领域公认的模式生物,一系列影响衰老的分子作用机理及调控因素的发现均源自于对酵母细胞的研究.自然衰老是酵母细胞的衰老模式之一,由于该衰老过程与其他高等真核细胞(特别是哺乳动物细胞)极为相似,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全面比较酵母细胞衰老的两种模式,详细介绍自然衰老过程中分子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其复杂的自然寿命调控通路,包括卡路里限制以及药物添加对Ras/PKA、Sch9、Tor等营养依赖型调控通路的影响,并展望未来该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为全面深入了解高等生物,特别是人类自身的衰老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