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使用无CLSI完整解释标准的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棒酸、头孢吡肟治疗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家兔模型,观察比较何种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更能准确反应临床疗效。方法 57株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57只家兔腹腔。将感染家兔分成3组(A、B、C组),每组19只;分别在48、72、96、120和144 h注射药物:A组每只家兔注射1 mL浓度为2 g/m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B组每只家兔注射1 mL浓度为0.1g/mL头孢吡肟;C组每只家兔注射1 mL浓度为0.6 g/mL替卡西林/棒酸。比较肉汤稀释法(MIC法)、K-B法及VITEK法检测的药物敏感性结果与体内药物治疗的疗效关系。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A组),K-B法检测结果与家兔感染模型治疗过程相符率为72.2%,MIC法66.7%,VITEK法为66.7%。替卡西林/棒酸治疗组(B组),MIC法83.3%,VITEK法为77.8%,K-B法检测结果与家兔感染模型治疗过程相符率为50.0%。头孢吡肟治疗组(C组),MIC法88.9%,VITEK法为77.8%,K-B法检测结果与家兔感染模型治疗过程相符率为72.2%。结论在3种药物敏感性检测法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K-B法检测结果与感染家兔的抗感染疗效最为接近;替卡西林/棒酸及头孢吡肟均以MIC法与感染家兔的抗感染疗效最为接近;针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感染建议临床使用不同的方法检测不同的药物体外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2.
家兔供体卵裂球细胞周期对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药物处理使家兔桑椹胚卵裂球的细胞周期分别同期化于G1、S或G2期 ,然后分别移入去核的MⅡ期卵母细胞中 ,以研究供体核细胞周期对家兔胚胎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供体核细胞周期对家兔核移植胚胎的发育潜力有明显影响 ,以G1期卵裂球为供体的核移植重组胚的激活率、卵裂率、桑椹胚、囊胚和孵化囊胚率及囊胚平均细胞数分别为 87 3% (32 2 / 36 9)、 84 9% (2 99/ 35 2 )、 71 5 % (193/ 2 70 )、5 8 0 % (76 / 131)、 35 1% (4 6 / 131)和 12 6± 4 8,显著高于S期 [79 6 % (10 9/ 137)、 74 4% (93/ 12 5 )、30 3% (33/ 10 9)、19 3% (17/ 88)、 6 8% (6 / 88)和 118 8± 3 5 ]、G2期 [6 3 6 % (70 / 110 )、6 0 % (6 0 / 10 0 )、16 9% (11/ 6 5 )、 16 3% (7/ 43)、 4 7% (2 / 43)和 110 6± 5 8]和未经同期化处理的卵裂球 [78 1% (185 /2 37)、 73 2 % (15 8/ 2 16 )、 49 4% (4 3/ 87)、 32 2 % (2 8/ 87)、 12 6 % (11/ 87)和 12 0 5± 4 4](P <0 0 5 )。来源于G1期卵裂球的 144枚克隆胚胎移植到 12只受体中 ,6只妊娠并产下 19只活仔 ,产仔率为 13 2 % ,显著高于来源于S期 (5 8% ,7/ 12 0 )、G2期 (0 ,0 / 12 6 )或未同期化卵裂球的克隆胚胎 (5 3% ,8/ 15 0 ) (P <0  相似文献   
103.
家兔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改良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兔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报道甚少,且文献报告多采用切开置管法[1、2]。我们采用自制穿刺针,不切开黄韧带和椎板间孔,直人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1穿刺针及导管的制备采用普通的12号输液针头,去掉针尖一半并锉钝,针蒂处剪一小口与针尖斜面平行。用医用硬塑胶管拉制成内径1mm左右的细管与穿刺针相匹配。  相似文献   
104.
短暂性缺血对小脑皮质超微结构的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兔全脑缺血对小脑皮质蒲肯野细胞的损害。方法 用电镜观察缺血后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随着缺血,缺血再灌时间延长,蒲肯野细胞肿胀,线粒体嵴部分断裂,空泡样变。细胞突起间的部分桥粒样结构移位,结论 缺血再灌比单纯缺血对蒲肯野细胞的损害更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双套管水柱的构成,用双套管水柱法测定家兔的平均动脉压,观察静脉麻醉对家兔血压的影响。方法双套管水柱的组成和使用,并在局麻或全麻下,用双套管水柱法及RM6000多导生理记录仪有创连续监测家兔平均动脉压,用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所测数据。结果静脉麻醉后家兔的平均动脉压从术前(149.88±1.77)cmH2O(局麻清醒安静状态下)下降到(127.60±4.09)cmH2O,有显著差异(P〈0.05)。双套管水柱法及RM6000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得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双套管水柱法可准确地、动态地监测麻醉家兔平均动脉压。静脉麻醉对家兔血压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188Re标记RGD-4CK的方法及其在健康家兔体内的示踪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预锡化法^188Re直接标记RGD-4CK,纸层析测定标记多肽的标记率并计算比活度。测定9只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37MBq^188Re-RGD-4CK后不同时相点血液中的放射性浓度,采用DAS软件评价标记多肽示踪动力学行为,以F值检验、AIC值、R2值并结合αvβ3受体在正常机体表达实际,对血液放射性浓度一时间数据进行房室模型曲线拟合,根据拟合结果计算示踪动力学参数。结果:^188Re-RGD-4CK的标记率大于97%,比活度为3.97±0.02TBq/mmol。^188Re-RGD-4CK在健康家兔体内的放射浓度实测值符合以1/C2为权重系数拟合的二室模型理论计算值。结论:预锡化法^188Re直接标记RGD-4CK制备方法简便,标记率高,无需分离纯化。^188Re-RGD-4CK在健康家兔体内的示踪动力学符合以1/C2为权重系数拟合的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壳聚糖/碳酸钙三维复合材料(CS/CaCO3)和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CS/HA)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CS/CaCO3、CS/HA三组.左前肢去毛后,2%巴比妥钠(30mg/kg,iv)麻醉,距桡骨远端3cm处截骨1cm,形成骨缺损,分别植入相应材料.术后4w、8w、12w分别处死动物,X线摄片后,取骨缺损标本,进行大体与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植入块颜色变红,周围有较多量的新生骨样组织包裹,骨痂增多,向植入块内移行;术后8周,植入块周围有明显新骨生成,将材料分隔包围,新骨中央区可见材料呈蜂窝状残留.术后12周缺损区大部分编织骨被成熟的板层骨组织替代,并形成髓腔.结论:CS/CaCO3和CS/HA两种仿生复合材料能明显促进兔桡骨骨缺损修复,诱导骨痂生成.  相似文献   
108.
大鼠和家兔生后发育各阶段比目鱼肌纤维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大鼠与家兔骨骼肌各类型肌纤维的数量和二维分布以及生后发育对其影响,取生后2d和2、4、6、8、10周龄(体重10g和32、95、190、280、320g)大鼠及生后2d和2、4、8、12、16、20、24周龄(体重100g和220、400、750、1200、1600、2100、2500g)家兔的比目鱼肌做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和家兔比目鱼肌纤维被分成Ⅰ型(SO),ⅡX型(FO)和ⅡA型(FOG)3型。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每型肌纤维在生后发育各阶段的相关变化,大鼠和家兔比目鱼肌中:Ⅰ型纤维分布于整块肌肉,其数量随着生后发育而增加。幼体ⅡX型纤维分布在整块肌肉中,其数量随生后发育而减少;ⅡA型分布在肌肉中深层,数量几乎无变化;至成体时只有少量的ⅡX和ⅡA分布在肌表层。整个发育期间未见ⅡB型纤维。ⅡA型纤维直径最大,Ⅰ型中等,而ⅡX型最小。家兔3型肌纤维的平均横切面积比大鼠的大。这些结果表明大鼠和家兔后肢肌各种类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和分布随生长过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9.
哈慈五行针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哈慈五行针双极针法作用于大白兔经穴、体液8周后,由颈动脉取血,测试其血液流变学特征,并与对照组作比较,全血还原粘度五行针实验组为3.58,对照组为4.06。证明五行针对红细胞的聚集到了解聚作用,增强了红细胞的流动性,即在五行针的磁场作用下,红细胞表面电荷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朝磁场和血液流动相垂直方向运动,红细胞的电泳速度加快,红细胞间相互排斥性增加,粘滞度下降,流动性提高。哈慈五行针对于临床改善血液的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具有实际意义。用于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循环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0.
穴位埋磁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生物磁学》2004,4(4):1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