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5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157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六例性反转综合征忠者的分子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广惠  赖伏英 《遗传学报》1993,20(3):201-205
  相似文献   
102.
10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容量对胸段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射(TFEI)药液扩散范围和镇痛效果的影响以及胸段TFEI用于诊断性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胸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4组,实施单次TFEI并分别注入不同容量含造影剂局麻药(A组:0.2 mL;B组:0.5 mL;C组:1.0 mL;D组:2 mL),CT扫描并观察造影剂在硬膜外向头侧、尾侧及总扩散节段,造影剂在椎间孔、同侧椎旁间隙、同侧及对侧硬膜外间隙扩散情况,判断是否为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评估注射前、注射后30分钟及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头侧和尾侧扩散节段以及总扩散节段数,D组最多,A组最少(P<0.05);C组、D组造影剂扩散≥3个节段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C组、D组病例造影剂扩散至同侧椎旁间隙和对侧硬膜外间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仅A组37.1%的病例实现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其余各组均无选择性阻滞病例。注射后30分钟,C、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组(P<0.05);注射后24小时,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胸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TFEI药液扩散范围随注射容量的增加而扩大,且在硬膜外倾向于头侧扩散,2 mL容量单次TFEI可阻滞3个以上的神经节段,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胸段TFEI行诊断性阻滞的可行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C1q对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85例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无效组(32例)和有效组(153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5-HT、TNF-α、补体C1q水平,收集相关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疗效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5-HT、TNF-α、补体C1q预测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疗效的价值。结果:无效组治疗后血清5-HT、TNF-α、补体C1q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后血清5-HT较治疗前增高(P<0.05),TNF-α、补体C1q较治疗前降低(P<0.05)。无效组治疗后血清5-HT低于有效组,血清TNF-α、补体C1q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高TNF-α、高补体C1q是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高5-HT是其保护因素(P<0.05)。联合5-HT、TNF-α、补体C1q三项指标预测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32、0.658、0.677。结论: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抗抑郁治疗后无效患者血清5-HT偏低,TNF-α和补体C1q偏高,且与抗郁治疗无效有关,联合检测血清5-HT、TNF-α和补体C1q可预测抗抑郁疗效。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研究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血清雌二醇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女性SUI患者81例,记作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正常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盆底超声参数以及血清雌二醇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各项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静息状态下近段尿道和人体纵轴间夹角(UIA)、最大Valsalva动作下近段尿道和膀胱后壁的夹角(PUVA)以及尿道旋转角(URA)相较于对照组较高(均P<0.05)。观察组血清雌二醇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各项盆底超声参数联合血清雌二醇诊断女性SUI的效能优于各项指标单独诊断。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可诊断女性SUI,在联合血清雌二醇时诊断女性SUI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探索NDRG2基因在老年核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随着核级增加的表达变化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于哈尔滨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组织,依据Emery分级进行核分级,去除晶状体囊膜,收集晶状体裂解液,并依据蛋白浓度结果初步调齐各样本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核分级晶状体NDRG2和Laminin γ2蛋白的表达差异。通过1200 μM H2O2诱导HLE B-3晶状体上皮细胞96小时,诱导细胞衰老,构建老年性白内障的细胞模型;未经H2O2溶液诱导,培养96小时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收集H2O2诱导组及对照组细胞裂解液,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NDRG2和Laminin γ2蛋白的表达差异。进一步构建pcDNA3.1-NDRG2/Laminin γ2质粒,转染入晶状体上皮细胞 B3 (lens epithelial cell,HLE B-3) 细胞系,探索NDRG2参与到不同核级老年性白内障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老年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中,NDRG2和Laminin γ2蛋白表达增加,随着核分级越高表达越多。H2O2处理的HLE B-3细胞衰老模型中,NDRG2和Laminin γ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NDRG2过表达可以上调Laminin γ2蛋白表达,但Laminin γ2过表达对NDRG2蛋白无明显影响。结论:NDRG2在老年核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与核分级呈正相关,可能Laminin γ2蛋白参与了此过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探讨侵袭性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前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瘦素(leptin)的变化及与牙周指标和辅助性T细胞(Th)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京中医疗区黄寺门诊部口腔科收治的80例侵袭性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炎组)和65例于口腔门诊检查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SAA、leptin水平以及外周血中Th1、Th2、Th17细胞占比,并评估牙周指标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AA、leptin水平与牙周指标以及外周血中Th1、Th2、Th17细胞占比的相关性。结果:牙周炎组治疗前血清SAA、leptin水平,外周血Th1、Th17细胞占比,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附着丧失(AL)、牙周探诊深度(PD)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Th2细胞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牙周炎组治疗后血清SAA、leptin水平,外周血Th1、Th17细胞占比,PLI、SBI、AL、PD较治疗前降低(P<0.05),外周血Th2细胞占比较治疗前增高(P<0.05)。牙周炎组血清SAA、leptin与PLI、SBI、AL、PD,外周血Th1、Th17细胞占比呈正相关,与外周血Th2细胞占比呈负相关(P<0.05)。结论:侵袭性牙周炎伴错牙合畸形患者血清SAA、leptin水平增高,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下降,高水平SAA、leptin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以及Th亚群紊乱有关,检测血清SAA、leptin水平可评估侵袭性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以及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黄山雄性短尾猴换群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86至1992年对安徽黄山一群短尾猴连续进行7年的换群行为研究表明:雄性的换群行为发生在临近交配期开始前后,大多数为成年个体;这些个体与换群前的顺位无关,且未受到迁入新群的其它个体更多的攻击,迁入雄体还倍受雌体青睐。据此推测,外群雌性的性吸引是雄性短尾猴换群的直接原因。雄性短尾猴换群的结果,降低了种群的近亲繁殖率,增加了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对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进化选择压力有利于换群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