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为了提高红花苗菜产量,探讨氮源与红花幼苗生长的关系,该研究以1-3、H-7和3-10红花株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砂培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铵态氮、硝态氮、生物有机肥、尿素、生物有机肥/铵态氮、生物有机肥/硝态氮、生物有机肥/尿素、铵态氮/硝态氮等9个处理对红花幼苗生物学性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硝酸盐、羟基红花黄色素A、黄酮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所有施氮处理红花幼苗的株高、单株鲜质量、食用部分质量和生物学产量均有提高,其中尿素处理红花幼苗的食用部分质量、单株鲜质量和生物学产量最高,比对照平均增加了34.16%、25.15%和35.63%,产出比均值达81.94,其次为生物有机肥/硝态氮处理,比对照平均增加27.59%、21.78%和29.81%,产出比均值达78.18。(2)与对照相比,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均降低了红花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尿素处理显著增加红花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生物有机肥/尿素处理的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仅低于尿素处理。(3)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处理,红花幼苗的硝酸盐含量增加幅度小于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单施,表明生物有机肥处理可降低红花幼苗的硝酸盐含量。(4)不同氮源对红花幼苗羟基红花黄色素A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仅生物有机肥/硝态氮处理的红花幼苗中黄酮略有增加,其他处理的黄酮含量均下降。研究表明,氮源为生物有机肥/硝态氮时,红花幼苗生物学产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黄酮含量相对较高,而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为红花苗菜生产最佳氮源。  相似文献   
42.
有机磷农药属于有机磷化合物的范畴,一般是指磷(膦)酸酯、硫代磷酸酯、磷酰胺酯类有机磷化合物。因其具有杀虫力强、使用范围广、残留期较短等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机磷农药很快就取代了有机氯农药成为我国农药市场份额最大,使用最多最广的一代新生  相似文献   
43.
与光合微生物相比,非光合微生物固定CO2具有不用光照,可昼夜持续的优点.氮源是影响微生物固碳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围绕非光合固碳微生物培养中的氮源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交互实验以确定最优的氮源组合.结果表明,实验中采用的三种无机氮对微生物固碳效率均有提升,其中( NH4)2SO4约在浓度为8g/L时达到最大值,NaNO3约在浓度为5 g/L时达到最大值而NaNO2约在浓度为5 g/L时达到最大值.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设计L27(313)的正交交互实验表,得到不同氮源组合影响固碳效率的主次顺序:NaNO3和(NH4)2SO4是影响微生物固定CO2的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NaNO3和(NH4)2SO4的交互作用,(NH4)2SO4和NaNO2的交互作用以及NaNO2等.同时三种氮源的最优组合为(NH4)2SO4浓度9 g/L,NaNO3浓度5 g/L和NaNO2浓度8 g/L,并得到三种因素影响的直观图.  相似文献   
44.
以实验室保存的经过低温混合诱导的乳酸菌菌株Q1-4-6为研究对象,通过生长及产酸情况,研究其在低温条件下对于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以期为工业大规模生产提供数据参考。低温条件下通过研究碳源对菌株生长及产酸的影响发现,麦芽糖和乳糖对于菌株的生长及产酸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菌株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而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3种氮源对于菌株生长的差异不显著,以酵母膏为氮源的菌株生长略好于其他2种。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于菌株生长有不同影响,Zn2+的促生长作用略高于Fe2+,Zn2+浓度越低,菌株生长越好,高浓度的Zn2+则对菌株生长有抑制作用。Fe2+浓度为0.5 g/L时,菌株生长最好,Fe2+浓度过高或过低对于菌株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根据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同时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鉴定为棉籽糖肠球菌(Enterococcus raffinosus)。  相似文献   
45.
从牛粪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酸芽孢菌GF1,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该菌株发酵最低pH值可达到4.25,发酵最终芽孢率可达到90%以上,对该菌株液体发酵培养发现GF1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中的C源、N源,最终确定GF1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值7.5,摇床转速220 r/min,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48 h,配方为:酵母膏0.5%,蛋白胨0.6%,葡萄糖1.0%,K2HPO4 0.5%,MgSO4 0.02%,MnSO40.08%.  相似文献   
46.
不同氮源对布朗葡萄藻生长、总脂和总烃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能源微藻布朗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 764和Botryococcus braunii 765为实验材料,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及浓度对其生长、总脂和总烃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 braunii 764和B. braunii 765的最适氮源均为硝态氮,且均能够利用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和尿素进行生长,但是不同氮源及其浓度对这两株藻的生长、总脂和总烃含量的影响不同.B. braunii 764生长速度较B. braunii 765缓慢,但是B. braunii 764的总脂和总烃含量均高于B. braunii 765,最高分别达27.61%和34.21%.以硝态氮为氮源时,B. braunii 764的细胞OD值、生物量、总脂和总烃含量分别为1.38、1.81 g/L、27.61%和34.21%,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而以尿素为氮源时,B. braunii 765的最大OD值为1.87,以硝态氮为氮源时,其生物量(2.15 g/L)和总烃含量(27.89%)最高,而铵态氮对二者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总脂和总烃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硝态氮是两株葡萄藻较为理想的氮源,而B. braunii 764可以作为一种较有潜力的能源微藻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7.
Nectria sp.JZ6是从浙贝母新鲜鳞茎中首次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其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为建立该真菌稳定分泌抑菌活性成分的发酵体系,本研究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并初步优化了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于改良查氏培养基(8%葡萄糖,0.5%蛋白胨,0.05%KCl,0.1%K2HPO4,0.15%MgSO4,pH6.5)中,28℃、150r/min振荡培养6d后获得的发酵液抑菌活性比优化前提高了26%。该发酵液经100℃水浴30min不失活,在pH1-5时抑菌活性相对稳定,其后逐渐减弱,并在pH9.0及以上时丧失。Nectriasp.JZ6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浸膏抑菌活性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625、0.625、1.25、1.25和1.25mg/mL。  相似文献   
48.
白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对不同氮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不同的白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以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尿素、酵母粉等5种物质为氮源,观察其生长量并称量菌体重,以此分析其对氮源利用情况及不同氮源对酵母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供试菌系在不同氮源中均能生长。不同氮源对酵母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有不同影响;不同酵母菌种对不同氮源的利用也有差异。在以酵母粉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在实验提供的氮源中,酵母粉为供试菌最优氮源,其次是硫酸铵,氯化铵与硫酸铵基本相当,而硝酸铵最差。8#菌种对各种氮源的利用能力相对较强。17#菌种对各种氮源的利用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49.
营养限制是微生物最常面临的环境胁迫之一。除了在营养物质匮乏的海洋、冰川、沙漠、深层地表等自然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工环境也出现了营养限制的特征,例如各类微污染水体、提标改造的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等。基质浓度极大地影响着包括细菌在内的许多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及群落结构,最终导致其功能的改变。为了在营养限制条件下维持生存,微生物首先需感知营养供给的减少,其后通过基因、蛋白质、信号分子、代谢产物等对各代谢过程进行全局调控,最后改变基质亲和力、生长速率、运动能力、形态等以适应营养不足。胞内各种信号物质及其触发的响应是微生物应对营养胁迫的关键。本文分别梳理了以细菌为代表的微生物应对碳源、氮源限制时的关键信号物质、受体蛋白/调控过程及响应结果,并分析了碳氮限制响应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期为极端环境微生物的认识、营养限制条件下微生物的应用,尤其是低浓度污染物生物处理、生物监测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为单细胞蛋白生产的来自蔗糖蜜酒精的釜馏物,用于作为单细胞蛋白来源的Candida和Paecilomyes菌株的生长。本文描述了用Candida utilis菌株所进行的小型和大型的试验结果,以及细胞材料中有关化学成份、氨基酸概况、维生素含量和生理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