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2篇
  免费   524篇
  国内免费   5381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404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454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414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652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668篇
  2008年   801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485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397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228篇
  1991年   237篇
  1990年   217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报道病程30余年、由紫色毛癣菌感染所致成人黑点癣1例。方法对头发及鳞屑标本进行多次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鉴定为紫色毛癣菌。体外药敏试验该菌对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敏感。结论本病例证实为紫色毛癣菌感染导致黑点癣,患者经口服伊曲康唑和局部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地域红色毛癣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对来源于我国不同地域(江苏南京,山东济南,广东广州)的32株红色毛癣菌临床分离株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红色毛癣菌种内差异明显,根据遗传相似性分成三大聚类群,与地域差异及取材部位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表型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方法可用于红色毛癣菌的DNA分型,其DNA带型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性,与菌株表型有一定关系,与地域差异、侵犯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3.
贾鹭 《生命世界》2010,(7):100-101
<正>1.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进行"探究玉米的喇叭口施肥法"中,学生知道从喇叭口施入的尿素被玉米吸收了。喇叭口追肥确实是一种根外追肥法,比穴施法更增产,可最近两年推广的是全膜覆盖种植技术,此方法不用穴施法追肥,于是部分学生产  相似文献   
994.
《生命世界》2010,(2):78-78
水母会发光,这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许多人都知道。然而,有一种彩虹水母能发出彩虹般的亮光,却是第一次被发现。 这种水母其实并不像其他发光生物一样自己发光,相反,它的彩虹光是来自它身体上的绒毛对光的反射——那些像毛发的突起物同时拍水使其能够在水中前进。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首次报道中国北方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方法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右腕部皮损伴瘙痒8~9a"就诊。对皮损脓液直接镜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菌培养,并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实验室研究。结果脓液直接镜检可见多个圆形、厚壁、棕色硬壳细胞,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并可见硬壳小体。真菌培养可见暗棕色,橄榄色至黑色菌落生长,生长速度较慢,镜下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例为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的着色芽生菌病。口服伊曲康唑200mg,1次/d;特比萘芬250mg,1次/d。治疗3个月后,皮损消退痊愈。结论 Fonsecaea monophora感染也可见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着色芽生菌病患者,而ITS区序列分析是该菌种鉴定的重要手段,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本例患者显示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用PCR技术比较分离自同一家庭红色毛癣菌病患者的菌株差异性,分析家庭内多发的红色毛癣菌病的致病菌株是家内相互感染,还是家外感染。方法以家庭内多发的皮肤癣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致病菌株并以传统方法鉴定菌种。再分别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巢式PCR特异扩增红色毛癣菌的串联重复亚元件(TRSS:TRS-1/TRS-2)产生的指纹图谱分析种内株间有无差异性。结果纳入实验的16株菌分离自8个家庭,用形态学等方法及种特异引物均鉴定为红色毛癣菌。RAPD显示4个家庭内的菌株间有差异性,TRS-1区PCR指纹图谱显示5个家庭内菌株有株间差异,TRS-2区能鉴定出2个家庭内菌株间有差异。综合各方法共区分出6个家庭内的菌株间有带型差异。结论该研究提示家庭内多发红色毛癣菌病从家外途径感染率高于家内感染。TRS-1区PCR指纹图谱对红色毛癣菌的菌株区分度高于RAPD,更适于红色毛癣菌株间分型。结合多种分子分型方法可最大限度发现不同菌株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7.
智舌快速鉴定水产品多种致病性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研究能很好显示被检测液态食品样品综合信息的电子舌是否也能很好的显示致病性弧菌液体培养物的综合信息,籍此探讨一类致病性弧菌的快速鉴定鉴别新技术。【方法】基于多频脉冲伏安法的智舌,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源自水产品的11种致病性弧菌进行区分鉴定研究,得到最佳电极阵列和频率段组合。【结果】结果显示,区分致病性弧菌效果好的电极和频率段分别是:钛电极的100Hz、银电极的100Hz和钨电极的1Hz、10Hz。钨电极的1Hz频率段能够独立的把11种致病性弧菌在同一张主成分得分图上区分开;钛电极的100Hz、银电极的100Hz和钨电极的10Hz两两组合也能把11种致病性弧菌主成分得分图上区分开。【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智舌伏安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区分致病性弧菌是可行的,具有很大的持续研究价值,有望发展成一类很有发展优势的快速鉴定致病性弧菌乃至延伸至其他致病菌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98.
γ-内酰胺酶属于酰胺酶,其中的(+)γ-内酰胺酶能够高效率的动力学拆分外消旋体γ-内酰胺,获得光学纯的(-)γ-内酰胺。光学纯的(-)γ-内酰胺是制备抗病毒药物碳环核苷化合物的重要手性中间体。目前报道共有7个来源于微生物的γ-内酰胺酶,其中来源于Aureoacterium sp.的(-)γ-内酰胺酶的晶体结构获得了解析。根据晶体结构推测的(-)γ-内酰胺酶的催化机理与α/β水解酶超家族的催化机理是类似的。但是,目前还没有(+)γ-内酰胺酶的晶体结构模型的数据及机理的描述。γ-内酰胺酶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γ-内酰胺酶的蛋白质工程改造,对不同对映体选择性的γ-内酰胺酶的催化机理的阐述,以及γ-内酰胺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建立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台勾霉素的生产菌指孢囊菌Dactylosporangium aurantiacum NRRL18085的遗传操作体系,实现台勾霉素相关生物合成基因的敲除突变。【方法】以整合型质粒pSET152为载体,建立了外源DNA通过接合转移进入指孢囊菌NRRL18085的操作方法和培养条件,利用PCR-targeting系统在体外构建了一个台勾霉素卤化酶基因敲除的cosmid质粒,通过接合转移转入到指孢囊菌NRRL18085野生菌中。【结果】获得了台勾霉素卤化酶基因敲除的指孢囊菌NRRL18085的双交换突变株,该突变株失去了产生台勾霉素的能力。【结论】成功建立和优化了指孢囊菌NRRL18085菌株的遗传操作体系,使得在体内分析和鉴定台勾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功能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建立其他类似放线菌的遗传操作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云南地区热泉中氨氧化菌丰度对环境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热泉中的氨氧化菌对于理解全球氮循环作用至关重要,而人们对于热泉中环境条件对氨氧化菌丰度分布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研究云南热泉中氨氧化菌的丰度以及热泉环境因子(例如:温度、氨浓度及pH等)对氨氧化菌丰度的影响。【方法】在所选取的热泉中,采集沉积物、菌席或泉华样品。使用RNA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对样品中各微生物种群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所选取的热泉沉积物、菌席或泉华中微生物总量大约为108-109细胞/g。其中,氨氧化古菌(AOA)占样品中微生物总量的0.02-1.32%,而氨氧化细菌数量低于检测下限。地球化学参数和AOA相对丰度的相关性统计分析显示,氨氧化古菌相对丰度值与NH3、NO2-、NO3-浓度和温度等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而其与Fe2+和及盐度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在所调查的热泉中,氨氧化微生物种群主要由AOA组成,AOA在热泉中的氨氧化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热泉中多个环境因子一起控制着AOA丰度在不同热泉中的分布特征,而某些环境因子,如盐度-和Fe2+浓度,可能不是控制AOA分布特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