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根据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和植物学科的特点,对该学科采取的资助策略是“重视前沿领域,扶持弱势学科,关注新的学科生长点”;学科资助项目数和经费数逐年增加,2004年投入经费和资助项目数是2001年的2倍;简要介绍了学科遴选项目的原则和2004年度项目申请和资助的情况,提供了2004年度植物学科资助项目一览表。  相似文献   
72.
对海南岛尖峰岭林区海南重楼(Paris dunniana Lévl.)种群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其生存环境条件及种群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尖峰岭林区,只有35%的被调查沟谷生境存有海南重楼个体,大多数生境个体不足3株,平均种群密度仅为3.2 株*km-2,小群聚株间距大(3~30 m),种群联系程度低,呈孤立的分散状态.81%的调查个体株高低于100 cm,而低于80 cm的个体占75%以上; 87.5%的个体未开花; 平均根茎长10.5 cm, 变幅在 4~20 cm 之间. 植株小叶片数为 3~9, 只有 34.3% 的植株的小叶片数在 7 片或 7 片以上. 个体年龄 3~14 a,缺失3 a以下的幼年个体和10~11 a的个体,种群年龄结构呈缺失的不正常的"菱"型.综合分析表明,该种的生境退化严重,种群数量小,有性繁殖能力极弱,种群处于衰退状态,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将濒于灭绝.  相似文献   
73.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胚泡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EGE及其受体在胚泡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转录和表达。结果显示:未孕和受精后第4-5天,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仍呈EGF,EGF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阴性着色,受精后第4-5天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GF及其受体转录和表达较未孕期增强,受精后第6天,EGF及其受体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初级蜕膜带(primary decidual zone,PDZ);随着胚泡植入的进行,PDZ区蜕膜细胞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明显减少,而PDZ周围蜕膜细胞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增强,结果提示,EGF是小鼠胚泡着床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74.
为探讨我国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林隙干扰特征,对三峡大老岭地区这一植被类型进行调查,分析了植被中林隙的数量、类型及成因;林隙形成木(GM)的类型、数量、物种构成和径级结构,以及林隙和GM的多尺度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林隙密度为11.7个*hm-2;冠林隙和扩展林隙分别占森林面积的11.09%和27.06%。平均每个林窗的形成木为4.5株;单株GM形成的林隙只占17.46%,其中翻倒木集群性最强。对林隙形成的贡献大小次序是翻倒木>折干>枯立>折枝。2)林隙成因方面冬雪和春、秋冻雨的影响最大;病害影响其次;树木间的牵连和撞击扩大了林隙的范围;陡峭的地形增大林隙形成的机率;干旱的影响很小。3)68种GM主要是森林建群种;常绿树种形成林隙的平均机率高于落叶种。4)GM的胸径结构表明本地森林林隙干扰十分频繁。  相似文献   
75.
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的超弱发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钠盐对豌豆 (pisumsativum)萌发时超弱发光影响的比较研究表明 ,在等渗条件下豌豆幼苗受激发光强度顺序为Na2 CO3 >NaCl>Na2 SO4 ;Na2 CO3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程度高于其他盐类 ;多盐比单盐存在时的毒害小 ,受激发光作用降低。利用超弱发光方法 ,可以分析盐害对植物的作用 ,进一步搞清胁迫条件下植物生理反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6.
王平  薛勇彪等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20(6):409-412,T005
用石蜡切片技术对Guan溪蜜柚(Citrus grandis cv.Guanximiyou)和度尾蜜柚(C.grandiscv.Duweimiyou)自交和互交胚珠发育进行了比较观察。Guan蜜柚的自交授粉后胚珠发育有2种不同情形(Ⅰ型和Ⅱ型),I型在授粉后5d的珠心组织细胞有变形现象。接着胚囊萎缩,但外珠被能生长发育到50d左右;Ⅱ型受精后胚乳发育异常,种子不能发育,度尾蜜柚自交胚囊中胚乳没有出现,在授粉后35d左右珠心组织和囊腔同时萎缩,互交胚珠发育正常。成熟果实有籽。表明两品种是自交不亲和的,导致了果实无籽。但两者的识别反应和阻抑部位不同,Guan溪蜜柚I型可能出现在受精前,Ⅱ型出现在受精后,而度尾蜜柚自交花粉管可能没有进入胚囊,是一种受精前的障碍。瘪籽的大小与不亲和障碍发生的时期有关,实验为进一步研究两品种的自交不亲和性遗传机理提供了实验证据。将有助于解决由于果实无籽导致的汁胞粒化,裂果,裂瓣等品质问题。  相似文献   
77.
北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效微量元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曾曙才  谢正生  俞元春  刘月秀 《生态学报》2002,22(12):2141-2146
研究了北亚热带25a生栓皮栎林,杉木林,火炬松林,毛竹林和5年生2代杉木萌芽林土壤中B,Mo,Cu,Zn,Fe,Mn的有效含量,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影响其有效性的土壤因子以及不同林分对土壤微量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的森林土壤中,有效B,Mo,Cu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各自临界值,有效Zn平均含量接近临界值,Fe,Mn含量丰富;有效微量养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园林分和元素种类而异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主要土壤因子为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不同林分对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栓皮栎林土壤中有效微量养分含量最高,2代杉木萌芽林最低,其余林分居中且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78.
鼎湖山森林地表水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对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内两溪流水源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①鼎湖山地表水总体水质较好,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类水源水质标准。区内水体受污染程度低,绝大多数指标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②水体pH值较低,Al含量较高,总有机碳测定表现出整个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水体中有害金属Mn和Pb含量略高,但都远低于饮用水卫生标准。③对地表水来源过程环节的水化学分析比较表明:大气降水、穿透水、土壤溶液(30cm层和80cm层)和地表水水样的pH值呈现“M”形变化。酸雨和土壤表层酸化是该区地表水pH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地表水和30cm土壤溶液中的Al浓度分别是大气降水的5倍和8倍,地表水中的Al主要来源于酸雨对土壤的淋溶。地表水中的Na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Pb浓度是地表水的17倍,林冠吸收富集和土壤固定吸附使地表水中的Pb大幅度降低。穿透水和土壤溶液中的Mn、K、Ca、Mg、Sr比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浓度高,反映了元素被酸雨淋溶、活化和被植物、土壤吸收吸附的过程。从长远看,尽管在森林保存完好的地区,区域环境的恶化及酸雨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9.
白介素(IL)-1β是已知具有胃细胞保护性,抗溃疡,抗分泌和延迟胃排空的最强力因子,它通过刺激胃内前列腺素合成而产生作用。IL-1β通过多种通路抑制培养壁细胞的酸分泌,该抑制发生于后受体水平。IL-1β对分泌酸的壁细胞,和分泌组胺的ECL细胞二者具有阻滞作用。壁细胞表达IL-1受体。IL-1β抑制卡马可和胃泌素刺激的壁细胞酸分泌作用,对组胺刺激也有一定作用。HP感染导致浸润的胃粘膜炎症细胞释放包括IL-1β的细胞因子。IL-1β可通过其对ECL细胞分泌组胺活性的抑制,相应地介导酸分泌的抑制。  相似文献   
80.
芜湖发电厂灰渣场植被状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友保  张莉  刘登义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671-1673
经实地考察发现,芜湖火力发电厂灰渣场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有30种,隶属于14个科29个属,主要包括菊科,禾本科和豆科,全部植物中,1,2年生草本植物18种,多年生草本植物9种,木本植物2种,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灰渣的理化性质和灰渣场的自然改造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