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研究担载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聚乳酸纤维乳液法静电纺丝的制备工艺,从电压、溶液浓度等工艺条件进行探索,通过扫描电镜对纤维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旨在找到最佳纺丝制备条件,并观察该条件下纤维的体外释放行为和细胞活性。方法:将NGF水溶液分散于聚乳酸(PLLA)溶液中,通过W/O乳液法制备静电纺丝纤维。分别从电压8 k V、10 k V、12 k V,浓度梯度90mg/m L、100 mg/m L、110 mg/m L进行静电纺丝纤维的制备,对纤维的形态等进行表征。使用ELISA对NGF体外释放动力学进行检测,用Alamer Blue试剂考察纤维释放液对于PC12悬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浓度和电压对电纺纤维制备影响很大。当浓度过大时,易堵塞纺丝喷头且纤维弯曲,过小时纤维粗细差异较大。电压过大或过小时纤维弯曲情况严重,甚至出现缠绕现象。当浓度为100 mg/m L,电压为10 k V时制备的乳液法静电纺丝聚乳酸纤维直径粗细均匀,具有较好形态。在该条件下的制备的纤维NGF体外有效释放13天,释放液可以促进PC12细胞的增殖。结论:担载NGF的聚乳酸纤维乳液法最佳静电纺丝制备条件为:PLLA溶液浓度100 mg/m L、电压10 k V,该条件下制备的担载NGF的聚乳酸纤维体外释放可累计释放13天,其释放液可有效促进PC12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研究担载NGF的聚乳酸纤维导管奠定了一定的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MRI与乳腺X线检查在导管原位癌(DC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乳腺DCIS患者52例(58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乳腺MRI及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MRI及X线检查在导管原位癌(DC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8个病灶中,乳腺MRI共检查出阳性54例,阴性4例,其中误诊或漏诊4例;乳腺X线共检查出阳性49例,阴性9例,其中误诊或漏诊11例。乳腺MRI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乳腺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乳腺MRI检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分别高于乳腺X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检查对DCIS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亦存在少数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3.
导管组织在木本植物水力学特性及水分关系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但其长度的传统测试装置和方法相对繁琐。本研究在注气法原理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后装置简易、操作便捷。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成功测定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导管的长度及相关参数:气体传导耗散系数为0.111±0.012;最大导管长度为56.9±1.5 cm;平均导管长度为19.6±2.5 cm;最大分布导管长度为9.8±1.3 cm。枝条注气方向对测试结果没有明显影响。测试过程中注气端压强变化不明显,对导管长度及相关参数的测定和计算影响不显著。本方法与传统注气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显微照相技术对四合木根、茎部导管分子形态特征及数量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SMA分析导管分子长度与直径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探讨四合木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对草原化荒漠地区的适应特性。结果表明:(1)四合木根部与茎部导管分子均以孔纹、网纹和两端无尾类型为主,具单穿孔板。(2)四合木根部与茎部导管分子在长度上均为短级水平,直径上均为小级水平,且宽窄导管并存;茎部导管分子较根部导管分子更加"小型化"。(3)不论根部或茎部,其导管分子的长度与直径之间均表现出异速生长的关系,且导管分子长度的增长速率大于直径的增长速率。这些结果有助于从细胞学尺度上了解荒漠区木本植物对草原化荒漠地区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为血液疾病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尖端定位,探讨该方法对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置管全程中的良莠影响及护理对策。将100例血液病进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进行PICC尖端定位;试验组采用PM-12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引导三向瓣膜PICC尖端定位技术进行PICC置管术。分析、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液病患者置管过程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准确判断尖端位置的时效性,置管后出血、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尖端到位率差异显著(p0.05)、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局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操作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电定位PICC到端尖的准确率高,患者对该方法比较满意;但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感染的发生率高于传统体外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  相似文献   
16.
维管植物木质部输导特性以及仿生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细胞壁、导管(管胞)、木质部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论述了维管植物木质部的耐压性和韧性机理,并对木质部强有力的输导性机理进行了阐述。从仿生学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仿生耐压管道和一次性超强榆导毛细管束的仿生结构模型。其中仿生耐压管道自内向外分别由内管、纤维层、增厚层、均压层和保护层组成,具有很好的耐压性和一定的保温性;一次性超强输导毛细管束采用许多根微细的毛细管加以穿孔板组成,能最大限度地维持水的内聚张力。  相似文献   
17.
静脉导管留置及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留置抽液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urokinase,UK)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对胸膜肥厚、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2例收治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于常规抗结核以及传统单纯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等治疗;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予口服泼尼松30mg.d-1,每周减量5~10mg,疗程约4~6周。在以上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第一次穿刺时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穿针穿刺置入并保留于胸腔,抽液后从导管注入尿激酶10~20万U,保留24小时后再次抽液;可以再次或多次使用尿激酶10万u注入胸腔;此后不定时抽液,经B超证实抽尽胸水后拔除导管。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12.3±6.6)天,住院费用(2219.5±1171.9)元,治疗后第三个月的胸膜厚度(1.00±0.23)mm,无病例发生胸膜增厚、粘连及包裹性胸腔积液。对照组住院时间(20.4±7.9)天,住院费用(2721.9±1711.7)元,治疗后第三个月胸膜厚度(2.1±0.31)mm,另有3例发生胸膜增厚、粘连,2例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留置抽液及尿激酶胸腔内保留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少、疗效确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能有效预防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郑剑光  陶新智 《蛇志》1998,10(1):19-21
目的探讨应用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经皮穿刺左右侧股静脉右侧股动脉(起源于左室时),将多根6F或7F4极导管送至高位右房(HRA)、房束(HBE)、右室心尖(RVA)、右室流出道(RVOT)或左室(LV),作短阵快速和程序刺激心室诱发VT,同步记录12导联及心腔内各部位电图。结果除1例不能坚持RFCA外,成功11例(91.7%),另1例因疗效不满意改用导管心内膜直流电消融而获成功。结论术前诊断及靶点标测的准确性是RFCA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目前周围神经修复中,神经导管是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乳液法涂层纤维制备的神经导管在神经修复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本文采用乳液法制备担载NGF的丝素-聚乳酸(PLLA)涂层电纺纤维,观察纤维的形态,测定NGF的体外释放动力学参数,并考察纤维释放液对于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担载NGF的涂层纤维具备类似于细胞外基质(ECM)的三维结构和多孔形态;涂层纤维中NGF体外有效缓释10天;细胞实验中,在含有释放液的培养基中生长的PC12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荧光强度平均多了2000-4000个荧光强度,所以释放液可以更好地促进PC12细胞的增殖。结论:担载NGF的乳液法涂层纺丝纤维具备促进缺损周围神经修复的条件,可以进一步研究在动物体内修复缺损周围神经中的效果,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手段。从给 药方式上而言,相对于静脉系统化疗及单纯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尤其是进行明胶海绵补充栓塞,可明显改善物代 谢动力学参数,既减少外周药物浓度和非靶器官毒性,又能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从剂型上而言,阿霉素 碘化油乳剂能明显降低血药峰值浓度,并能选择性分布于肝脏肿瘤内,达到靶向治疗肝癌的目的。加用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上述 作用会更加明显。肝动脉化疗药微囊栓塞也能取得较明显的物代谢动力学优势,缓释、增加局部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和减轻药物 不良反应。无论外周血药峰值浓度(Cmax)还是曲线下面积(AUC),载药洗脱微球(DEB)栓塞均显著低于阿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 从而取得比传统的化疗栓塞更好的肝癌治疗效果。对不同给药方式及载药剂型的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将对不断提高TACE的疗 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