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水稻抗衰老IPT基因与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聚合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转抑制衰老有关的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株系GC-1、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CBB23”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系15号”为供体.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将IPT基因与Xa23及抗稻瘟病基因进行聚合。在3个复交组合中获得了17株聚合IPT基因与Xa23基因的植株,用这些植株与两系杂交稻亲本9311、E32、培矮64S及W9834S进行杂交和回交,经PCR分子检测和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鉴定和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测定,最终在4个BC,回交组合“(9311///合系15/CBB23//GC-1)X9311”、“(E32///合系15/CBB23//GC-1)XE32”、“(培矮64S///合系15/CBB23//GC-1)X培矮64S”和“(GC-1/CBB23//W9834S/合系15)XW9834S”中获得了17株携带IPT基因与Xa23基因的BC1F1植株,这些植株对来自北方稻区21个稻瘟病菌系全部表现为抗。携带IPT基因的抗病植株再与杂交稻亲本进行回交.在2个BC2回交组合“[(9311///合系15/CBB23//GC-1)X9311]X9311’’和“[(E32///合系15/CBB23//GC-1)XE32]XE32”中获得了7株携带IPT基因与Xa23基因的植株,这些植株再经过1—2代回交和自交,即可用于杂交稻育种。  相似文献   
102.
药用野生稻转育后代一个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从药用野生稻渗入后代选育的水稻株系B5表现为高抗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白叶枯病。对B5与籼稻品种明恢63杂交组合的187个重组自交系(RILs)进行了抗白叶枯病接种鉴定,采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在第1染色体上筛选到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相连锁RFLP分子标记。利用RILs抗病性表现型鉴定资料和构建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将抗白叶枯病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短臂的C904和R596之间,这两个分子标记间遗传距离为1.3cM。该基因对RILs群体抗病性变异的贡献率为52.96%,是一效应值较大的主效基因。这一抗白叶枯病基因不同于已报道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的位点,因此将其命名为Xa29(t)。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耐盐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白三叶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耐盐植物山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BADH)基因成功地转化了白三叶草。转基因植株在经过48h 1%NaCl胁迫后相对电导率为20%左右,而非转基因植株高达40%,表明转基因植株细胞膜在盐胁迫下受到的伤害较非转基因的轻,并且转基因植株能够在含有0.5%NaCl的水培养中正常生长两周以上,而非转基因植株则呈现不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4.
不同摇瓶条件对侧耳菌生长及漆酶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小试液体摇瓶下不同pH培养条件、摇瓶转速、装液量对侧耳属白腐菌BP漆酶分泌及生长状况、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BP在中、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且表现较高的分泌漆酶能力,用硫酸调pH为5.0时,漆酶活力和生物量分别在第10d和第6d达到最高,分别为742U/mL和8.4g(干重)/L,高于相应缓冲液调节pH体系的结果;天然(pH6.5)培养条件下,最佳转速与装液量分别是150r/min、200mL/500mL三角瓶,此时菌球较小,四周为毛刺状,漆酶酶活和生物量分别在第5d和第6d达到最高,分别为714.2U/ml和9.2gtL。同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获得白腐菌生长及漆酶分泌特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5.
不同木质纤维素基质上白腐菌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测定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漆酶分泌的变化,研究白腐菌在稻草、木屑、粗纤维素、滤纸、黑液木素基质上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除黑液木素上白腐菌不能生长外,在前25d,各基质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之后,降解速率减少,其中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速率。漆酶分泌在生长初期呈快速上升趋势,第10d酶活达到最大,第10~20d快速下降,其后基本不变,基质中酶活大小顺序为稻草基质、木屑基质、粗纤维和滤纸基质,显示了木质素存在对漆酶分泌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白yuan的消化生理过程,利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白yuan胃肠道5种内分泌细胞:5-羟色胺(5-HT)、脑啡肽、P物质、胃动素和抑胃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HT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及其以下部位,尤其是盲肠和直肠;而腺胃、肌胃和幽门中均未发现该类细胞。脑啡肽和P物质细胞数量明显较5-HT少,它们稀疏分布于十二指肠及其以下部位,无显著的分布积聚区。抑胃素和胃动素在整个胃肠道中均无分布。分析表明白yuan胃肠道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其他鸟类相似,但与其他脊椎动物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7.
青藏高原白腰雪雀鸣声结构的复杂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以SAS Lab鸟类声谱分析软件对采自青藏高原黑马河、玛多与花石峡、沱沱河的白腰雪雀不同地方种群的鸣叫与鸣唱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白腰雪雀的鸣叫相对变化率随着采样量的增加由 0 5 2 2迅速降低到 0 1 2 7和 0 1 1 9,表明其鸣叫声组成中音节类型较少。同时发现其声谱图结构比较简单 ,表现出高度的音节重复并多有谐波的现象。鸣唱结构相对复杂 ,不同鸣唱音节数随鸣唱曲目的增加 ,开始有明显的增加 ,当鸣唱曲目增加到一定值时 ,不同音节数的增加趋于平缓 ,几乎保持稳定 ;野外未发现任何相同的鸣唱型 ,但在不同鸣唱型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音节共享现象。依据雷富民等 (2 0 0 3)对鸟类鸣唱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评述 ,白腰雪雀鸣唱的结构模式符合“多音节序列不稳定变化型” ,其鸣唱曲目中音节的转换形式为“序列鸣唱”。然而 ,鸣唱模式中音节类型的有限性和鸣唱型的高度多样化表明 :白腰雪雀鸣唱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鸣唱型内较丰富的音节组成 ,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不同鸣唱型间具有多变的音节序列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108.
北朱雀、燕雀和白腰朱顶雀的能量代谢特征和体温调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实验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 ,测定了环境温度在 5 - 34℃范围内北朱雀 (Carpodacusroseus)、燕雀 (Fringillamontifringilla)和白腰朱顶雀 (Acanthisflammea)的耗氧量、热传导、体温等指标 ,探讨了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表明 :在环境温度 (Ta)为 5 - 30℃的范围内 ,北朱雀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 ,平均体温为4 0 4 6± 0 1 0℃ ,热中性区为 2 2 5 - 2 7 5℃ ,基础代谢率为 4 30± 0 0 8mlO2 /(g·h) ;环境温度在 5 - 2 0℃范围内 ,代谢率 (MR)与Ta 呈负相关 ,回归方程为MR [mlO2 /(g·h) ]=9 34- 0 2 1Ta (℃ ) ;在此范围内 ,北朱雀的热传导率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 ,平均为 0 2 4± 0 0 0mlO2 /(g·h·℃ )。在环境温度为 5 - 34℃的范围内 ,燕雀的体温基本保持稳定 ,为 4 0 4 0± 0 1 1℃ ,热中性区为 2 5 - 30℃ ,基础代谢率为 4 1 9± 0 0 5mlO2 /(g·h) ;环境温度在 5 - 2 5℃范围内 ,MR与Ta 的回归方程为 :MR [mlO2 / (g·h) ]=1 1 6 4 - 0 2 9Ta (℃ ) ;在 5- 30℃内 ,燕雀的热传导最低 ,平均为 0 2 9± 0 0 1mlO2 / (g·h·℃ )。白腰朱顶雀的热中性区为 2 5 - 2 8℃ ,平均体温为 4 0 4 8± 0 1 1℃ (5 - 34℃ ) ,最低代谢率为 4 4 5± 0 1 4mlO2 / (g·h) ,最低热传导为 0 3  相似文献   
109.
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在与其病原菌白车轴草单孢锈菌(Uromyces trif olii-repentis) 的长期相互作用中分化形成了抗病型(Resistance)无性系和易感型(Sus ceptibility)无性系。该研究工作旨在了解: 1)在种间竞争不断增强的环境梯度中,抗病型无性系和易感型无性系的生长表现有何区别?2)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分别对抗病型无性系和易感型无性系进行接种感染后,两者的生长表现又有何区别?在一严重感病的白车轴草自然种群中,分别标定17个抗病型无性系和14个易感型无性系,从各无性系的匍匐茎上分别剪取长5 cm,具两个叶两个腋芽的小段作实验材料。接种孢子采自同一植物种群植株的病叶。实验在一个处在次生演替阶段的草本植物群落上进行,在该群落的种间竞争梯度上选定 3个分别具有弱、中等和强种间竞争的生境(Habitat)建立实验站,每站设置等量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1)随着环境中种间竞争强度的增加,无论接种与否,抗病型和易感型白车轴草的叶生长量均递减;2)在弱或强种间竞争环境条件下,无论接种与否,易感型无性系的生长均好于抗病型无性系;但在中等种间竞争强度的环境条件下,对照实验中易感型无性系的生长显著好于抗病型无性系,而接种实验中的结果相反。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种间竞争强度可能是影响给定生境中寄主植物抗病型和易感型遗传型比率的重要因子之一,这一影响还将随着病原菌存在与否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0.
HPLC法测定白芥子药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RP-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白芥子药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方法为色谱柱Alltima Phenyl,5μ,250×4.6mm;流动相乙腈-0.08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585),检测波长326nm;流速1mL/min.柱温室温.实验表明,该法快速、简便,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