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70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5例(93颗松动患牙)慢性牙周炎患者,记录牙周治疗前、采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即刻、3、6及12个月的牙周状况,包括菌斑指数(PLI)、探针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OP)、牙龈指数(GI)和附着丧失(AL)的变化;检测牙龈龈沟液中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数量的变化;评估患者行固定夹板修复后对美观、舒适、咀嚼、发音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经牙周夹板固定修复后,各阶段的PLI、PD、GI和AL的指标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固定后各阶段之间的牙周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和血链球菌数的数量在固定后各阶段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但固定期间各阶段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固定修复后,各阶段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经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粘接性牙周夹板固定修复,能够有效固定患者松动患牙,恢复其咀嚼功能,有效地控制慢性牙周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
目的:目前周围神经修复中,神经导管是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乳液法涂层纤维制备的神经导管在神经修复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本文采用乳液法制备担载NGF的丝素-聚乳酸(PLLA)涂层电纺纤维,观察纤维的形态,测定NGF的体外释放动力学参数,并考察纤维释放液对于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担载NGF的涂层纤维具备类似于细胞外基质(ECM)的三维结构和多孔形态;涂层纤维中NGF体外有效缓释10天;细胞实验中,在含有释放液的培养基中生长的PC12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荧光强度平均多了2000-4000个荧光强度,所以释放液可以更好地促进PC12细胞的增殖。结论:担载NGF的乳液法涂层纺丝纤维具备促进缺损周围神经修复的条件,可以进一步研究在动物体内修复缺损周围神经中的效果,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和RRM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胸外二科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癌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并分析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表达阴性28例(70.0%),阳性12例(30.0%);RRM1表达阴性9例(22.5%),阳性31例(77.5%)。ERCC1和RRM1表达阴性非小细胞肺患者生存期均优于表达阳性患者,均P0.05。患者非小细胞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转移情况与ERCC1及RRM1表达情况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RM1表达水平测定有助于预后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4.
利用无菌滤纸片平板法从沙门氏菌(Salmonella)污染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有效拮抗沙门氏菌的细菌A45,通过形态学、革兰氏染色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温室土培试验和田间原位试验结果都发现,利用该菌株制备的沙门氏菌拮抗菌剂能显著降低土壤中沙门氏菌数量(P0.05),与对照相比土壤中沙门氏菌数量下降2-3个数量级,表明该拮抗细菌可应用于沙门氏菌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5.
溴代阻燃剂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溴代阻燃剂以其优异的阻燃性能而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这些外源性的化学物质因其蓄积性、持久性、生物毒性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微生物特有的降解代谢能力为溴代阻燃剂污染治理带来了希望。但是,目前有关溴代阻燃剂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仍然很少。综述了国内外在溴代阻燃剂微生物降解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包括厌氧、好氧和基团化等生物降解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溴代阻燃剂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点研究方向,并对其在溴代阻燃剂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潜力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6.
《生物磁学》2010,(17):3403-3403
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一位医学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第一次证实小泛素相关蛋白SUMO可与复制蛋白A(RPA)复合物共同协作促进DNA修复。该研究在线刊登于8月13日《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  相似文献   
97.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黄金标准是自体神经移植,但由于遗留供区部位感觉功能障碍及可供移植神经数量有限,致使该项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许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组织工程重要的种子细胞,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移植许旺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异体移植常面临免疫排斥反应,这些均导致了许旺细胞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对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深入研究,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种子细胞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本文将各种成体干细胞作为许旺细胞的替代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促进兔挠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将新西兰兔80只,在制备新西兰兔右桡骨中段3mm骨缺损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成四组:口服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组、皮下注射生长激素组、口服空微胶囊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组口服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和皮下注射生长激素,对照组口服空微胶囊。并于术后9、17、30、42d定期HE染色和地衣红染色观察各组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实验HE染色结果表明,由于在骨缺损部位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大量胶原纤维为基质,形成透明软骨及成骨细胞,骨小梁生长的基础,连接骨痂形成和骨髓腔贯通。而观察到生长激素微胶囊组各期提前生长及改建提前的形态。地衣红染色图像结果分析及直方图的分析表明:生长激素微胶囊组胶原纤维产生促进骨小梁提前形成,进而骨折处骨性骨痂的提前愈合和髓腔的提前贯通。结论: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口服能促进骨折修复愈合。  相似文献   
99.
纳米材料在污染水体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有的理化性质,如强的吸附性能、高的催化效率,不仅克服了传统污染水体和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不足,而且表现出更高的修复效率。因此,利用纳米材料对污染环境进行修复已成为当今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纳米Fe0、表面修饰的纳米材料、纳米螯合剂等纳米材料近几年在污染水体和污染土壤修复中的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且对其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应用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
针对无土陡坡排岩场特殊的立地条件,以城市污泥、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配制的人工土壤进行基质改良的基础上,以坑植式种植刺槐(Robina pseudoacacia)及棉槐(Amor-pha fruticosa),同时在种植坑中撒播牧草以培肥土壤,促进乔木生长固坡。结果表明,在人工土壤Ⅱ(粉煤灰∶城市污泥=1∶1)上种植的刺槐有较好的成活率(70%)和生长势,说明该修复技术在实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同时,既解决了矿山废弃地修复中珍贵的土源问题,又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