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Su GH  Ye JX  You SW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2):101-106
本综述重点阐述了移植周围神经或其组织成分雪旺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神经营养因子,改善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经再生的微环境、增强受损神经元的内在再生潜力,以促进细胞损伤后的存活和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22.
摘要 目的: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和对照组(60例,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丙二醛(MDA)较治疗前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MDA较对照组低,SOD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DPN患者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脂微球脂微球前列腺素E1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收集以脂微球脂微球前列腺素E1与甲钴胺联合应用为干预措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纳入的研究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101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试验组为基础治疗加脂微球前列腺素E1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对照组为基础治疗或基础治疗加B族维生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脂微球前列腺素E1与甲钴胺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因纳入文献的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仍需开展科学规范、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24.
摘要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糖、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DPN患者4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n=230)和研究组(n=230),对照组患者予以依帕司他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糖、神经传导速度、血清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9%(198/230),高于对照组的69.13%(159/230)(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 MCV) 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CV)及腓总神经MCV、SCV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糖,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5.
毛囊来源的神经嵴干细胞(Epiderm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EPI-NCSC)由于取材方便,具有多种分化潜能,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目前,在神经损伤修复领域中,EPI-NCSC主要被应用于脊髓损伤的修复。为了探讨EPI-NCSC对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对原代培养的GFP-SD大鼠来源的EPI-NCSC的体外性质进行了考察,并以其为种子细胞,将其等量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混合后,预置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 co 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导管中,同时,以等量的达尔伯克(氏)改良伊格尔(氏)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代替EPI-NCSC作为对照,以用于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距离的缺失。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分析结果显示,EPI-NCSC在PLGA膜上的初期粘附率为89.7%。在第1、3、5、7天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89.3%、87.6%、85.6%和96.6%。细胞周期与DNA倍体分析表明,与PLGA共培养的EPI-NCSC与单独培养的EPI-NCSC相比较,二者的细胞周期变化趋势相同,增殖指数变化趋势也相同。在神经导管移植4周,术部实现了组织学水平的修复。大鼠手术一侧后肢感觉功能有所恢复,坐骨神经指数有所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PLGA导管中预置EPI-NCSC,有望实现较好的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6.
桑白皮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桑白皮提取物对糖尿病(DM)大鼠周围神经早期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依据血糖值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桑白皮提取物(大、小剂量)组,弥可保对照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分别灌胃,每天一次,2月后对照观察各组大鼠血糖(FBG)、体重(W)、对坐骨神经进行病理学检测,观察髓鞘面积、髓外纤维、髓鞘横断面面积、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形态的变化。结果:桑白皮提取物能调节血糖、有效地增加糖尿病性大鼠坐骨神经髓鞘面积、髓外纤维、髓鞘横断面面积,减轻神经髓鞘水肿,减轻坐骨神经的病变。结论:桑白皮提取物可明显缓解DM大鼠周围神经的早期病变,有一定的神经修复作用,综合疗效优于弥可保。  相似文献   
27.
瑶药内服外用结合药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姣  李学坚  覃佑邦 《蛇志》2008,20(2):151-15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2003~2007年笔者采用瑶药枫莲丸内服、瑶药熏洗手足结合药灸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8.
陈杰  张林艳  许多 《蛇志》2017,(3):291-292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硫辛酸(600mg)静脉滴注,治疗组同时口服度洛西汀(60mg),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9.
周纪红  刘锦祥 《蛇志》2001,13(4):21-22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高达 6 0 %~ 90 % [1] 。临床常见四肢远端末梢病变 ,且双下肢较上肢严重 ,病情进展缓慢 ,有时治疗比较困难。近 5年来 ,我们采用蝮蛇抗栓酶联合 6 5 4 - 2治疗 5 6例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按 WHO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出现四肢远端末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表现为麻木、针刺样痛、灼烧、撕裂样疼痛、肌无力等 ,下肢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四肢肌电图检查异常 ,符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5 6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3 …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观察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9例老年DPN患者分为对照组(n=59,步行阶梯训练)和研究组(n=60,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对比两组疗效、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91.67%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2.88%(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MDNS)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COP)曲线异常、全足平衡性曲线异常、全足压力变化曲线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温针灸联合步行阶梯训练可促进老年DPN患者步态异常、血流动力学和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恢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