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人类活动对广西合浦海草床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海草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为例,采用1980—2005年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海草床的食物生产、调节大气、生态系统营养循环、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科学研究功能作为指标体系,对人类活动造成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价值损失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从1980—2005年,合浦海草床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价值损失为34657.95万元,损失率为71.97%。直接利用价值增加了4452.88万元,而间接利用价值损失为39110.83万元,损失率高达81.82%。说明人类对合浦海草床的开发利用强度增大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2.
记述采自广西柯蚱属1新种,即短背柯蚱Cooptotettixbrachyno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93.
记述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区直翅目刺翼蚱科郑蚱属1新种:弯刺郑蚱Zhengitettix curvispin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94.
广西外来入侵植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调查和文献整理,初步确认广西有外来入侵植物114种,隶属于36科80属,其中以菊科的种类最多,有26种。外来入侵植物来源于世界各地,以来源于美洲居多,有87种,占76.3%。入侵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90种,占78.9%。外来入侵植物主要通过有意引入和无意传入等方式入侵广西。它们的入侵,特别是一些恶性杂草的入侵,给广西农业、林业、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和评估,恢复当地植被和物种的多样性,开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防范外来入侵植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5.
描述了广西马蓝属Strobilanthes一新种,即阳朔马蓝S.pseudocollina K.J.He&D.H.Qin,并描绘了形态图。该新种与S.collinaNees近似,但以叶革质,花序无毛,花少且排列稀疏而不同。  相似文献   
96.
2021年5月在广西隆林县者浪乡坡合村(105°13′27″ E,24°44′58″ N)采集到5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腹斑掌突蟾(Leptobrachella ventripunctata)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片段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此次采集到的掌突蟾属标本与腹斑掌突蟾聚为一支,且具有较高的后验概率(1.00);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估算本次采集的标本与腹斑掌突蟾的遗传距离为0.7% ~ 0.9%,远小于掌突蟾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4.4% ~ 23.4%)。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比较,鉴定此次采集的掌突蟾属标本为腹斑掌突蟾,为广西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7.
本文报道中国南方广西、贵州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钙质微体古生物,描述红藻新属Yishanella及其二个新种(Yishanelle filosasp.nov.,Y.multitubalasp.nov.),一个绿藻新种(Pseudokamaenaregularissp.nov.)和一种分类位置未定化石(Menselina nanasp.nov.)。该微体植物群繁衍于透光带中。识别出三个组合,分别代表清洁水体的Girvanella,泥质的Issinella和介于二者之间的Menselina环境。  相似文献   
98.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产凤尾蕨科及其近缘科蕨科、姬蕨科和碗蕨科5属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9种植物孢子的形态及表面纹饰特征.井栏边草、刺齿凤尾蕨、隆林凤尾蕨、剑叶凤尾蕨、林下凤尾蕨、蕨和碗蕨植物的孢子为三裂缝,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栗蕨和姬蕨植物孢子为...  相似文献   
99.
高化川  方力弓 《化石》2011,(2):52-55
今年初,扶绥县著名旅游胜地金鸡岩景区,相继发现明清年间岩洞摩崖石刻和文物遗址,其分布形态与先期发现的石刻壁画、古物遗址布局构成一带文物古迹群,对研究我国南疆左江流域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科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0.
史军 《植物杂志》2011,(12):22-33
2011年7月中旬,我同中国科学院白头叶猴生态科考团一起来到了广西扶绥县境内的岜盆保护片区,去寻访被列为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的白头叶猴。来自北京、广州、济南等地的25名团员同工作人员一起进入保护区,与白头叶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