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异戊烯焦磷酸异构酶(IPI)是萜类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本文在丹参转录组高通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丹参IPI基因(SmIPI)进行了克隆及序列分析。SmIPI脸长1234bp,包含681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22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结构分析表明,SmIPI亲水性α/β蛋白,包含有IPI结构域,在序列组成、结构及活性位点等方面与其他植物的IPI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SmIPI在丹参生长的各个时期和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表达,其表达受病原菌和茉莉酸甲酯的诱导。  相似文献   
92.
对丹参EST序列进行Blast分析,获得一个新的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命名为SmLTP1(GenBank注册号为EF187461)。该基因cDNA全长593bp,包含一个长为357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11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植物nsLTP的典型结构,即4对二硫键,4个a-螺旋,1个可结合和容纳脂肪酸分子的类似口袋状的疏水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SmLTP1基因在丹参不同组织器官中差异表达,其表达受病原菌和茉莉酸甲酯的诱导,显示SmLTP1基因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3.
庞俊秀  薛惠芬  刘婉秋  龙鸿 《广西植物》2021,41(12):1996-2003
三倍体丹参是以二倍体丹参为父本、人工染色体加倍的四倍体白花丹参为母本杂交选育的杂交种。为深入了解三倍体丹参花粉的特性,以及为三倍体种质利用提供孢粉学依据,该文以二倍体丹参为对照,研究了三倍体丹参杂交种花粉的形态变异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二倍体和三倍体丹参的花粉萌发沟、外壁纹饰、花粉粒形状等特征进行了显微和超微形态观察,综合进行了花粉形态差异比较,并对花粉大小和形状数据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和正态检验。结果表明:(1)二倍体丹参为6沟花粉,三倍体花粉萌发沟有6沟和8沟两种类型,沟内疣状颗粒分布不匀,出现畸形萌发沟。(2)二倍体和三倍体花粉外壁均为网状雕纹。二倍体花粉网眼内具多个多边形穿孔,穿孔大; 6沟和8沟两种类型的三倍体花粉网眼无穿孔或仅有几个小穿孔,6沟和8沟花粉的外壁雕纹相同。(3)三倍体花粉的极轴长(P)和赤道宽(E)均值显著小于二倍体花粉,花粉大小呈偏正态分布,P*E的差异系数大于二倍体花粉,且有极值存在。三倍体和二倍体丹参的萌发沟和雕纹存在差异,而花粉形状差异不显著。综上结果表明三倍体丹参花粉在倍性效应和杂合性的双重影响下发生了形态变异,且有多种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94.
丹参悬浮培养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和活力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楠  刘俊  张馨宇  董娟娥 《生物工程学报》2014,30(10):1612-1621
对丹参悬浮培养细胞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利用FDA染色和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装载对制备得到的原生质体的活力和功能进行了检测。丹参悬浮培养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为:悬浮培养细胞酶解的适宜酶液组合为纤维素酶1.5%、果胶酶0.3%和离析酶0.5%;适宜的甘露醇浓度为0.4 mol/L;酶解时间为12 h;在6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收集,纯化得到原生质体,其产量为1.1×106/g FW,FDA检测显示其活力为95%以上,荧光探针Fluo-3/AM可成功装载到原生质体中。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哀竭(CRF)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CRF临床疗效的措施。方法:选 择2010 年5 月至2012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CRF患者94 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7 例)和观察 组(n=4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治疗4 周后比较两组 患者肾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UN、Scr 和C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4 周后,两组的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cr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UN、Scr 水平明显低于对 照组,而C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6%和91.5%,观察组显著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 多酚酸盐联合凯时注射液辅助治疗CRF 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6.
目的:优选参附丹强心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出膏率和丹参素钠含量考察水提工艺条件。结果:水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药材用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3h。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3批验证结果,出膏率18.81%,丹参素钠含量23.06mg/g。结论:上述实验结果可作为参附丹强心颗粒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97.
旨在评价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临床给药剂量筛选试验为基础,分别设置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药物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对攻毒前后试验动物的相对体质量及试验结束后免疫器官指数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比较各组数据的显著性差异来评价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能提高发病鸡的相对增量率,并促进发病鸡的生长发育。说明,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对患病鸡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为了筛选出防治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对七个具有止咳化痰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进行了对比实验。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用右美沙芬、氯化铵作阳性药,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采用浓氨水引咳法和气管段酚红分泌法,对七个中药复方制剂的止咳化痰作用进行了观测。结果方7、方5可显著延长小鼠的咳嗽潜伏期(P0.05),减少5 min内的咳嗽次数(P0.05),除方4组外,其他中药组的气管酚红排泌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方7、方5和氯化铵组小鼠的酚红排泌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结论七个中药复方组中,方5、方7的止咳化痰作用最显著,可在进一步实验研究后,作为PRDC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观察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联合复方氨基酸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建立相关护理方法,将68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联合复方氨基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进行生化指标监测、记录不良反应以及进行营养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人体测量值增加,血清清蛋白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联合复方氨基酸对于改善恶性肿瘤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效果明显,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0.
蜜环菌诱导子对丹参冠瘿组织积累丹参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6 7_V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利用计算机软件“均匀设计、回归分析及优化系统” ,研究了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Karst)诱导子浓度、诱导子的加入时间与处理的收获时间对丹参 (SalviamiltiorrhizaBunge)冠瘿组织积累丹参酮的影响。结果表明 ,蜜环菌诱导子浓度为 119mL/L、第 0天加入诱导子、第 2 9天收获培养物与培养液时可获得最高的丹参酮生产量 (147mg/L ,P <0 .0 5 ) ,蜜环菌诱导子浓度为 113mL/L、第 0天加入诱导子、第 2 6天收获培养液时可获得最高的丹参酮生产量 (6 2mg/L ,P <0 .0 5 ) ,蜜环菌诱导子浓度为 87mL/L、第 0天加入诱导子、第2 8天收获培养物时可获得最高的丹参酮生产量 (94mg/L ,P <0 .0 5 )。结果证实 ,计算机软件“均匀设计、回归分析及优化系统”对于观察值受多因素影响的研究非常有效和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