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2 毫秒
51.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在我国的西南部,有个叫“彩云之南”的地方,那里是植物的世界、动物的天堂!从小,我就对遥远的云南产生许多遐想,披金戴银的少数民族服饰、原始森林中背箭提弓潜伏着的猎手、河谷里闲庭信步的大象……终于,我因植物考察的机会来到了这片土地,在近两个月的行程中,几乎环行一圈,近距离接触到了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我将整个行程分为“追花记”(上篇)和“觅果记”(下篇)两大部分,和读者一起分享在云南的种种见闻。  相似文献   
52.
黔东南聚居着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革家人和汉族等众多民族.该地区不仅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也丰富多彩.通过对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糯禾传统遗传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历史上有“糯禾之乡”美誉的黔东南,虽然在近代经历了“三次糯改籼”的变革,但是至今仍然保存着类型繁多的糯禾,在研究中采集到243份糯禾标本,仅穗部性状差异明显的就有19份.不同的糯禾资源能很好适应该地区复杂多变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且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这是糯禾资源能在黔东南民族地区很好地保存下来的决定性因素.黔东南各民族不仅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也为传统的生态农业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做出了贡献,进一步验证了文化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3.
云南永德县民族聚居区园艺作物种质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云南永德县彝族、傣族、佤族等聚居地区进行了与民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园艺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共调查与收集到园艺作物种质资源78种,鉴定了科、属、种情况,并对部分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及民族用法进行了简要叙述,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保护这些民族园艺作物种质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体成分及身体形态指标的关系,为维吾尔族大学生肥胖干预以及学生营养教育、科学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新疆师范大学14个班的在校维吾尔族大学生659名,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项目和测试要求进行测试,比较不同体成分大学生间身体形态指标.结果 维吾尔族男女大学生肥胖组BMI指数均高于正常组,超重组的腰臀比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常、超重、肥胖3组的上臂皮褶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脂肪主要堆积于腹部.应在控制高热量饮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贵州省6个世居少数民族线粒体9bp序列缺失情况.方法:采用PCR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技术检测线粒体基因组色素氧化酶Ⅱ和tRNAlys基因间非编码序列中含9bp序列缺失情况.结果:在研究的6个少数民族中只发现标准型和缺失性2种多态性,仡佬族、仫佬族、畲族、毛南族、羌族、蒙古族线粒体DNA 9bp缺失频率依次为:26.9%、17.3%、23.1%、11.5%、7.7%、9.6%.结论:贵州省这6个世居少数民族线粒体9bp序列缺失频率较高,各民族的缺失频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6.
石狗文化     
<正>在雷州半岛,人们在村口、古道、古城门等处,常常会看到一尊尊形态各异的石狗。这些石狗通通都是以玄武岩为材料雕琢而成。玄武岩暗灰色,比重轻而坚硬,抗风化力强。据史料记载,雷州半岛的石狗起源于殷周年代。上古的雷州半岛是一块荒蛮之地,人迹稀少,气候干旱。从黄河中下游南迁的俚、僚、瑶、僮等少数民族聚居于雷州半岛。当时在各种自然灾害与自然异象面前,雷州先民显得无所适从,他们便依托某一物种作为图腾祈求庇护,而  相似文献   
57.
云南16个少数民族群体的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PCR—RFLP法对傣族、白族、蒙古族、彝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16个群体共654人进行了mtDNA编码区多态性分析,共检测到17种单倍群,其中4种为未能确认的单倍群。单倍群频率分布和主成分图共同显示,百越系的3个民族共6个群体有高频的B、F单倍群,聚集在图的下部,表现出鲜明的南方群体特征;蒙古族的2个群体有高频的A、D单倍群,聚在图的上部,具有典型的北方群体特征;氐羌系的5个民族共7个群体全部或绝大多数都兼有南北方高频单倍群,位于图的中间,提示他们同时具有南北方群体的一些母系遗传特征。同一民族不同群体间的单倍群频率分布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很大,一般小于不同族源民族间的差异,但不一定都小于同一族源民族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广西仫佬、毛南、苗和瑶族的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探讨这4个民族群体的遗传差异和进化关系。通过PCR-STR及测序仪,检测了广西4个民族766例无关个体的15个STR位点基因频率的分布并比较各民族间的差异,计算遗传学参数、遗传距离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仫佬、毛南、苗和瑶族的15个STR位点分别共检出135,134,148,145种等位基因和424,432,445,436种基因型;各民族的平均Ho〉0.7,累积DP,EPP和PIC均在0.99999以上;毛南族和苗族,瑶族和其他民族间在多数位点的基因频率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仫佬族和毛南族或苗族间在多数位点上不存在差异;4个民族在进化树上被分为两组,仫佬族和毛南族聚成一组,苗族和瑶族聚成另一组。说明广西仫佬、毛南、苗和瑶族的15个STR基因座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实用价值较高,是一组可用于人类群体遗传学、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等研究的有力工具;4个民族STR的遗传差异性和遗传关系与他们的语言文化和民族历史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9.
《人与生物圈》2007,(5):21-21
裴盏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民族生物学会(ISE)(前主席);中国科学院(原)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所长;曾任国际山地中心(ICMOD)资源环境部主任(1990- 1999)。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的创始人。30多年来埋首丛林,跑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由一个纯粹的自然科学工作者进入了交叉学科的研究,成为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少数民族本土环境与植物知识的第一人,开创了中国民族植物学。  相似文献   
60.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云南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布依、独龙和苦聪人等23个少数民族人群的红细胞腺苷酸激酶(AK1)的多态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在23个人群中均未检出AK21纯合子。但在彝、回、景颇、布朗、怒和德昂6个民族中检出了AK21杂合子,AK21基因频率在这6个民族中的分布在0.0045-0.0446之间,其中,仅回族的AK21基因达多态水平。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denylate kinase(AK1)polyorphism in 23 ethnic groups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including the minorities of Yi,Bai,Hani,Zhuang,Dai,Miao,Lisu,Hui,Lahu,Wa,Naxi,Yao,Tibetan,Jingro,Bulang,Pumi,Nu,Achang,Deang,Jino,Buyi,Dulong and Kucong people,was carried out,using starch gel electrophore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AK21,homozygote and other variations were found.But AK21 heterozygotes were found in the minorities of Yi,Hui,Jingpo,Bulang,Nu and Deang.The ranges of AK21 gene frequencies were 0.0045-0.04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