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新安固本培元高频药对人参-黄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子机制。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关联模型挖掘出人参-黄芪为新安固本培元高频药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互作网络及进行拓扑分析。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度值较高的“有效成分-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人参-黄芪有效成分33种,相关靶点206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靶点946个,获取目标靶点64个。GO分析共包含1629条生物过程、48条细胞组分、91条分子功能,247条KEGG富集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奈酚、人参皂苷Rh及常春藤皂苷元能够与AKT1、IL6、CXCL8、MAPK1及TNF-α结合。本研究总结出人参-黄芪为新安固本培元医家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的高频药对,初步揭示了人参-黄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2.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是中国最早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植物标本数字化的标本馆,其标本数字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尝试的标本文字信息数字化的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的标本图像数字化和文字信息数字化规范阶段; 2004年以后的标本批量数字化与信息网络共享快速发展阶段; 2018年后的标本数字化信息维护与优化阶段。这一过程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植物标本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此外,近年来开始了发掘和利用江苏植物标本的数字化信息工作,包括建设江苏省级数字植物标本馆、开发江苏省维管植物标本时空分布可视化系统、开展标本采集-入库过程数字化等。今后,将不断深化标本数字化的工作,以期形成有NAS特色的数字化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63.
As th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each spot in DNA microarray images may vary from one another, we employed granulometries to understand the shape-size content contributed due to a significant intensity value within a spo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microarray image that consisted of 240 spots by using concepts from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In order to find out indices for each spot and to further classify them, we adopted morphological multiscale openings, which provided microarrays at multiple scales. Successive opened microarrays were subtracted to identify the protrusions that were smaller than the size of structuring element. Spot-wise details, in terms of probability of these observed protrusions,were computed by placing a regularly spaced grid on microarray such that each spot was centered in each grid. Based on the probability of siz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of these protrusions isolated at each level, we estimated the mean size and texture index for each spot. With these characteristics, we classified the spots in a microarray image into bright and dull categories through pattern spectrum and shape-size complexity measures. These segregated spots can b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hybridization levels.  相似文献   
64.
重要生物恐怖病原及其医学防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恐怖问题由来已久,但直到美国“9.11”事件后的炭疽芽孢袭击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生物恐怖已成为21世纪全人类的威胁,防范生物恐怖病原袭击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介绍了对生物恐怖的定义、生物恐怖病原种类和致病特征,以及医学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65.
人体位改变对凝血因子某些因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对凝血因子检测的影响 ,给循证医学和凝血因子检测全面质量控制提供实验室证据。方法 :1 0 5名志愿者经同体配对试验 ,在不同季节分批抽取不同体位、不同时间、同一部位血液 ,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与质控品同批分析疑血因子 5项指标。结果 :以卧位为基线与坐位相比 ,各项指标平均改变 7.0 7% ,多者9.33 % ,差别非常显著 (P <0 .0 0 1 )。根据变化百分数大小依次为 :纤维蛋白原 (FIB) ,凝血酶时间 (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T)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其中FIB、TT、APTT结果升高 ,呈正相关 (r>0 .97) ,而PT、INR则下降 ,呈负相关。改变体位 1 5min内 ,各参数平均恢复到原体位的 95 .2 %。季节、年龄和仪器差别不影响本实验。结论 :人体位改变能引起凝血因子显著生理变异  相似文献   
66.
目的:自动增强与分析眼底图像血管改变的细微变化,使得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分级定量化、客观化及精确化。方法:1.对图像进行二维双正交小波正变换。2.对高频子带图像采用LLMMSE算法进行自适应滤波。3.对重构的低频子带图像LL1采用数学形态学的滚动球算法进行背景去除,然后进行对比度提升。4.图像重构。5.定量分析增强后的眼底图像在动静脉交叉(A-V)处的细微变化。结果:本文方法对均匀区的噪声抑制,保持边沿(管径基本不变)及增强各种细节都有良好的效果。眼底血管图像经快速增强后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具有显著性,可为视网膜动脉硬化各级的定量划分提供依据,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67.
新型数字化高灵敏度荧光显微镜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普通荧光显微镜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其性能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克服它的弱点,借助于像增强器和CCD,将倒置生物显微镜改造为数字化高灵敏度荧光显微镜,并增加动态图像获取功能。改进后的荧光显微镜具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极高,可探测微弱的荧光图像;(2)运用图像融合技术,实现荧光准确定位;(3)适合于观察切片和活细胞;(4)可研究细胞荧光图像的动力学特征;(5)能够给出图像上各点的坐标和对应的发光强度,具有定量显示特点;(6)图像处理软件功能完善,操作方便。利用该荧光显微镜,以吖啶橙为荧光标记物观察正常细胞和凋亡细胞的不同状态,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68.
防原医学是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军事医学课程,理解和掌握防原医学知识,是成为具有全面技能的军事医学人才的基础。为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医学人才,本文结合第四军医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员的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制定和实施进行思考,探索课程标准下的防原医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造就新时期军事变革条件下的优秀人民军医。  相似文献   
69.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因具有尺寸小、低毒性和超顺磁性等特点,已经引起了生物化工、医药工业领域的广泛关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是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已广泛用于外科手术缝合线,植入体材料及药物释放载体等。将Fe3O4和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进行复合,可以扩大两者的应用范围,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有望开创临床治疗的新时代。本文介绍了磁性四氧化三铁粒子的化学制备方法,包括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重点阐述了磁性壳聚糖,磁性聚乳酸,磁性PEG,磁性PC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它们在酶的固定化、磁靶向药物及基因载体等医学领域的应用,显示了Fe3O4/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最后对复合材料走向临床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0.
<正>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冉玉平教授负责的第16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15-04-12-063(国)](简称"真菌班")于2015年3月27~31日在蓉成功举行。真菌班分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实习两部分,从真菌形态及分类、真菌特征及鉴定,到抗真菌药物、真菌检查,再到各种浅部、深部真菌病的概述、诊断与治疗,涵盖真菌学基础知识和科研前沿,贯穿临床经验与诊治思维。冉玉平教授以《开班致辞:欢迎加入真菌世界》开篇,继而讲授《真菌的分类与命名》《实验室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