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覃光莲  杜国祯 《生态学杂志》2005,24(11):1303-1307
通过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采集的群落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物种构成的相似性、统计平均、种群变异性和净协方差等机制对形成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多样性与群落地上生物量变异性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的年际变异性随着多样性的增加而减小。物种构成相似性是多样性一变异性负关系产生的原因之一,而相似性与多样性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统计平均效应是另一个多样性一变异性负关系的主要决定者;净协方差效应、种群变异性对多样性一变异性关系产生的影响不显著或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42.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108°45′~109°04′E,33°47′~33°56′N)位于秦岭山脉东段,地跨秦岭南北坡。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于2003年5月~2004年8月,对该保护区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区系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该保护区共有18种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其中属我国级、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兽类分别有2种和7种。分析表明,保护区的有蹄类动物物种丰富,秦岭分布的有蹄类在该区域均有分布,但食肉动物种数仅占整个秦岭地区的45.5%。这些兽类中,属于东洋界的兽类有12种,占66.7%;属古北界的仅1种,占5.5%;其余5种为广布种,占27.8%。牛背梁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属古北界和东洋界物种交汇的区域,且为东洋界逐渐向古北界过渡的区域。分析该区域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生态分布发现,这些物种的垂直分布幅度有很大的差异。垂直分布幅度在海拔高差1300m以上、1000m左右、450~700m之间的物种各占1/3。结果还表明,区内这些兽类物种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先升后降的垂直变化规律。不论是秦岭南坡还是北坡,分布在海拔1800~2200m区域的兽类物种最多,所占比例大于80%;而在海拔2600m以上区域,兽类种数降至最少,仅占50%左右。兽类丰富度的海拔梯度也体现于这些兽类在各植被类型中的分布上。中山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布的兽类种数最多,而在中低山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及亚高山灌丛草甸中分布的兽类则较少。  相似文献   
43.
浙江大山峰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建新  胡伯智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2289-2294
在野外调查和褴理资料的基础上,大山峰共有蕨类植物33科58属98种和2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卷柏属和复叶耳蕨属。通过对区系组成、性质和特征的分析,表明该区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属、东亚分布种为主,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区系综合系数为-0.290.在相比较的8个山地区系中位居第6;在区系关系上,该区系与天日山、三清山、武夷山区系关系密切,可以归入同一自然区,而与帽儿山区系父系疏远。  相似文献   
44.
噬菌体裂解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裂解酶是双链DNA噬菌体所特有的细胞壁水解酶。研究表明,所有噬菌体裂解酶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即含有2个结构域:比较保守的N端催化区和差异较大的C端特异性结合区。裂解酶的高亲和性与种属特异的细胞壁糖基有关,而后常常是细菌存活的必要成分。所以,细菌难以产生对裂解酶的抗性。本简要综述噬茵体裂解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5.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和生境面积的常数次幂成比例,这说明它们的对数数量级呈线性正相关。我们研究了中国境内15块湿地的高等植物和32块湿地鸟类多样性,发现它们分别和湿地面积在对数尺度上呈线性正相关.进一步支持了种数与面积的幂指数关系。我们还借助计算机模拟系统地讨论了产生这种简单规律的生态学机理,包括中性理论、集合种群动态和物种分布的自相似性。中性理论假设了群落中物种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忽略了其它的种间关系。集合种群动态理论考虑的是由多个亚群落构成的集合群落,在研究种数和面积关系时也忽略了种间关系,所以也是中性的。尽管物种分布的自相似性可导致这种面积幂指数关系,但在自然界中自相似性也可能不成立。  相似文献   
46.
甘肃省爬行动物区系与地理区划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姚崇勇 《四川动物》2004,23(3):217-221
1 研究历史  早在 19世纪初就有许多外国人多次来甘肃采集动物标本 ,或加以描述记载 ,如A .G櫣nther(1896 )记录蜥蜴 1种 ,L .Stejneger记录蛇类 3种、龟 1种 ,N .G .Gee (192 6~ 1930 )记录蜥蜴2种 ,V .Bedriaga (190 7~ 1912 )记录蜥蜴 6种、蛇 1种 ,Nikolski (1915 )记录蜥蜴 4种 ,C .H .Pope (1935 )记录蜥蜴 8种。 194 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国内学者在爬行动物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省内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主要分散在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兰州医学院及庆阳师专等大专院校。常麟定 (196 0 )首先对武山的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47.
研究注意如何影响基于相邻性组织和连接性(UC)的知觉单元的形成. 实验一在视野中心呈现排成一行的三个由相邻性或UC形成的字母, 要求被试识别刺激阵列中位于中间的字母,刺激与掩蔽之间的SOA在180 ms到500 ms之间变化. 实验发现在适中的SOA条件下, 对相邻性靶子的反应速度比对UC靶子的反应速度慢, 而在长SOA和短SOA条件下, 对两种靶子的反应速度没有差别. 与靶子不一致的侧翼字母使得对靶子的反应变慢, 这种侧翼一致性效应在侧翼刺激是由UC决定时比起侧翼刺激由相邻性决定时要大. 实验二研究空间线索提示对相邻性或UC靶子的分辨反应时的影响. 与刺激出现在线索提示的位置相比, UC刺激相对于相邻性刺激的优势在未被线索提示的位置更明显. 这些结果提示在刺激没有得到完全注意的情况下形成知觉单元时, UC具有相对于相邻性组织的优势; 注意对相邻性知觉组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8.
1868-1902年间,法国神甫韩伯禄系统研究了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动物区系,发表新种数百个。他所采集和研究的动物标本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动物标本收藏,现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49.
给出了蛋白质序列的一种六维表示方法,根据这种表示方法有3种不同表示形式,利用这3种形式来构造距离矩阵的信息熵,然后通过信息熵向量的欧式距离、夹角来比较序列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0.
毛竹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天然毛竹林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信息,[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浙江天目山和重庆缙云山天然毛竹林根际细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16S 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分别从天目山和缙云山天然毛竹林根际分离得到51株和31株菌落形态差异的细菌和放线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天目山和缙云山毛竹根际细菌主要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分别为40%和58%)、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分别为36.7%和10.52%)、变形菌门-亚群(Alphaproteobacteria,分别为10%和5.26%)和变形菌门 --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分别为10%和26.32%),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为共同的优势菌属(分别为34.38%和42.11%).分离的菌株中,B188、B171和B152等6株与GenBank中已报道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从90%到96%不等,可能代表着新属或种.[结论]这表明,天然毛竹林根际具有较为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并存在一些潜在的新的微生物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