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目的制备发病过程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其肾脏和主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8周龄SD大鼠高脂、高糖饮食一个月后给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于成模后4周及8周观察血管功能指标和肾脏功能指标,并对肾脏和血管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于成模后4周及8周出现高血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肾功能改变和血管功能改变。肾脏光镜下见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水肿,管腔内有大量蛋白管型和细胞管型;肾盂区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动脉血管电镜下见内皮细胞局部损伤严重;内皮细胞与内弹力板连接处空隙增加等。结论用高脂高糖饮食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可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4周及8周后观察肾脏及大血管相继出现病变,是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2.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建立动物模型能更好的研究其发病机理,从而进行防治。本文就PVR动物模型的所用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评价和分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沈旻倩  刘锦  周建丽  刘庆淮 《生物磁学》2011,(23):4454-4459
目的:研究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DADC1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中的表达及对ARPE1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荧光表达载体pEGFP-C1-CDADC1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CDADC1,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ARPE19细胞,观察GFP—CDADC1融合蛋白在ARPE19细胞的表达定位,流式细胞仪测定CDADC1转染后对ARPE19细胞生长周期、凋亡的影响。结果:FP—CDADC1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显示,CDADC1低表达于ARPE19细胞胞浆,高表达于细胞核;pcD—NA3.1-myc-CDADC1瞬时转染ARPE19细胞显示24小时细胞无明显改变,48小时后重组质粒转染组S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19.37%,pcDNA3.1-myc空载质粒转染组S期细胞占10.87%,而空白对照组S期细胞占3.33%,重组质粒转染组与两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ADC1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促进DNA的合成,引起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检测方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580例妇女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第2代杂交捕获法(HC Ⅱ)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作为确诊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580例受检者中病理诊断为炎症207例(35.69%),CIN Ⅰ 224例(38.62%),CIN Ⅱ 96例(16.55%),CIN Ⅲ 38例(6.55%),浸润癌15例(2.58%);②TCT检测异常者中炎症52例(25.12%),CIN Ⅰ 177例(79.02%),CIN Ⅱ 85例(88.54%),CIN Ⅲ36例(94.74%),浸润癌15例(100%),其中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炎症组和CIN Ⅰ组,低于湿润癌组(P〈0.01或0.05);③HPV DNA检测阳性者中炎症66例(31.88%),CIN Ⅰ 152例(67.86%),CIN Ⅱ 83例(86.46%),CINIII 35例(92.11%),浸润癌组15例(100%),除CIN Ⅱ和CIN 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HPV-DNA检测阳性组CIN和浸润癌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④30岁以下高危险型HPV感染率(65.53%)显著高于30岁以上34.47%感染率(P〈0.01);⑤联合应用TCT、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14%和69.28%,高于TCT或HPV-DNA的单独检测。结论:宫颈高危险型HPV感染是CIN及宫颈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并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HPV-DNA和TCT联合应用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5.
延长糖尿病模型大鼠生存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延长糖尿病模型大鼠生存期,动态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5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bw)体重腹腔1次注射造模,分别于69、、12月时处死取眼球,采用视网膜微血管消化铺片技术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DR样病变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变呈多样性改变,以12月DR出现的小动脉硬化尤为严重。结论糖尿病大鼠生存期的延长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TCD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TCD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行TCD检查,2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病组脑动脉的Vp较对照组显著加快.其中MCA、TICA、ACA、VA和BA的V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脑血管病变的程度与年龄、病程有关。结论TCD对2型糖尿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灵敏性较高,在诊断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变,预测和减少脑血管意外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7.
APE/Ref-1在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性质活泼的自由基(free radicals)在保持产生和清除平衡的稳衡性动态下能履行正常的生理功能,但超过生物体的清除能力则可导致多种疾病.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氧化还原因子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redox-factor 1, APE/Ref-1)是一种体内分布广泛的多功能蛋白质,通过修复DNA的无嘌呤/无嘧啶(apurinic/apyrimidinic, AP)部位参与DNA的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APE/Ref-1还可通过还原许多转录因子的半胱氨酸残基使之易于与DNA结合而调控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APE/Ref-1的抗细胞凋亡作用使其在自由基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退行性病变、脑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DR早期表现为视网膜神经细胞退化性改变,晚期出现新生血管及增殖膜,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危害患者视力。基因治疗为探索DR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目前DR的基因治疗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CL系列甘蔗亲本的遗传力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CL系列甘蔗品种作杂交亲本的遗传特点,采用3×3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遗传设计,估算了7个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方差、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结果表明:锤度的遗传主要受母本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株高的遗传主要受父母本加性基因控制,而锤重的遗传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效应所制约;CL83-1163作为母本,糖分配合力高,且能把高糖特性传递给后代,CL88-4730为父本,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大,其杂交后代表现高产高糖;根据配合力总效应(TCA),综合表现好的组合有CL83-1364×CL88-4730、CL83-1900×CL84-3152、CL83-1163×CL88-4730,可用于今后的甘蔗有性育种计划。  相似文献   
70.
探讨TSP1表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和机制,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的实验和理论依据。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TSP1在早期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早期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表面血管、神经节细胞层、内外核层中均有明显的TSP1表达,糖尿病视网膜组TSP1 mRNA表达要高于对照组,其中实时荧光定量PCR CT值的结果显示糖尿病组TSP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要高约3.48倍,二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TSP1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不可分,TSP1表达的增加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