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昆虫气味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嗅觉在昆虫的多种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气味分子与嗅觉神经元树突上气味受体的结合,参与了昆虫嗅觉识别的初始过程。昆虫的嗅觉神经元表达两类气味受体: 一是传统气味受体,该类受体同源性较低,在少部分嗅觉神经元中表达; 二是Or83b家族受体,该类受体不感受气味,在不同昆虫间较为保守且在大多数嗅觉神经元中表达。目前,对于单个传统气味受体的气味分子配体特异性所知甚少; 对于Or83b家族受体,一般认为其可能具有将传统气味受体运送至嗅觉神经元树突膜上的功能。此外,有一些实验证据不支持昆虫气味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412.
张立  房继明  孙儒泳 《兽类学报》2001,21(4):292-300
研究了成年布氏田鼠在10min内,对不同光照周期下(长光照:LD;短光照:SD)陌生雌/雄个体尿液和粪便两种单一个体气味源的气味行为反应,实验发现:所有雌雄被试鼠对LD气味源比SD气味源表现出更多的嗅闻行为。LD和SD被试鼠对同性/异性尿液气味的嗅闻行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但LD被试雄鼠对陌生雌鼠粪便的嗅闻频次显多于SD被试雄鼠,从嗅闻行为特征量(嗅闻行为占所有行为的百分比)来看,所有LD和SD被试雌,雄鼠对尿液的嗅 明显多于粪便,除SD粪便气味外,被试鼠对异性气味源的嗅闻明显多于同性,实验结果表明:作为两种个体气味源,尿液和粪便都带有季节性信息,而且是具有性别特性的。异性的个体气味源比同性的个体气味源更具吸引力;长光照动物的个体气味比短光照动物的气味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413.
《昆虫知识》2008,45(3):488
在从蠕虫到人类在内的很多生物中,嗅觉提示是由7种跨膜受体的大家族来探测的,这些受体此前一直被划分为G-蛋白耦合受体。然而,昆虫形成了非常简单而有效的嗅觉,在这种嗅觉中,气味受体需要第二个成分才能正确发挥功能,该成分便是“铁通道形成伴护蛋白Or83b”。Sato等人发现,这些  相似文献   
414.
昆虫嗅觉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昆虫的嗅觉对昆虫的栖息地选择、觅食、群集、趋避、繁殖以及信息传递等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昆虫嗅觉机理的深入研究和嗅觉信号传导途径的完整阐述,是探索农业害虫的专一性防治的基础。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s,Ors)是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的一种,是嗅觉系统的关键成分。近年来嗅觉受体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昆虫嗅觉的基本过程、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特征、蛋白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分布部位和相关配体的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15.
乔奇  李海超  原国辉  郭线茹  罗梅浩 《昆虫学报》2008,51(12):1304-1308
为了明确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蛋白αq亚基(HassGαq)在雄性触角中的定位,进而探索该亚基在烟夜蛾嗅觉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首先以原核表达的HassGαq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抗血清。SDS-PAGE分离雄性烟夜蛾触角匀浆上清液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抗血清可识别HassGαq蛋白,同时也与非目的蛋白发生反应,说明在雄性烟夜蛾触角中HassGαq基因可能有多个转录本,或者可能有多种G蛋白α亚基表达。此外,商品化的anti-Gq/11α抗血清可特异地识别HassGαq蛋白。因此,利用anti-Gq/11α抗血清和免疫组化方法对HassGαq蛋白在雄性烟夜蛾触角中进行定位,结果显示HassGαq在雄性烟夜蛾触角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的基部以及感器腔中皆有表达。据此推测HassGαq可能参与烟夜蛾的嗅觉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416.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 channels)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类重要的阳离子通道超家族.根据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将已发现的28种哺乳动物,TRP通道分为:TRPC、TRPV、TRPM、TRPA、TRPP和TRPML 6个亚家族.所有的TRP通道都具有6次跨膜结构域.不同的TRP通道对钙离子和钠离子选择性不同.TRP通道分布广泛,调节机制各异,通过感受细胞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参与痛温觉、机械感觉、味觉的发生和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离子稳态等众多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417.
水分胁迫的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依赖ABA和不依赖ABA的基因表达途径来调节对逆境的适应。植物通过渗透感受器感知胁迫信号,以MAPK和CDPK等途径传递信号,最终引起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18.
主要嗅觉表皮组织(MOE)是哺乳动物感知气味分子的重要器官,气味诱导是嗅觉受体神经元(ORN)活动的起点,嗅觉受体(OR)结合气味分子后通过环腺苷酸(cAMP)信号通路向下游传递信号。腺苷酸环化酶3(AC3)是此通路中的重要分子。为了探讨AC3缺失对小鼠MOE内ORs基因表达的影响,本文以AC3敲除型小鼠(AC3-/-)和野生型小鼠(AC3+/+)为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了部分ORs基因及与其相关因子在MOE中的表达。qRT-PCR表明,3月龄AC3-/-小鼠MOE中嗅觉受体 Olfr15、Olfr16、Olfr533、Olfr536、Olfr1507和Olfr642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出生后PND7、PND30和PND90 三个不同发育时期的AC3-/-小鼠MOE原位杂交显示,嗅觉受体Olfr15、Olfr536和Olfr1507表达的细胞数目均减少。进一步qRT-PCR分析发现,3月龄AC3-/-小鼠嗅觉受体相关因子Rtp1、Rtp2、Reep1、Lhx2、Emx2和Ric-8b的表达也均发生显著下调。由此推测,AC3缺失导致的ORs及其相关因子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嗅觉行为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19.
豆柄瘤蚜茧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对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的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 发现有7 种感受器, 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Ⅰ型、刺形感受器Ⅱ型、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Ⅰ型、腔锥形感受器Ⅱ型和板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是数量最多的感器; 除了腔锥形感受器Ⅱ型只在雌虫触角发现外, 雌、雄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和结构没有较大的差别, 并且腔锥形感受器Ⅱ是数量最少的感器。  相似文献   
420.
小菜蛾对多胺的嗅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对多胺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与蒸馏水对照比较,小菜蛾在交配前和交配后对精胺、亚精胺和腐胺这3种被测的多胺均有明显的趋性反应,但对3种多胺两两之间的选择则无显著差异;在对3种多胺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叶汁之间的选择中,除未交配雄蛾对腐胺有明显的趋性(与甘蓝叶汁比较)和交配后雌蛾对甘蓝叶汁有明显的趋性(与精胺比较)外,其他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多胺对小菜蛾具有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