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目的:探讨分析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的6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探讨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可行对策。结果:68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共9例,占13.2%。切口并发症4例,术后排尿困难2例,术后骶尾部疼痛3例。结论: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因为手术切除范围大,术后并发症亦随之凸显。但通过精细的术中解剖、重叠缝合腹膜关闭盆底、骶前通畅引流、合理掌握尿管拔管时机等手段,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IOL)植入术联合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8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44例每组。观察组行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IOL植入术,对照组行经典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IOL植入术,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86.36%,视力0.5率为81.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68.18%(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和散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功能滤泡形成率为84.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6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760%(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结论:无缝线巩膜隧道瓣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较经典三联术式具有更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视力、降低眼压、保护角膜内皮、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用350 Gy剂量的Co60-γ射线照射水稻三系保持系813B种子,获得巨胚突变体,命名为巨胚813B(简称813geB)。用巨胚813B回交813A育成特种稻不育系-巨胚813A(简称813geA)。对巨胚813B及巨胚813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巨胚813A与813A的主要农艺性状、雄性不育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无明显差异。巨胚813B与813B具有相似的农艺性状,但绝对胚重由0.61mg提高到1.36mg,相对胚重由2.70%提高到6.96%。巨胚813B糙米的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813B高。其中蛋白质含量9.77%,比813B提高了8.80%;粗脂肪含量5.28%,比813B提高了87.23%;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有提高。利用巨胚恢复系与巨胚813A可组配成巨胚杂交稻。  相似文献   
74.
Rafetusswinhoei是近年来才引起科学和保护界关注的极危物种,关于此物种的分类和命名,长期存在分歧和混淆。简要回顾了对R.swinhoei的科学认识过程,并对古籍进行考证后认为,中国古代所说的“鼋”,本应指此种而非Pdochelyscantorii。鉴于R.swinhoei已有的诸多中文名各自存在一定缺陷.建议采用中文名“黄斑巨鳖”。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查中医肝郁脾虚证模型的血流变及相关调节因子的状态。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建立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测定大鼠造模三周、自然恢复一周时的血流变和血浆TXB2、PGF1a。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三周150/s、38/s、10/s、5/s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还原粘度均显著升高(P<0.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01),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TXB2显著升高(P<0.001),6-keto-PGF1a显著降低(P<0.05),TXB2/PGF1a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第四周150/s、38/s、10/s、5/s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还原粘度仍显著升高(P<0.001或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01);红细胞压积与变形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TXB2和TXB2/PGF1a显著降低(P<0.05),6-keto-PGF1a显著升高(P<0.05)。结论:肝郁脾虚证大鼠存在血液高粘和血栓易形成状态,恢复期血液高粘同时伴有扩血管因素的加强。提示肝郁脾虚证有血流...  相似文献   
76.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到2009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6例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5例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腔镜手术均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恢复较好.经脐手术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33±0.82,与传统腔镜组的平均住院时间(6.73±0.96)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也无差异(P>0.05).结论:在慎重选择病例的基础上,经脐单孔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  相似文献   
77.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多种因素在病毒性肝炎后肝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H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脾切除是否抑制了肝癌的发生进程。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案统计室检索2002年1月~2008年12月之间出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后(HBV/HCV)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例2300余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影象学检查结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脾切除手术史。采用病例对照,按年龄、性别两个指标进行1:1配对,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合并HCC将其分为合并HCC组(组1),未合并HCC组(组2),采用SPSS17.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的ALB、AST、TP、ALP、GGT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ALT、TBIL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研究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得知,AST、ALP、GGT异常升高增加了肝癌发生的危险性,而行脾切除和门奇断流术明显降低了肝癌发生的危险性,仅为无手术患者肝癌发生危险性的57.1%(OR:0.571,95%CI:0.394~0.825)。...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应用α-干扰素(IFN-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脾功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亢进患者采用IFN-α利巴韦林治疗.IFN-α1M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两周后对耐受良好的患者,将IFN-α量增加至2MU,以后如能够耐受,则每4周增加1MU,直至5MU,如不能耐受增加剂量,则按原剂量治疗,疗程一年.利巴韦林开始剂量600mg/d,如能耐受逐渐增加至900~1200mg/d,不能耐受按原剂量治疗,疗程一年.观察基因型、血常规、肝功能、HCV-RNA及不良.结果:14例患者,8例为基因1b型;6例为基因2a型.12例患者完成一年疗程.8例出现病毒学应答,应答率66.7%,HCV-RNA平均下降3.6±1.7log10,SVR33.3%,肝功能复常率75%,白细胞、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不良事件发生.1例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PAIg-G明显下降.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可选择小剂量IFN-α合利巴韦林逐渐加量治疗方案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索腋下小切口实施原发性肺癌切除术的可行性,为传统开胸手术切口的改进打下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其中腋下小切口开胸34例(A组)和标准剖胸切口开胸36例(B组).比较两种开胸方法的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开胸出血量、实际手术时间、关胸时间、总体手术时间、实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带管时间、术后杜冷定使用量、术后住院日、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术后肺部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结果:A组中1例患者打开胸腔发现粘连较重,而延长切口行手术.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FVC、FEV1/FVC%基本一致的条件下,两组在切口长度、开胸时间、开胸出血量、关胸时间、实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带管时间、术后使用杜冷丁剂量间数据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腋下小切口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标准剖胸切口组(P<.05).结论:腋下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具有术中显露满意、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切口美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但手术操作略复杂.该切口能满足肺叶、全肺切除术的需要,可作为肺癌手术的一个常规切口.  相似文献   
80.
连栽桉树人工林生产力和植物多样性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连栽代次的尾巨桉人工林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林分各组成部分生物量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并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分析生物量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第1、2、3代7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的群落生物量基本相同,分别为102.22、105.11、102.66 t/hm2,其中乔木层林分生物量随着连栽代次呈增加趋势,第1代到第3代林分分别为81.48、88.36、92.28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11.64、12.62、13.18 t/hm2·a,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无明显差异,但在各生长年份,随着代数增加也呈增加趋势.(2)尾巨桉林下植物及枯落物生物量明显下降,第1、2、3代灌木层生物量分别为8.47、6.89、3.09 t/hm2,草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93、1.21、0.35 t/hm2,枯落层生物量分别为10.34、8.64、6.94 t/hm2.(3)连栽尾巨桉人工林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即林下植物多样性随连栽代次的增加而减少,物种生态优势度增加.(4)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不同连栽代次尾巨桉林地植物多样性增加则林地根系生物量和林下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对林分总生物量及其它器官生物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