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莪术基源及其活性成分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莪术的植物种源,种质多样性,无性快繁和高产细胞悬浮体系的建立,活性成分分析、鉴别和结构解析,成分提取和分离,生理活性及其作用机理,剂型和结构改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对尚待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甙(PDG)和丁香脂素二糖甙(SDG)的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VP-ODSC18柱(150mm×4.6mm,预柱1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v/v)=30∶70;流速1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27nm。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在和丁香脂素二糖甙进样量分别在30.8~154.0μg/mL之间,SDG的进样量在26.4~88.0μg/mL之间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8.6%。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简单,可用于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和丁香脂素二糖甙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43.
10kD玉米醇溶蛋白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紫花苜蓿中的含硫氨基酸水平很低,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富硫蛋白基因-10kD玉米醇溶蛋白(zein)基因转入苜蓿中以提高其水平。根据该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并在下游引物终止密码子前引入内质网驻留蛋白信号序列(KDEL),通过PCR技术从玉米(Zea mays L.)黄化幼苗基因组中扩增目的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测序得到全长为465bp的目的片断,该片段编码154个氨基酸,其中甲硫氨酸(M)31个占20.13%,半胱氨酸(C)6个占3.90%,含硫氨基酸共占24.03%。该基因与报道的10kD玉米醇溶蛋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将该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1上,以转化紫花苜蓿提高其含硫氨基酸的水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桃果实易受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侵染引起软腐病,导致果实采后腐烂损失严重。目前人工合成的化学杀菌剂是控制桃果实采后病害的主要方法,但长期使用容易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病原菌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研究生物源抑菌成分1-辛烯-3-醇对桃果实软腐病的控制作用,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和控制采后桃果实软腐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1-辛烯-3-醇熏蒸接种匍枝根霉(R.stolonifer)后的桃果实,对果实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和酶活性进行测定。通过离体试验,研究1-辛烯-3-醇熏蒸对匍枝根霉(R.stolonifer)菌丝和孢子的影响。【结果】55.80μg/mL 1-辛烯-3-醇熏蒸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桃果实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P<0.05),提高几丁质酶(chitinase,CHI)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GLU)的活性以及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1(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1,NPR1)、病程相关蛋白1(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1,PR1)、CHIGLU的基因表达量。离体试验结果显示,1-辛烯-3-醇可抑制平板上匍枝根霉(R.stolonifer)菌丝的生长,使菌丝体细胞结构遭到破坏,同时显著降低麦角固醇含量(P<0.05),抑制孢囊孢子的萌发和芽管伸长,并通过破坏孢子的膜结构,引起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暴发与线粒体损伤。【结论】以上结果证实,1-辛烯-3-醇熏蒸处理不仅能直接破坏匍枝根霉(R.stolonifer)的菌丝与孢子,还可通过诱导桃果实的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抑制采后软腐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45.
微生物降解3,5,6-三氯-2-吡啶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礼  徐琳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6):1158-1164
随着高毒性有机磷杀虫剂的限制和禁止使用,近年来以毒死蜱为代表的低毒性有机磷杀虫剂的市场份额有所增加。然而,毒死蜱的使用也导致了环境中3,5,6-三氯-2-吡啶醇(TCP)的产生,因为TCP是毒死蜱和甲基毒死蜱在环境中降解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它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和迁移性,容易进入深层土壤及水体环境,从而引起广泛的污染。释放到环境中的TCP不仅可以抑制TCP及其母体化合物毒死蜱和甲基毒死蜱的生物降解,而且也能抑制其他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从而进一步加重环境中TCP以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的累积残留,影响环境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本文概述了TCP及其母体化合物的结构、TCP的生态毒性、TCP降解菌的多样性及其微生物降解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毒死蜱和TCP污染地区进行经济可行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中药鸦胆子是一种常用的抗肿瘤中草药,鸦胆子苦醇是来源于鸦胆子的主要成分。该研究探讨了鸦胆子苦醇(brusatol)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鸦胆子苦醇对不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情况,以及不同浓度的鸦胆子苦醇对DU145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鸦胆子苦醇处理DU145细胞后所发生的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PI单染及AnnexinV-FITC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个凋亡率的变化;以Western blot测定鸦胆子苦醇对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鸦胆子苦醇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并且可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生长,其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0.27±0.04)μmol·L-1;鸦胆子处理DU145细胞后,Hoechst 33258染色可见到明显的凋亡特征;细胞周期图中可见明显的亚二倍体峰,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比例增加,FCM检测鸦胆子苦醇作用24 h后凋亡图中,可见凋亡的发生;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鸦胆子苦醇处理后可使磷酸化的p38和JNK表达增加,使磷酸化的ERK表达降低。鸦胆子苦醇能显著抑制DU145细胞增殖,诱导DU145细胞凋亡。磷酸化的P38和JNK的表达增加,但磷酸化的ERK表达下降,这表明MAPK途径的活化可能是鸦胆子苦醇对DU145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之一。因此,鸦胆子苦醇是潜在的抗前列腺癌药物,有必要进一步在动物水平阐明其抗前列腺癌活性。  相似文献   
47.
为了阐明黄龙山白桦不同生境、不同径级、不同器官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系统采集了陕北黄土高原黄龙山林场阳坡、阴坡、林缘、孤立木4种生境下的白桦不同径级植株的树皮、树枝和树叶样品,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生境、不同径级白桦各器官桦木醇、桦木酸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下白桦各器官桦木醇、桦木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白桦树皮中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白桦树枝中桦木酸含量在4种生境下均表现为阴坡>孤立木>林缘>阳坡,白桦树叶中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及树枝中桦木醇含量均表现为阴坡>林缘>孤立木>阳坡,总体来看阴坡生境下白桦各器官桦木醇与桦木酸含量都是最高的。(2)在白桦各器官中,桦木醇、桦木酸含量均表现为树皮>树枝>树叶。(3)不同生境下白桦各器官桦木醇、桦木酸含量随着胸径的增大均先增大后减小,均在第Ⅱ径级即胸径10.1~20 cm达到最大。研究认为,阴坡生境有利于白桦各器官积累桦木醇、桦木酸;白桦各器官中桦木醇含量较高,桦木酸含量比较低,而以桦木酸为原料的生物制剂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因此,以桦木醇为原料制取桦木酸是解决桦木酸在天然植物中含量低、提取困难的有效途径;对白桦各器官的采收应注意把握时机,于白桦生长到胸径10.1~20 cm时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48.
香水莲花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L-酪氨酸为底物,从马铃薯中提取酪氨酸酶,以熊果苷为阳性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了香水莲花醇提物、水提物及总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以探讨香水莲花醇提物、水提物及总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三种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总黄酮提取物、醇提物、水提物,说明其有效成分为醇溶性物质;总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醇提物和水提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源美白剂,应用于化妆品行业。  相似文献   
49.
制备棉花根醇提物和水提物,止咳实验采用小鼠浓氨水引咳法,祛痰实验采用气管酚红排泌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耳肿胀法,观察棉花根醇提物和水提物的止咳祛痰抗炎作用。实验小鼠分正常对照组,醇提物与水提物高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发现棉花根醇提物、水提物均能延长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均能增加气管内的酚红排泌量,对二甲苯所致的耳肿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0.
蛋氨酸是畜禽饲料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也是饲料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利用基因工程方法,从玉米胚乳中克隆高蛋氨酸蛋白基因(10kuδzein),与pHT43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将其转入枯草芽胞杆菌中,IPTG诱导其表达,发现重组菌在26ku处出现了1条明显条带。HPLC检测蛋氨酸含量,重组菌的蛋氨酸含量比野生型菌株提高了20.51%。该重组菌为以后将其做为饲料添加剂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