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LVV)是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导入系统。拟用已研发的携带人的β-珠蛋白基因自删除慢病毒载体,优化其表达有效性和提高其病毒颗粒数。方法:比较三款不同的启动子预测软件的分析结果,分别构建三种不同长度启动子的表达β-珠蛋白基因(β-globin)的LVV,并对其Ⅱ号内含子进行部分删减;用经优化的LVV转导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小鼠诱导性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后,用此iPSC制备嵌合体小鼠模型;经RT-PCR、血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等观察分析其功能性代偿的潜能。研究结果:经优化后的自删除慢病毒载体病毒对其病毒颗粒数的滴度影响不大(2.3×10~(11)LPs/ml),可在嵌合体小鼠模型体内检测到正常人β-珠蛋白基因的功能性表达。结论:优化了表达人β-珠蛋白基因的自删除LVV。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新型基因药物rAAV-shRNA-CDK2对人肝癌裸鼠血液系统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采用皮下接种人肝癌Hep G2细胞构建荷瘤裸鼠,10天后将其随机分为3组:肿瘤组、NC组及rAAV-shRNA-CDK2组,每组雌雄裸鼠各6只。通过尾静脉注射定量给药,15天后取眼球血并处死裸鼠。检测血常规指标和骨髓细胞周期。结果:所有裸鼠平均血小板体积略高于该周龄鼠的正常值范围,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雌性裸鼠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rAAV-shRNA-CDK2组,而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rAAV-shRNA-CDK2组(P0.05),但指标数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各组雄性裸鼠骨髓细胞周期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组雌性裸鼠骨髓细胞G2/M期比例明显高于rAAV-shRNA-CDK2(P0.05),但两组其他周期骨髓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AV--shRNA-CDK2并未对人肝癌裸鼠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以端粒酶为靶点的药物设计和基因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ong WR  Li J  Li FS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3):274-276
端粒亦称端区,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随细胞分裂而脱失,缩短至一定程度时体细胞死亡,癌细胞因具有合成端粒的端粒酶而获永生。端粒酶亦称端聚酶,为一含RNA的核糖核蛋白,在90%的癌细胞中过表达,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以端粒酶为靶点的药物设计策略包括端粒酶RNA和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以及编码端粒结合蛋白基因的操作。另外,染色体转移、诱导分化、细胞周期调节及常规药物筛选亦为重要的策略。其中针对端粒酶RNA模  相似文献   
104.
蒋芝华  倪紫美 《生理学报》1997,49(2):141-145
用成年大鼠75只,给右侧黑质区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制备偏侧帕金森氏病(PD)鼠模型。四周后,注射阿朴吗啡(APO)诱发大鼠向左侧旋转。旋转数为每分钟7次以上的35只PD鼠作实验用。其中实验组15只,对照组20只。向实验组PD鼠右侧纹状体多点植入含大鼠酪氨酸羟化酶cDNA(TH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SVK3-TH和脂质体Lipofectin混合的基因转染复  相似文献   
105.
为探讨GM-CSF基因转染的树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GM-CSF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脾脏树突细胞后,FACS分析表明其B7-1且和B7-2表达水平明显提高,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显示其对T淋巴细胞具有更强的刺激作用;树突细胞体外经放射线灭活的B16肿瘤细胞刺激后免疫正常同系小鼠,能诱导出显著的CTL活性.使免疫小鼠对野生型B16肿瘤细胞的攻击具有一定抵抗作用;这种经瘤苗刺激的树突细胞导入GM-CSF基因后,体内可诱导更强的CTL活性,更有效地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并且对肺转移荷瘤小鼠具有更强的治疗作用,使肺转移结节明显减少,60%的荷瘤小鼠长期存活.结果提示体外经瘤苗刺激、GM-CSF基因转染的树突细胞可望成为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6.
研究将对巨噬细胞双重功能均具有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GM-CSF的基因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再经肿瘤抗原致敏后通过静脉注射用于实验性CT26结肠癌肺转移小鼠的治疗.结果表明,腺病毒介导的GM-CSF基因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转染后4h即可分泌较高水平的GM-CSF.转染后10d仍可有效表达;转染后16h左右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明显增强,其抗原提呈能力也达最高水平;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高;荷瘤3d的实验性CT26结肠癌肺转移小鼠经肿瘤抗原致敏的GM-CSF基因转染巨噬细胞治疗后第16天肺部转移结节数明显减少;经治疗小鼠脾细胞经诱导的CTL杀伤活性也明显升高.以上结果提示,GM-CSF基因转染及表达能有效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及效应功能;经肿瘤抗原刺激后其对转移性肿瘤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定点诱变技术,将R338A点突变引入人凝血因子Ⅸ基因,并构建于AAV载体上,以rHSV/AAV杂合辅助病毒系统介导制备rAAV-hFIX重组病毒,然后,经肌肉注射对血友病B小鼠进行治疗实验,观察该突变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活性以及机体对该突变衍生物的免疫反应与治疗效果.结果显示:(i)治疗小鼠体内可检测到hFIX-R338A突变衍生物的存在,并持续15周以上;(ii)突变衍生物hFIX-R338A在小鼠血浆中的凝血活性达(34.2±5.23)%,显著高于野生型Ⅸ因子凝血活性((14.27±3.4)%);(iii)治疗小鼠体内未检测到抗Ⅸ因子突变衍生物抗体的存在;(iv)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局部及全身性毒副作用.提示:以AAV介导人凝血因子Ⅸ高活性突变衍生物hFLX-R338A基因治疗可能成为替代野生型Ⅸ因子进行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一个更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8.
靶向整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的目的是将遗传物质导入细胞并使之得到适宜水平的表达,以纠正机体的遗传缺陷,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或杀死癌细胞及致病微生物。目前广泛应用的病毒及非病毒载体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要求,是基因治疗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同源重组介导的基因靶向性整合,是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的较佳方案。近年来有关同源重组研究的进展,使得其应用于基因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9.
薛京伦 《遗传》1990,12(4):45-48
基因治疗是人类征服遗传性疾病最有希望的手段。基因治疗是指通过遗传操作直接在基因水平上治疗由基因突变所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进行基因治疗有两个基本策略:(1)原位修复有缺陷的基因;(2)将有功能的正常基因转移到疾病细胞或个体基因组的某一部位上以替代缺陷基因发挥作用。目前条件下,后者是比较容易着手的一种基因治疗策略,也称为基因替代疗法。在早期进行基因治疗尝试时,最适合的对象应当是一些产物量无需精确调节,同时又经常开放的基因。首选对象有(1)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由于这种酶的缺乏,在人类中可引起自毁容  相似文献   
110.
人类基因治疗研究的进展陈诗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一、基因治疗的概念基因治疗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从理论设想变为现实,主要是对疾病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同时发展了许多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70年代对RNA或DNA肿瘤病毒转化细胞的研究中所发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转移至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证据,揭示这些病毒可以作为基因转移的媒介。重组DNA 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可以在实验室构建各种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