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61.
普通小球藻生长与武汉东湖水体磷形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探讨了武汉东湖水体中总溶解磷(TSP)、溶解反应磷(SRP)、总反应磷(TRP)、溶解水解磷(SHP)和颗粒磷(PP)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生物有效利用性。进行了普通小球藻生长量与各磷形态及总磷(TP)被利用浓度的一元相关分析,进一步讨论了这些一元相关方程的不足,并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普通小球藻生长量(N)与所测几种磷形态被利用浓度(CTSP,CSRP,CTRP,CSHP,CPP)的相关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于评价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及预测藻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162.
蒲公英提取物对普通小球藻Hg^2+毒害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Hg^3 对普通小球藻的致毒效应与蒲公英提取物的保护作用,试验显示,普通小球藻的生理代谢活动对H^2 g敏感,单H^2 g处理系列组,随着H^2 g浓度提高,普通小球藻生长量降低,叶绿素A含量降低,自发荧光度强度减弱,显示出H^2 g的毒害效应,H^2 g加蒲公英物取复合处理普通小球藻结果表明,蒲公英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普通小球藻的生物量,促进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提高普通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与其自发荧光强度,从而显著减轻H^2 g的毒害作用,藻公英叶提取物作用效果最好,花序次之,根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3.
3种小球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单细胞真核藻类小球藻已成为藻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但其特殊的细胞壁组分给DNA的提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文章比较了3种从小球藻中提取DNA的方法,即纤维素酶法、作者改进的CATB法和目前单细胞藻类常用的裂解法。通过所提取的DNA进行浓度、纯度分析,认为CTAB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和高效的适合于小球藻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4.
玻璃管道光合生物反应器中小球藻大规模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并装置容积1000L玻璃管道光合生物反应器进行小球藻大规模中试培养研究。当停留时间为3d.收获培养物总体积的1/3时。可建立稳定的连续培养系统,使小球藻的平均密度保持干重3g/L,最大生长量为干重0.605g/L·d,平均生长量为干重O.375g/L·d。所设计的光合反应器是稳定的.研究建立的培养技术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5.
小球藻是海水养殖系统中常用的单细胞微藻,繁殖能力强,易于规模化培养,且可合成不饱和脂肪酸EPA、DHA等多种活性物质,在医疗和保健品开发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商业化培养的藻种多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活性物质的产量较低且藻种易退化。为了获得EPA产量更高的藻种,该研究利用0.6%EMS对小球藻进行诱变,利用尼罗红染色法进行初筛并通过单细胞分离技术得到1株突变株EC1,通过气象色谱测定其EPA产量。结果表明:与出发藻株相比,突变株EPA(二十碳五烯酸)产量提高了8.97%。根据单因素试验确定突变株生长及产EPA的合适培养条件,再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培养条件的优化组合,表明突变藻EC1株产EPA的较适条件为NaNO_375 mg·L~-1,p H7.5,昼夜温度17~15℃,接种量为12%,在此条件下培养7d其EPA的产量可达25.38 mg·g~-1,传代实验表明突变藻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小球藻规模化生产EPA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6.
小球藻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概述了小球藻的培养技术和小球藻生物活性物质、小球藻天然药物及其它小球藻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7.
对于生物体来说,空间环境具有不同于地面的若干作用因素,如微重力,强辐射,超净等。其中,微重力因子的作用在空间生物学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lg)的作用,生物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出一定的机制适应着地球的重力环境。离开地球的重力场,从低等到高等许多生物的生命过程都发现有明显  相似文献   
168.
铜绿微囊藻与小球藻对低温和黑暗的响应与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 7806)与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sp. FACHB-31)为研究对象, 探讨低温和黑暗对其生长、色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30d的低温和黑暗处理, 显著降低了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叶绿素a浓度, 增加了单位细胞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温黑暗条件下, 铜绿微囊藻的MDA含量及CAT活性均显著增加, 而小球藻变化不明显。30d低温黑暗处理, 铜绿微囊藻的存活率为54.6%, 显著高于小球藻的31.3%。当恢复正常温度与光照, 2种藻均迅速生长。这些结果表明低温黑暗影响了微囊藻和小球藻的生理特性。在低温黑暗处理下, 微囊藻的Fv/Fm显著降低, 而小球藻则保持较为恒定的Fv/Fm, 表明微囊藻通过降低自身光合活性来渡过冬季低温黑暗的条件, 而小球藻在低温黑暗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光合活性。  相似文献   
169.
厌氧条件下小球藻细胞的异养转化和乳酸发酵(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