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体外对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以及对细胞黏附率的影响.方法:以霉酚酸酯在0.1μg/ml-100μg/ml,24-72h内作用于肝癌细胞,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Hoee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率的影响.结果:霉酚酸酯显著的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长,并显著的抑制其黏附率,在浓度为100μg/ml作用72小时时生长抑制率达78.8%,黏附率降低至42.1%,Hoechst33258染色实验发现随浓度增大细胞凋亡的发生增多,核固缩、核碎裂的现象发生越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于GO/G1期,减少增殖细胞在S期的分布.结论:霉酚酸酯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自杂交保护检测(Hybridization Protection Assay,HPA)技术首次被报道以来,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本文综述了HPA技术的主要原理特性和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的鉴定检测、端粒和端粒酶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和基因多态性分析、mRNA转录水平监测和其他方面的应用,并对HPA技术在我国应用的局限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菌及降解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目前已成为我国出口的蔬菜、水果中主要的3类农药残留之一,引起急慢性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多,对人类、水生生物和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危险.而农药生物降解作为去除农药污染的有效手段,逐渐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重点综述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茵的分离、降解酶的提取、纯化、降解机理、固定化研究,并对以后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PKC激动剂佛波醇酯诱导大鼠伤害性感受并促进脊髓NO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PKC激动剂PMA诱导大鼠伤害性感受作用及对脊髓NOS表达和NO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行为学方法观察大鼠痛反应;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变化;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大鼠脊髓内NOS表达和NO含量.结果:鞘内注射PMA后,大鼠出现伤害性感受反应及痛阈降低,脊髓后角浅层和中央管周围灰质内NOS阳性细胞数目、阳性细胞胞体及突起的染色深度明显增加,脊髓NO含量亦明显增加.给予PKC选择性抑制剂CH预处理可阻断鞘内注射PMA诱导的上述改变.结论:脊髓神经元内PKC激活可诱导大鼠产生伤害性感受及热痛觉过敏,并可促进NO产生,其对NO产生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其诱导痛觉过敏产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5.
杨琪萍 《蛇志》2005,17(2):84-85
目的探讨依托米酯在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优势及价值。方法对182例早孕妇女(观察组)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在术前1min静脉推注依托米酯0.2~0.3mg/kg和术前15min肌注阿托品0.5mg。将手术时及手术后临床观察结果加以记录,并与同期128例早孕妇女(对照组)实施常规人流术的进行比较。结果无痛人流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于10%,无痛率达93%,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托米酯和阿托品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有利于人工流产手术顺利进行,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受术者痛苦,预防和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人工流产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离子交换树脂用于角蒿总生物碱的纯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角蒿总生物碱溶液为对象,以其主要有效成分角蒿酯碱(incarvillateine)为指标,研究了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角蒿总生物碱的方法,包括树脂类型的选择、氨水浓度和乙醇浓度对洗脱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OWEX 50WX2对角蒿生物碱成分的交换能力最强,且被树脂吸附的生物碱成分可用氨性乙醇溶液快速洗脱.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用含2.0 N氨水的不同浓度乙醇溶液(60%、70%和80%)进行洗脱,得到的总生物碱含量均在60%以上,且随着乙醇浓度的提高,总生物碱的含量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7.
啤酒废酵母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抽提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飞  邱雁临  黄欣 《生物技术》2005,15(4):50-52
采用对羟基苯甲酸酯提取啤酒废酵母菌细胞中的谷胱甘肽(GSH)。研究表明,按菌体与破壁液比例1:2(W/V)加入0.5%的对羟基苯甲酸丙酯,30℃,pH5-pH6,搅拌3h能有效地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谷胱甘肽(GSH),溶液经离心后,上清液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可达96.71mg/100mL。和现有的几种抽提方法比较,对羟基苯甲酸酯提取由于其提取含量高(96.71mg/100mL)、不需要复杂和贵重的仪器、易于放大、经济性强而明显优于其他抽提方法。  相似文献   
108.
茶叶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菌的分离及其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物修复对降解污染基质中的农药是一种对环境有益的方法。目标是要寻找能够降解在茶叶生产中使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降解菌。最终在福州某茶园经农药处理过的茶叶中分离降解菌。首先在富集培养基中筛选,接着在以农药为唯一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中连续筛选。结果发现,其中一株标号为c1f6的菌株生长的特别良好,经AMS-VITEK12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的一个未知种。采用HP6890气相色谱仪测定菌株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pH7.0的基础培养基发酵液中,以各加100mg·L-1这3种农药为唯一碳源,30℃振荡培养,接种c1f6后3d,这3种农药的降解率分别为55.64%、44.56%和52.19%。采用光密度测定的菌株生长值和农药降解率的关系曲线表明,在基础培养基中,农药降解和菌株生长成正相关,说明菌株能以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定表明,菌株c1f6对有机磷农药也有一定的降解力,3d对甲胺磷和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为27.67%和12.35%。因此,假单胞菌c1f6是一株较广谱的农药降解菌,有望用于生物修复过程,以减少茶叶栽培过程中的产品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9.
叶角、光呼吸和热耗散协同作用减轻大豆幼叶光抑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大豆叶片逐步展开过程中的色素组成、气体交换、荧光动力学以及叶片角度等特性。随着叶片展开程度的增加 ,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 a/ b比值增加 ;光合速率 (Pn)也增加 ,揭示叶片展开过程中光合机构是逐步完善的。自然状态下 ,不同展开程度的叶片均未发生明显的光抑制 ;但将叶片平展并暴露在 12 0 0μmol/ (m2 · s)光下时幼叶发生严重的光抑制 ,伴随叶面积的增加光抑制程度减轻。强光下 ,尽管幼叶光呼吸 (Pr)的测定值较低 ,但幼叶光呼吸与总光合之比 (Pr/ Pm)较高。将叶片平展置于强光下时 ,幼叶的实际光化学效率 (ΦPSII)明显下调 ,非光化学猝灭 (NPQ)大幅增加 ;幼叶叶黄素库较大 ,光下积累较多的脱环氧化组分 ,揭示幼叶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增强。自然条件下测量叶片角度 ,观察到在叶片展开过程中叶柄夹角逐渐增加 ;日动态过程中幼叶的悬挂角随光强增加而明显减小 ,完全展开叶的悬挂角变化幅度很小。叶片角度的变化使实际照射到幼叶叶表的光强减少。推测较强的光呼吸、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以及较大的叶角变化可能是自然状态下幼叶未发生严重光抑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0.
田间大豆叶片成长过程中的光合特性及光破坏防御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间大豆叶片在成长进程中光饱和光合速率持续提高,但气孔导度的增加明显滞后.尽管叶片在成长初期就具有较高的最大光化学效率,但是仍略低于发育成熟的叶片.随着叶片的成长,光下叶片光系统Ⅱ实际效率增加;非光化学猝灭下降.幼叶叶黄素总量与叶绿素之比较高,随着叶面积的增加该比值下降,在光下,幼叶的脱环氧化程度较高.因此认为大豆叶片成长初期就能够有效地进行光化学调节;在叶片生长过程中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机制迅速建立起来有效抵御强光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