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8篇
  免费   1887篇
  国内免费   6850篇
  2024年   192篇
  2023年   716篇
  2022年   733篇
  2021年   808篇
  2020年   764篇
  2019年   863篇
  2018年   655篇
  2017年   788篇
  2016年   713篇
  2015年   759篇
  2014年   1022篇
  2013年   862篇
  2012年   1035篇
  2011年   1098篇
  2010年   955篇
  2009年   1025篇
  2008年   1276篇
  2007年   1104篇
  2006年   1006篇
  2005年   854篇
  2004年   789篇
  2003年   526篇
  2002年   431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本文直接用亚油酸为材料,利用ESR自旋捕集技术和紫外分光技术,分别检测了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自由基产物L·和共轭二烯结构,对Cu~(2+),Cu~(2+)/Vit C起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it C自由基,Cu~(2+),Cu~+都不能起动纯的亚油酸的过氧化;Cu~(2+),Cu~+可以使含有部分过氧化成份的亚油酸继续氧化。  相似文献   
72.
在呼吸生理研究与临床肺功能检查等工作中,呼吸气体的流率(V)、压力(P)及组分浓度(F)均属最基本的生理变量和测量项目,由此可导出一系列重要呼吸生理参数。记录V(t)信号并处理,即可得到有关呼吸型式、呼吸节律以及肺通气功能等的数据;同时记录并处理V(t)、P(t)信号则可得出呼吸力学诸参数的值;若再结合F(t)进行处理,还可进一步得出有关气体交换、呼吸代谢、心肺功能等的定量资料。目前,  相似文献   
73.
采用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将本实验室从中国人胎肝细胞染色体DNA中发现和分离的IFN-α1/158V基因的原始克隆,改造成适于进行非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的结构形式,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测得重组IFN-α1/158V的抗病毒活性为1.9×10~7单位/升菌液。随后又采用以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为主的纯化流程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纯化,获得了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呈现单一条带的纯化产物。  相似文献   
74.
从石灰菌(Lactarius hysginus Fr.)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醇(A)、硬脂酸甲脂(B)、N-苯基-2-萘胺(C)、24E-麦角甾7,22-二烯-6-酮一3β,5α-二醇(D)、庚酰胺(E)、24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F),其中化合物D作为天然产物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75.
树干径流过程的动态响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实验测试法测量了干流过程。结果表明,干流过程曲线与R-L-C电路瞬态响应过程(包括输入、输出曲线)极为相似。据此,可用R-L-C电路瞬态响应过程曲线拟合干流过程,求出解析解。在计算机上调试参数,讨论其水文学意义,定性分析参数与影响干流因子的关系,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6.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  相似文献   
77.
叶穗香茶菜的二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中甸县产叶穗香茶菜[Rabdosia phyllostachys(Diels)Hara]叶中分得1个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叶穗香茶菜乙素(phyllostachysin B),经各项波谱数据确定,叶穗香茶菜乙素为6β,11β,14β—三羟基-15α-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16-烯-20 醛-7-酮。另一个为已知化合物叶穗香茶菜甲素(phyllostachysin A)。  相似文献   
78.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79.
神经节苷脂对6-OHDA损毁交感神经末梢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次6-OHDA (15mg/kg.i.p.)注射后24h,可使雌性成年小鼠颌下腺内儿茶酚胺荧光神经末梢几乎完全消失;同时用 HPLC 测得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下降至正常值的3—4%以下。随着受损交感神经末梢再生过程,NA 和 DA 水平有缓慢的恢复。在损毁2周时 NA 和 DA 含量分别达到正常水平的50%和28%,且在4周时完全恢复。在注射6-OHDA 的同时,和在损伤后12h 内给动物注射4次神经节苷脂(每次50mg/kg.i.p.)并在其后的一周內每天注射一次,可使颌下腺内 NA 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损毁后4h 及损毁前4d 开始施用神经节苷脂,也可不同程度地对抗交感神经末梢损伤,但作用强度不如前者。实验结果提示:(1)神经节苷脂通过减弱6-OHDA 及其代谢产物的损伤效应能够保护交感神经末梢膜,它可能还有促损伤末梢再生性长芽的作用;(2)损伤后神经节苷脂处理得越早,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0.
心房钠泵因子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易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工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91,43(4):360-367
Effects of atriopeptin II (APII) on the carotid sinus baroreflex in anesthetized rats and on the sinus nerve afferent activity in the anesthetized rabbi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By perfusing the isolated left carotid sinus with APII (1 microgram/ml) in anesthetized rats (n = 10), the threshold pressure (TP) of the carotid baroreflex did not show any change, while the equilibrium pressure (EP), the saturation pressure (SP) and the operating range (OR) were decreased from 101 +/- 2.8 to 95 +/- 2.0 mmHg (P less than 0.05), 202 +/- 5.2 to 168 +/- 6.1 mmHg (P less than 0.001) and 128 +/- 5.5 to 93 +/- 6.3 mmHg (P less than 0.001), respectively. The function curve of the baroreflex was shifted to the left and downward with a peak slope (PS) increased during perfusing with APII. In contrast, by perfusing the carotid sinus with sodium nitroprusside (NP, 0.5 micrograms/ml), TP and EP remained unchanged, whereas SP and OR were increased from 188 +/- 6.4 to 218 +/- 6.0 mmHg (n = 6, P less than 0.01) and from 107 +/- 6.9 to 132 +/- 7.6 mmHg (P less than 0.05), respectively. The function curve of the baroreflex and its PS were not affected by NP. The sinus nerve afferent activity was quite stable with the perfusion of carotid sinus at constant intrasinus pressure (ISP) in the rabbits (n = 6) and increased during the elevation of ISP.(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