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61.
β多样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群落上,对动物群落并联系系统发育β多样性的研究却较少。鉴于此,本研究以海南省5个自然保护区的尺蛾科昆虫为例,探究这些保护区的昆虫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通过分子和形态学方法,将采集的尺蛾科昆虫成虫样本鉴定到种,并建立它们的系统发育树。分别选取了两个类型的β多样性指数:传统的Jaccard指数、Bray-Curtis指数和系统发育β多样性指数Dpw,用于比较不同样点间β多样性的变化。结合地理距离、飞行能力以及环境因子,运用mantel检验、RDA及偏RDA分析等方法探究海南尺蛾科昆虫β多样性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Jaccard指数和Dpw指数与19个环境因子中的等温性(bio_6)、最冷月最低温度(bio_9)和最湿季度平均温度(bio_11)这3个环境因子存在显著相关,与地理距离和飞行能力无显著相关,而Bray-Curtis指数与上述因子均无显著相关关系。3个环境因子对各β多样性指数的综合解释力都达到了79%以上,各自的解释力均在19%以上。分析表明,在海南5个自然保护区中,尺蛾科昆虫β多样性的形成主要受环境因子尤其是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短脉螽科是直翅目昆虫的一个中生代灭绝类群,其最重要特征之一是后足胫节末端具有3—4根较长的距,可以分为长刺状、棒状和叶状等3种类型。在假设短脉螽科具有游泳能力条件下,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探讨短脉螽不同后足胫节端距类型对游泳能力的贡献。分析表明短脉螽科昆虫中,具有叶状端距的类型更有利于提高该类昆虫的游泳能力。短脉螽科昆虫后足端距的高分异度,表明该科昆虫在白垩纪的近水环境不同生态位中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3.
【背景】大肠杆菌病和沙门菌病是最常见的家禽细菌性疾病,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外,禽大肠杆菌和沙门菌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通过禽类及其产品传播给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加强禽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快速鉴别检测,对养禽业和公共卫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禽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确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的特异靶标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多重PCR方法,分析该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可靠性。【结果】该方法能特异性地鉴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每个PCR反应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3 CFU细菌和100 pg基因组DNA。临床分离菌株检测显示,多重PCR与传统血清学方法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够快速鉴别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和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对禽大肠杆菌病和沙门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我国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前景─—方法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在新形势下我国动物地理学的前景,提出建立两类资料地图──动物学资料图( Zoological information map)和地理学资料图(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map),以比较地理学分析法(Comparative geographical analysis),进行不同时空尺度的研究,并建议了在最近时期内应优先选择开展研究的关键性地区及其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65.
果蝇细胞凋亡核心机制的基因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组比较研究是从基因组序列推测调控网络的主要途径。细胞凋亡信号网络是调控网络的一个典型代表。EGL1、CED3、CED4和CED9及其同源蛋白质的线虫和哺乳动物构成保守的凋亡核心机制。目前果蝇细胞凋亡核心机制尚不完整,还未找到EGL1和CED9类似蛋白质。通过一系列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基因组比较分析,在果蝇的基因组数据库中发现了两个BCL2/CED9和一个EGL1的同源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并重构了果蝇  相似文献   
66.
李霞  陈根云 《生物技术》1998,8(3):13-15
本文采用常规IB液体培养基37℃培养;增加0.66MM甜菜碱,0.33M山梨醇+0.33M甜菜碱,0.66MM山梨醇,25℃培养于常规LB液体培养基培养以及更换温敏表达载体PBV200等三种方法,比较RubisCO小亚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表明,采用降低温度和增加培养介质的方法,目的基因以可溶性蛋白形成表达,且表达量与常远规LB培养基表达量相同;而以温敏表达载体PBV200质粒,表达总量增加且培养周期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67.
黑曲霉T21是由黑曲霉3.795经诱变育种获得的糖化酶高产菌株,为阐明其高产的分子机制,由黑曲霉3.795克隆了糖化酶结构基因及其5′旁侧序列,并与黑曲霉T21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由黑曲霉3.795菌丝体分离染色体DNA,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糖化酶结构基因位于~2.5kb的EcoRⅠ-EcoRⅤ染色体DNA片段上,在此EcoRⅠ位点上游约1.0kb处有一SalⅠ位点.为构建糖化酶结构基因及其5′旁侧序列的基因组文库,该染色体DNA分别用EcoRⅠ+EcoRⅤ和EcoR+SalⅠ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并回收长度在1.0kb左右和2.5kb左右的DNA片段,分别与pUC19载体连接后转化入E.coliDH5.用原位杂交方法筛选到了携带糖化酶基因编码区及其1505bp5′旁侧序列的阳性克隆.对克隆片段的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与黑曲霉T21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糖化酶基因编码区及其150bp3′非编码区内,未发现碱基差异,但在-340~-1505的5′上游区内发生了9个位置的碱基变化,包括缺失、插入和替换.这些结果表明,黑曲霉T21与3.795的糖化酶产量的差异与其结构基因无关,但可能与其  相似文献   
68.
为评估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 )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多重PCR和荚膜肿胀试验对568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血清分型,并对分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68株肺炎链球菌中,213株通过荚膜肿胀试验分出16个血清群,主要有血清群19(23.1%,131/568)、6(5.3%,30/568)、23(1.6%,9/568)、14(1.4%,8/568)、9(1.1%,6/568)、15(1.1%,6/568)等,分型率为37.5%(213/568);356株通过多重PCR分出21个血清群,主要有血清群19(27.8%,158/568)、23(8.5%,48/568)、6(7.4%,42/568)、14(4.4%,25/568)、3(4.2%,24/568)、15(3.5%,20/568)等,分型率为62.7%(356/568)。荚膜肿胀试验鉴定出血清群4和18,但多重PCR未能鉴定;多重PCR鉴定出血清群5、12、35、16、17和22,但荚膜肿胀试验未能鉴定。多重PCR与荚膜肿胀试验对19F、19A血清型的鉴定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这2种方法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结果有差别,多重PCR的分型率高于荚膜肿胀试验。对来源复杂的标本进行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2种方法可相互补充,以提高分型率。  相似文献   
69.
随着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蛋白质组学已成为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之后的又一研究热点,寻找可靠的差异表达蛋白对于生物标记物的发现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准确、灵敏地筛选出差异蛋白已成为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研究方法众多,但这些方法策略的适用范围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基于质谱技术筛选差异蛋白的统计学策略可以分为3类:基于经典统计学派的策略、基于贝叶斯学派的统计检验策略和其他策略,这3类方法有各自的应用范围、特点及不足.此外,筛选过程还将产生部分假阳性结果,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对差异表达蛋白的质量进行控制,以提高统计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0.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黏附相关基因、侵袭及毒素相关基因、抗血清存活相关基因及铁转运相关基因的多重PCR方法,实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简便、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8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四组多重PCR体系,并通过模板倍比稀释检测各组多重PCR的灵敏性。利用多重PCR检测100株APEC毒力基因的分布,验证多重PCR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根据PCR扩增片段大小判定,上述四组多重PCR体系均能同时扩增出该组中的各个毒力基因,且灵敏度分别为:103CFU、103CFU、105CFU、105CFU细菌和1ng、1ng、10ng、10ng DNA。100株APEC的毒力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多重PCR和单基因PCR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四组多重PCR方法能够简便、快速地检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可用于毒力基因的鉴定以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