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 探究旋覆代赭汤对食管癌细胞干性的影响。方法: 将BALB/c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只,分别连续给予生理盐水和旋覆代赭汤(9.89 g/kg)灌胃处理,在给予灌胃第8日时皮下接种5×106细胞数量的人源食管癌ECA-109细胞,每周测量肿瘤大小,4周后处死小鼠。收取肿瘤组织和小鼠血清,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干性相关转录因子NANOG、OCT4、SOX2的表达。分别用含10%胎牛血清和上述两组小鼠的血清处理48 h食管癌ECA-109细胞,每组设置三个复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ANOG、OCT4、S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KT及其磷酸化(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中ALDH酶活性;用成球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成球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旋覆代赭汤显著抑制食管癌小鼠肿瘤的生长和大小(P<0.01或P<0.05);旋覆代赭汤药物血清显著降低食管癌细胞的中NANOG、OCT4和S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ALDH酶活性和成球数量,以及AKT和AKT的磷酸化(p-AKT)水平(P<0.01或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具有抑制食管癌细胞干性的作用,其可能是治疗食管癌的潜在有效药物,为食管癌治疗探寻新的有效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建立稳定的树鼩(Tupaiabelangeri)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可为有关此类细胞的实验和疾病树鼩细胞模型提供技术支持。取树鼩大腿内侧皮肤用组织块贴壁法和胶原酶Ⅰ消化法分离皮肤细胞,胰蛋白酶差别消化法纯化细胞;用MEM(10%FBS)完全培养基和含低血清生长添加物(LSGS)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鉴定细胞,并测定细胞的生长、冻存和复苏特性。经树鼩皮肤细胞分离效果比较,胶原酶消化法比组织块贴壁法更适合用于树鼩原代皮肤细胞分离;对分离及冻存复苏后细胞生长状况观察比较发现,添加了LSGS的MEM培养基更利于细胞存活、生长;细胞形态观察、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检测鉴定所分离的细胞为树鼩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建立了树鼩原代皮肤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并优化了该细胞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63.
本文旨在建立树鼩(Tupaia belangeri)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的方法,为利用新型实验动物树鼩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实验材料。将新生树鼩大脑皮质机械分离,皮质组织块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细胞悬液;培养9~10 d后,分别采用直立手拍法、温和胰酶消化法以及恒温振荡法分离纯化树鼩小胶质细胞,通过差速贴壁进一步纯化。荧光显微镜下,利用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CD11b抗体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分离培养第3天时呈静息状态,表现为梭形、杆状、分支状等不规则形态。细胞免疫荧光CD11b呈阳性。不同纯化方法细胞免疫荧光并计数显示,直立手拍法所获得的细胞产量明显高于恒温振荡法(P 0.05),细胞阳性率( 96%)明显高于温和胰酶消化法( 90%,P 0.05)。直立手拍法可获得产量及纯度高的树鼩原代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64.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蛹卵巢细胞建立细胞系的整个过程,探究细胞由体内到体外培养过程中其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的变化,为昆虫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甜菜夜蛾蛹卵巢细胞离体培养过程中各阶段的细胞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对获得注释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相关信号通路进行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对部分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d和cdk4)、调控基因(cdc20,apc1,skp2和mad1)、增殖相关分子标志物(mcm4和pcna)在甜菜夜蛾卵巢细胞离体培养过程中的转录进行验证。【结果】甜菜夜蛾蛹卵巢细胞离体培养过程包括5个阶段:解剖获得离体的卵巢组织,卵巢组织贴壁培养后游离出原代细胞,细胞转化重新具备增殖能力,成功首次传代,以及能够连续传代15代以上建立细胞系。上述5个阶段的细胞经转录组测序、数据组装后共获得46 796条unigenes序列,组装得到序列长度完整性好;转录本unigenes序列拼接长度分布合理,样本碱基Q30均在94%以上。通过KEGG数据库获得注释的unigenes有1 473条,参与细胞过程紧密相关的20条信号通路,其中有92条unigenes在细胞周期信号通路中获得注释。聚类分析表明,在体内处于快速发育状态的卵巢细胞与同样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系基因表达模式非常接近。原代细胞由短暂停滞生长至成簇细胞的转化关键期,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619个,cdk4在离体培养期表达量显著降低,cycd在细胞转化关键期之后表达量显著升高,cdc20,apc1,skp2和mad1在卵巢组织和细胞系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原代细胞、转化关键期细胞和首次传代细胞的。从原代细胞至传代后,cycd的表达显著升高8.7倍,显著高于mcm4和pcna的变化水平。【结论】甜菜夜蛾卵巢细胞离体培养过程中5个阶段的细胞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序列质量符合数据分析的基本要求。筛选获得了甜菜夜蛾蛹卵巢细胞经离体培养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原代细胞逆转增殖可能与cdk4,cycd,skp2和mad1等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有关。另外,cycd可作为原代细胞具备传代能力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5.
前体、诱导子及抑制剂对紫杉烷生物合成的促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前体、诱导子和抑制剂对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烷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向培养基中加入30mg/L 3-甲基-2-丁烯-1-醇,2mmol/L苯甲酸钠,10mg/L矮壮素,100μmol/L茉莉酸甲酯,0.1mmol/L丝氨酸,可以使紫杉醇含量增加1141.1%;加入0.1mmol/L苯甲酸钠,80μmol/L茉莉酸甲酯,0.1mmol/L丝氨酸可以使2α,5α,10β,14β-四乙酰氧基-紫杉-4(20),11-二烯含量增加134.6%;25mg/L矮壮素,100μmol/L茉莉酸甲酯,0.5mmol/L丝氨酸可以使1β-羟基巴卡亭I含量增加95.2%;5mg/L3-甲基-2-丁烯-1-醇,10mg/L矮壮纱,40μmol/L茉莉酸甲酯,可以使14β-(2-甲基丁酰氧基)-2α,5α,10β-三乙酰氧基-紫杉-4(20),11-二烯的含量增加76.4%。  相似文献   
66.
果糖和前体物质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果糖和几种前体物质对东北红豆杉生产紫杉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12d加入6g/L果糖可以使紫杉醇产量增加63.89%,在糖协同的作用下,加入前体(0.05mmol/L乙酸钠,0.05mmol/L苯丙氨酸,0.1mmol/L苯甲酸钠)可显著提高紫杉醇的合成,同对照相比,含量分别增加49.36%、13.18%和64.26%,在第15d向培养基中加入0.05 mmol/L乙酸钠、0.1mmol/L苯甲酸钠、1mmol/L苯丙氨酸和6g/L果糖则使紫杉醇含量提高181.89%。  相似文献   
67.
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对人原代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对不同类型细胞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但未见对原代白血病细胞作用的报道. 观察了阻断上述通路对8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作用. 结果表明, 不同个体原代白血病细胞对阻断此通路的反应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3例细胞极为敏感, 24 h以内90%细胞被迅速诱发凋亡, 而正常人骨髓MNC对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反应不敏感, 未观察到凋亡现象发生. 进一步的免疫印迹实验发现, 对上述通路敏感的原代白血病细胞Bcl-2蛋白表达量较高, 而且在凋亡过程中发生了特异位点的酶解;对上述通路不敏感的细胞(包括正常人骨髓MNC)Bcl-2蛋白低表达, 或Bcl-2高表达但未能检测到其特异性酶解现象. 结合其他实验结果, 提示细胞中Bcl-2蛋白是否发生特异位点酶解与细胞对阻断上述通路的敏感性之间具有相关性,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种类细胞对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敏感性差异的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68.
考察了6种真菌诱导物对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Bor)细胞生长与红景天甙积累的影响。其中以黑曲霉诱导物效果最好。在细胞培养初期添加浓度为40mg(carbohydrate)L的黑曲霉诱导物能使培养细胞中红景天甙含量提高到0.995%。前体与诱导物调控组合运用最终使红景天甙产量达到167.4mg/L,是对照培养的3.8倍。另外,对真菌诱导物的作用机理也进行了探讨,真  相似文献   
69.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凋 细胞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现象。随着对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了解的深入,显示了有效地控制动物细胞增减保细胞凋亡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0.
诱导剂对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秋玲  郭勇 《生物工程进展》1998,18(4):50-52,57
诱导剂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植物抗毒素,因此成为植物细胞培养次生代谢物生产中提高产量的一种手段。本文介绍了有关诱导剂在植物细胞生产次生代谢物方面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诱导剂作用机理及第二信使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